來源:北京日報
剛剛過去的春節小長假再次帶火京城餐飲消費。象征蒸蒸日上又熱氣騰騰的火鍋成為不少消費者的聚餐首選,老字號餐飲消費也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年貨外賣銷售增長超過50%。“就地過年”趨勢下,宅家經濟、單身經濟成為春節經濟的新增長點,外賣年夜飯也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過年新方式,外賣年夜飯菜品銷量同比增長超140%。
家庭聚餐火鍋成首選
2月6日,趕在春節假期的“尾巴”,不少消費者選擇出門“吃頓好的”。中午12點半,湊湊北京合生匯店已開始排隊等位,許多食客正悠然自得地在門口喝著奶茶。“今天這已經算人少的了,初三中午的時候排了100多號,我們就打算錯峰吃火鍋。”在朝陽工作的白領王芳今年留在北京過年,正等著和朋友們打卡這頓一早就約好的“火鍋局”。
這家門店店長丁佳文說,今年春節期間,不只就餐高峰期等位排號突破百桌,非飯點時間就餐人數仍不少。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呷哺集團旗下呷哺呷哺和湊湊品牌千家直營餐廳均正常營業,共接待消費者近150萬人次,銷售近100萬份牛羊肉和80萬杯茶米茶,不少門店的外賣銷量環比增長2至4倍。此外,呷哺呷哺“單人套餐”也銷售近30萬份套餐,同比去年增長30%。
另一家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同樣成為不少消費者的聚餐首選,春節期間接待顧客超800萬人次。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居家就餐需求,全國170多座城市超過400家外送站點參與春節保供,為近6萬個家庭提供了外送服務。北京門店的“彩餃”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歡迎,春節期間售出超2萬份。
老字號銷售恢復疫情前水平
不少市民愿意追尋傳統“年味兒”,老字號餐飲消費也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記者從北京華天集團了解到,臘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五期間,集團旗下老字號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除夕當天同比增長40%。聚德華天旗下鴻賓樓、烤肉季、柳泉居等老字號的年貨外賣銷售也增長超過50%,比平時增加兩到三倍。
華天集團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35%,與疫情前相比增幅達到169%。其中,老字號同和居外賣銷售同比上漲約50%,華天二友居外賣銷售也翻了一番。
虎年春節期間,不少飯店大廚都絞盡腦汁為食客研發出應景兒又有創意的“虎年菜肴”,不過,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還是各家老字號的“看家手藝”。“魯菜泰斗”同和居的三不粘和干燒大黃魚、“八大春”之首同春園的清燉蟹粉獅子頭和松鼠桂魚、鼓樓馬凱餐廳的東安雞和雙味鱖魚等各家老字號的鎮店非遺名菜幾乎桌桌必點。
“像松鼠桂魚和蟹粉獅子頭,平時一般每天能賣出四五十份。春節期間,松鼠桂魚總共賣了接近1500條,清燉蟹粉獅子頭銷量還要更多一些。”中國烹飪大師、同春園飯店副經理王鴻慶說。此外,慶豐包子鋪僅直營門店在春節期間就售出包子近百萬只,華天延吉餐廳的冷面即便是反季銷售,也在春節期間賣出近5000碗。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形勢之下,消費者更加依賴線上渠道采買年夜飯和成品、半成品菜肴。按照不少老字號的要求,年貨必須鮮制現售,春節期間,柳泉居負責醬肉的師傅早上5點多就開始忙活;中國烹飪大師、曲園酒樓行政總廚張景嚴也是帶領員工,早上6點多就開始為消費者烹制、分裝、安排外送,比往年提前一兩個小時到崗又提早不少。
外賣年夜飯銷量增長143%
就地過年趨勢下,宅家經濟、單身經濟成為春節經濟的新增長點,外賣年夜飯也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過年新方式。美團外賣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年夜飯”、“春節”關鍵詞搜索量比去年增長17%。消費者的需求也帶動了商家的經營熱情,提供年夜飯外賣的商家比去年春節增加2倍,年夜飯菜品銷量同比增長143.25%。
為了適應更多留京過年消費者的需要,不少大牌商家都推出2到4人等不同規格的小份年夜飯套餐。從菜品上看,春節期間的外賣訂單比平日里更加豐富,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過節上外賣“吃點好的”,烤魚、海鮮、小龍蝦等成為外賣年夜飯的“新爆款”。
記者從餓了么方面獲悉,過年期間外賣單價比平日提高不少,有些顧客會在同一家店訂購上千元甚至更貴的年夜套餐。騎手一趟送不完,一單年夜飯還需要其他騎手幫忙共同配送,或是多跑幾趟。此外,預制菜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春節假期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70%。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