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這場仗我們終于打贏了,雖然花了大量精力和投入去打維權官司,但希望用椰妹的堅持,向那些無良抄襲者宣示:我們絕不向山寨仿冒和惡意侵權風氣低頭!”
餐飲抄襲成風,原創被山寨“逼死”的案例數不勝數,但最近這家餐企卻在艱難的維權后,大獲全勝。
她就是創立4年,擁有16家直營門店的椰妹。在被仿冒者“像素級”抄襲后,創始人陳新帶領團隊開啟了長達兩年的打假之路。
近日,我們對陳新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其自述。
仿冒者連開5家椰妹“山寨店”,
“像素級”抄襲,連歡迎詞都不放過!
一開始,我并不知道自己被抄襲了。
直到去年年初,很多廣州、佛山等地的朋友私信問我,椰妹是不是在廣州正佳廣場和佛山南海萬達等地開了新店,取名叫“椰小婉”,因為看上去整體裝修幾乎一模一樣。
我們當時就很疑惑,顯然開店的并不是我們。但是從照片上看,真的幾乎跟我們一個模樣,去到現場后,頓時腦子“嗡”的一下,內心極度震驚——曾在椰妹門店應聘做員工的一個人,竟是這個山寨仿冒店的店長!
而且店面幾乎是“像素級”抄襲,餐廳門頭、店內裝飾、餐具、桌椅等各個方面都抄了個遍,連歡迎詞“吧啷吧啷,歡迎光臨”都沒落下!
店鋪外門頭招牌、圖文標識、門頭右側標宣傳語 、 “砍椰亭” 區設計及標語基本一模一樣。
店鋪內裝修,過道上方天花、色彩、不規則圖案或人形紋等圖案 、裝飾的燈罩吊燈、地磚都基本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還有墻壁上的宣傳畫,讓誰看起來都是一家店。
店鋪內餐椅、餐具碗、菜單、杯子、勺子、蘸料容器木制用具紙巾盒,等均涉及抄襲。
而且,我們走訪了椰小婉的其他家店鋪,都是像素級抄襲,這讓我們很氣憤,辛辛苦苦創業4年,一點一點把品牌形象打磨出來,抄襲者全部照搬過去,這就像是一夜間自己的娃被別人抱走了,心里真的非常憋屈,非常難受。
每天工作17個小時,
近4年的辛苦差點全部白費!
可能很多人覺得餐飲業模仿不算什么大事,大家都是你學我我學你。
可是,這種像素級抄襲不一樣,我們辛辛苦苦費了三四年的時間創立的品牌,抄襲者輕輕松松拿手機拍拍照,就直接復制過去了,到頭來,我們原創的反倒變成山寨的了,這么多年的心血,瞬間打了水漂。
一個品牌從零到一的建立何其不容易!回想這些年,我和團隊基本每天都要工作17個小時以上,把所有時間和心血都花在品牌打造上。
1、在椰子雞市場低谷,硬生生“跑”出來
椰子雞不算是新鮮品類,恰恰我們是在這個品類最低谷的時候走出來的,因為2016年“兌制椰水”讓這個市場一度低迷。
所以我們團隊歷經一個多月,打出了“現砍椰青”模式+黎族文化的組合拳,把突出差異化、追求原生態作為立身之本。
當時市場的椰子雞品牌大多追求標準化,用調制的椰子水來做湯底,而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把椰子擺在店里,讓客人親眼看到,親自挑選。
但做現砍椰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的口感難以控制。為了維持原生態,我們在工藝上進行了反復地試驗與研磨。
2、經常開會到凌晨4點碰創意,連“地磚”都是自己設計
現在的椰子雞品牌同質化嚴重,大多是在環境空間上融入椰林、芭蕉等海南熱帶風情元素,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
椰妹堅持不走尋常路,就是要避開這些,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為了融入黎族文化,又不生硬的照搬,每天都要開會到凌晨四、五點進行頭腦風暴,經歷了無數次的研究、討論、優化,和一系列推倒、反復、重來的過程。
比如用抽象化的海南黎族姑娘頭像做品牌logo,把黎族頭飾作為特色記憶點。
再比如,空間環境中,植入圖騰和色彩等黎族文化元素,與競爭對手形成視覺上的區隔。
聽覺上,一是用黎族迎客語“吧郎吧郎”作為服務員的歡迎語,二是用黎族音樂打造餐廳聲音背景,進一步強化民族性、文化性。
甚至為了更好地呈現椰妹原生態特色,我們連地磚、墻磚都是團隊自己設計的,每開一家新店,我們都要花費很長時間去打磨,餐廳里每一處,都融入自己的設計思維和理念,形成了椰妹自己的獨特風格。
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細節,凝聚了團隊的智慧和心血,每個創意和亮點背后,都伴隨著那些我們熬過的夜,白過的頭發。這些,往往鮮為人知。
餐飲打假“取證”艱辛,
兩年的戰斗終于“勝利”了
“打假”之路,正如取經之路,九九八十一難,關關都得過。就像鮑師傅、鹿角巷等餐飲同行一樣,這個過程比我想象的還要難,因為取證過程太艱難,而且每一家店都要取證。
餐飲“打假”之路太過曲折,很多原創餐飲品牌可能都放棄了,但是椰妹沒有,經過長達兩年對每家山寨門店的取證、起訴、一審、二審走訴訟程序,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
1、一天三頓椰子雞,每家門店都要“取證”!
走訴訟程序,就要提供盡可能多的“證據”,說人家抄襲,你當然得拿出證據來,說自己是原創,你也要有憑證。而且每家門店都是獨立主體,都要進行取證和訴訟,成本高,過程更復雜。
為了能夠取得證據,我們的律師團隊甚至一天三頓就吃他們家的椰子雞。
在自己拍照取證后,我們又聯系到當地的公證員,再次到店進行拍照取證,在對比兩家的裝修、標語、墻壁貼畫、地磚、桌椅、菜單等諸多元素之后,確認其已經“像素級”抄襲,構成不正當競爭。
2、一頁一頁翻找“創業”記錄,“扛”著證據去開庭
為了證明我們是原創,我們自己也要收集原創證據,包括椰妹餐廳使用的裝潢情況,裝潢的設計合同、設計溝通過程、相關的著作權和商標權證書、宣傳的情況、所獲榮譽稱號等等。
收集證據過程中,翻找自己在品牌創立初期手機微信溝通記錄,看到當年那些點點滴滴的不易,再看到抄襲者照搬照抄的圖片,真的心如刀割!
開庭的時候,我們是拎著三大袋證據材料去的,而椰妹餐廳所獲的榮譽獎牌,是用車拉過去的。
肩膀上扛著幾塊大獎牌進法院,就連當初從椰小婉工地搬回來的地磚,也都一并帶了過去,地磚的圖形是椰妹設計的,對方也抄襲了,我們真的為了這場仗盡了最大努力,做了最周全的準備。
3、在打假和門店經營中來回切換,費力費錢被反咬成“被告”
由于仿冒侵權椰妹的門店數量太多,而每個餐飲門店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因此,每家門店,我們都需要重復進行一個完整的訴訟流程,這些訴訟取證工作,占用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更可氣的是,就在訴訟過程中,椰小婉又連開3家新店。我們對椰小婉餐廳所在商場發了律師函,要求商場進行相關審查避免卷入不必要的訴訟中。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椰小婉餐廳在收到商場的函件后,反過來把椰妹給起訴了,說椰妹詆毀他們商譽。但是,最終法院認定椰妹的行為屬于合理的侵權警告,不構成商業詆毀,判決駁回椰小婉餐廳的全部訴訟請求。判決書節選如下:
取證難、訴訟反復、再加上山寨店迅速起來,自己又要忙著規劃椰妹的新店,在打假和品牌自身經營中反復拉扯,一直不停的角色切換,真的感到力不從心。
4、經過兩年的取證、訴訟,多地打假捷報頻傳!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在2020年4月23日,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廣州椰小婉構成不正當競爭,停止使用與椰妹相似裝潢,賠償20萬元;為其進行宣傳,提供侵權幫助的摩能公司,須刪除宣傳文章,并承擔6萬元的連帶責任。廣州椰小婉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2020年11月4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駁回椰小婉上訴,維持原判。
今年開始,打假捷報頻傳。除了廣州外,其他城市的打假也紛獲一審勝訴判決。
這場漫長的打假之戰,我們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椰妹作為餐飲行業里微小的一分子,之所以下決心花這么大的精力和投入去打維權官司,是希望用自己堅持維權的行動,向那些無良抄襲者宣示:我們絕不向行業歪風低頭!
在我看來,打響這場維權打假之戰,不僅僅是為椰妹自己,也是在給其他默默奮斗的原創者以信心,給蠢蠢欲動的抄襲者們以震懾。只希望讓更多餐飲人,有保護自己原創品牌的意識,為餐飲行業正本清源。
職業餐飲網總結:
餐飲企業打官司維權的過程太漫長、太繁瑣,取證、找律師、提起訴訟……
這樣的流程走下來,很可能山寨店已經開得滿地都是了,很多企業根本無力承擔當中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最終只能黯然放棄維權。
有很多人覺得,不就是仿冒一下你的裝修嘛,復刻一下你的菜單嘛,也沒什么大不了。
但是,如果整個餐飲行業都奉行“拿來主義”,誰又會去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堅持餐飲創新和變革呢?行業的未來又在何處呢?
原創不易,更當珍惜!
-END-
主編丨陳青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