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從來不乏入局者,一批餐廳關閉,一批新店開張,是常態。而在新開張的門店中,茶飲店是其中常客,即使在疫情沖擊之下,也絲毫沒有影響茶飲市場的火爆。正所謂“才看老店成新鬼,門頭變幻茶飲旗”。早在三月份,武漢重啟后,短短3天時間內,奶茶外賣訂單量增長近8倍;四月五月,全國多個城市茶飲市場已出現火爆現象。根據外賣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茶飲店已恢復八九成水平,一些品牌訂單量甚至出現逆勢增長。
與此同時,不少茶飲品牌加快了常規拓店的速度,加緊擴張搶奪市場。“琶洲城某商場,很多小店換成茶飲了,6家店居然有4家是茶飲……”6月29日中午,紅餐網(ID:hongcan18)小編來到廣州海珠區琶洲城進行實地考察。只見在僅約20米的小巷一側,就出現了TAKE檸檬茶、撻檸、一點點、益禾堂四家茶飲店,其中有三家緊挨在一起。而在一年前,旁邊除了一兩家茶飲店外,其他的都還是隆江豬腳飯等快餐店。長沙五一商圈,僅黃興中路沿線及地下地鐵商業國金街,就聚集了超過40家不同品牌的茶飲店,頭部腰部品牌一應俱全。
在這里,茶顏悅色、瑞幸咖啡、喜茶、奈雪的茶、鹿角巷、CoCo、書亦燒仙草、一點點、快樂檸檬、MAMACHA等品牌,幾乎是集體亮相。去年七月份才進入長沙的喜茶,目前3家店全部集中在五一商圈。
長春市桂林路美食街,50米之內,一芳、蜜雪冰城、谷芊、易阿姨奶茶、舍子茶等7家茶飲店也是扎堆亮相。
此外,紅餐網(ID:hongcan18)了解到,隨著茶飲市場的火爆,不少餐飲創業者紛紛瞄準茶飲市場,不少茶飲品牌品牌近期收到了不少加盟咨詢的合作意向,而一些茶飲品牌的總部也趁熱推出了加盟優惠政策。
傳統茶飲品牌開店熱火朝天,以娃哈哈為代表的一批跨界選手也開始行動。前不久,娃哈哈在廣州又開了一家新店,并首次對外公布了其“萬店計劃”,豪言10年內要在全國布局1萬家門店,比蜜雪冰城的萬店過程還要縮短一半。緊鑼密鼓的開店、頭部品牌市場下沉、區域品牌全國化、加盟熱潮不減……茶飲品類的熱火朝天也再次吸引了資本青睞。繼喜茶、奈雪先后被爆獲得大額融資后,近期網紅奶茶店蘭熊鮮奶獲得了喜茶投資方IDG的投資。總的來看,整個茶飲市場似乎充滿了生機,異常火爆。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據36氪研究院發布的《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茶飲市場的總規模在2019年突破4000億元,中式現制茶飲市場規模約1000億元。2018年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達45萬家。但是,這些高速增長的數據背后,是無數茶飲創業者黯然離場的心酸。上海小伙劉修虎和曹志偉,疫情以來一直在忙著回收餐飲設備,有時一天拆七八家餐廳。據他統計,從去年6月至今,公司拆除的幾百家店鋪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奶茶店。一個金融白領小伙開奶茶店,兩個月虧損40多萬,9800元買的冰淇淋機一次都沒用過;兩個00后小伙子,刷短視頻加盟奶茶店,加盟費+租金+設備+原材料+裝修投進去50多萬,倒閉后聯系回收公司拆店;還有一個做美容的95后女生,開奶茶店半年賠了七八十萬……
“很多人不甘平庸,不想拿死工資,開奶茶店創業,結果大部分交了學費。”一位行業人士表示,茶飲毛利率從以前60%-90%,下降到30-50%,其實很難賺錢了,更加不是創業的最佳選擇。招商證券曾經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了一個結論:在扣除原料費用、人工費用、房租及裝修費用、水電及其他攤銷的話,茶飲頭部品牌只能維持在毛利率50%、凈利率11%左右。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覺醒,流量越來越向頭部品牌聚集,小品牌茶飲店銷量和客單價觸達瓶頸。但是原材料、租金和人工的成本并沒有降低,奶茶店不再是好賺的生意了。
奈雪門店平均面積260㎡,打造奢侈品店風格,高品質出品……這些本身就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喜茶用料良心,杯子都是喝完洗洗還能繼續用的。這一圈下來開店成本蹭蹭就上去了。據雕爺孟醒揭秘,喜茶的加價率也就2倍而已,十幾塊的成本賣二十幾塊,利潤率并不高。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也說過,“這行沒大家想的暴利。”頭部品牌的日子不好過,其他品牌即使能渠道下沉或者細分市場贏得一片藍海,但是在后繼者無數,競爭激烈程度倍增的情況下,要說賺錢也很難。畢竟虛假繁榮掩蓋不了市場就那么大,進入者越多,蛋糕就會越來越小。“我們經常遇到同一家門面拆幾次,每次拆的時侯,下一家都躍躍欲試準備進場。感慨之余,只能心里默默祝福‘新人’好運。”劉修虎說到。好看的數據,火爆的市場景象,早已讓不少心心念念的入局者迷昏了頭腦。事實上,茶飲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美好,市場暗流洶涌,沒有好水性,弄不了這趟潮。據相關數據,2016年下半年,茶飲店的關店數量開始超過開店數量;2017年,茶飲關店數量達到開店數量的1.3倍;2018年Q2與2017年同期相比,一線城市茶飲店的關店率高達55%,而二線城市的關店率為35%;2019年,可持續經營超過一年的奶茶店僅為18.8%。天眼查數據檢索顯示,截至11月29日,2019年被吊銷、注銷的奶茶企業有3478家,同時茶飲行業中經營異常的企業多達2.18萬家。現如今,九成茶飲店不賺錢,整個行業呈現“十僅存一”的狀態。
一邊是利潤的江河日下,一邊是如過江之鯽的新開門店,千億茶飲市場早已是隱憂多多,九死一生。隨著新式茶飲引發的行業升級,奶茶從原始的一勺粉末+一把珍珠簡單沖泡而成,演變成茶基底+奶蓋+各樣新鮮水果配料,在原料品質、萃取工藝上都有重大升級。升級的過程中,消費者對更好體驗和產品的需求是不可逆的。要滿足這種需求,成本就得大大增加。不僅是原材料的成本增加,為了吸引客流和討好消費者,茶飲門店越來越向繁華商業區聚集,門店裝修高大上,產品講究高顏值。這又造成房租和人工成本的陡增。
粗略估計,在一線城市加盟一家奶茶店需要投入50萬元左右,這對抱著輕松入行想法的創業者并不友好,一不小心還會踩到快招加盟的坑。而如果自創品牌,那么品牌命名、選址裝修、產品開發、門店運營、品牌推廣等一道道門檻等著你,沒有經驗的創業者經常鎩羽而歸。眾多創業者盲目一窩蜂的涌入,導致了茶飲賽道的過度擁擠。2018年,國內飲品銷售額同比增長6%,而同期茶飲門店數從25萬增加到45萬家,同比增長高達80%,開店速度遠遠超過市場增長速度。整個行業出現了供過于求,在一二線城市尤其嚴重。據界面新聞報道,截至2020年4月初,廣州、深圳、成都、上海、東莞、重慶6個城市茶飲門店過10000家,其中廣州近20000家。而東莞茶飲店分布密度最大,平均每1420人就擁有一家茶飲店。廣州味滿多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謝燦武表示,僅就檸檬茶這一細分品類來說,在廣州就有1100多家店,市場已經比較飽和。僅一個檸檬茶的細分賽道就已經如何擁擠,其他的賽道的競爭激烈情況就可想而知。茶飲行業經過這些年狂飆突進,大浪淘沙,市場格局基本已定。首先是喜茶、奈雪的茶牢牢占據著茶飲排頭兵的位置,依靠各自的品牌優勢穩扎穩打;其次是茶顏悅色等個性鮮明的區域茶飲品牌,依靠自身的鮮明特色俘獲了當地消費者心智;再就是蜜雪冰城、一點點、COCO等,依靠快速開店,搶占全國市場。此外,還有眾多“陌生人”跨界闖入茶飲,如娃哈哈、便利蜂等跨界巨頭殺入,更是使得茶飲市場競爭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將是品牌化、規模化、專業化茶飲企業的天下,缺乏品牌力的自營個體、雜牌軍將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品類深耕或自身特色明顯的品牌開始有聲量,比如瞄準現煮五谷茶定位的滬上阿姨,主打原葉茶、風味煮茶的煮葉,定位燒仙草飲品的書亦燒仙草,走日式茶飲美學概念的伏見桃山……但在眾多餐企瞄準細分市場、聚焦品類的同時,茶飲產品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出現一款爆品,很快市場就會出現同類產品。黑糖珍珠火爆,一下子大家都推黑糖珍珠鮮奶;答案茶成了網紅,一堆人開始跟風;看到檸檬茶火了,突然間冒出上千家。口味雷同。隨著茶飲市場發展成熟,加上信息流通的加速,能夠創新的點越來越少,各家產品的口味也越來越趨同。純茶、奶蓋茶、水果茶,全糖、半糖、七分糖……今天你一推出,明天就鋪滿全世界。就連包裝也越來越相似。把任何一個商圈所有奶茶店都點一杯放在一起。撇去頭部品牌,普通消費者根本沒法分清誰是誰。因此初創品牌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做出差異化,就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在紛繁的茶飲品牌里脫穎而出。山寨是困擾茶飲行業的頑疾。經常是你開了一家XX奶茶店;如果火爆,那我換個牌子開第二家;緊接著是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而且往往扎堆開在一起,最后大家一起死掉。拿廣州市場火熱的檸檬茶來說,不少品牌在門店規模、店面布局、產品類型、包裝和定價各方面都極為相似,就連消費者都吐槽,“外觀差不多,味道也一樣。”鹿角巷創始人邱茂庭在接受采訪時曾告訴紅餐網,山寨問題是他們目前最大的挑戰,他認真統計了山寨店的數量:“全盛時期有7000家,現在也有2000~3000家,而我們正牌門店才100來家。”今年四月,行業還發生過“茶顏觀色”起訴“茶顏悅色”的事。
一方面,山寨猖獗,對正牌的利益和信譽是極大侵害;另一方面,大量出品低劣的仿冒店充斥市場,混淆了消費者的認知,會讓消費者對茶飲市場失去信心。進入八九月后,隨著天氣轉涼,茶飲行業也將迎來傳統的淡季,在北方地區尤其明顯。雖然不少奶茶店都會根據氣候調整產品結構、推出熱飲,但是由于熱飲在產品上的局限,還是不能讓生意回到夏季的表現。與自然氣候相比,疫情所造成的行業氣候寒冬,是更加致命的。疫情防控、客流不足、消費力下降等對餐飲業的影響何時過去,還是未定之數。茶飲店是否能僅靠夏季的收入就能撐過去呢?誰也不能保證。茶飲行業門檻越來越高,競爭日益激烈,強者恒強的局面愈發凸顯,中小品牌生存艱難。如果冒冒失失一頭扎入,很可能發現等待你的不是“小確幸”,而是“天坑”。茶顏悅色,憑啥爆紅?
豪蝦傳蔣毅:要做鹵煮龍蝦百年老字號
餐飲店怎么開?這5種賺錢門店一定要看
生意爆跌70%!日料店迎史上最難時刻
吳國平:我從沒這么清醒過
解氣!酒后打罵餐廳服務員,兩男子被判刑!
餐飲老板,你敢不敢看回N年前的自己
從云端跌落到低谷,瑞幸咖啡翻車記
動蕩六月!餐飲人再迎大考!
粥店遍地開花,一碗粥有多大的市場?
餐飲業,再受重創
賣雞開出2萬家店!做雞的品牌有多賺錢
餐飲人瞄準的私域流量,其實很貴!
多家餐企再獲巨額融資!品類風口變了
小吃攤真的全面放開?北上廣深說“不”
喜茶憑啥這么值錢?
6張桌子到火鍋公園,重慶火鍋也可很雅致
餐企局部關店愈演愈烈!是淘汰還是常態
17城松綁地攤,餐飲業大變局來了?
餐飲市場有多少泡沫?餐飲人該醒醒了
感謝疫情,讓我體面地關了餐廳!
餐企吹響復蘇號角,效率提升成關鍵
醫學博士跨界餐飲,這個品類迎來新風口
巨頭殺入,餐飲最后一片藍海要變天了
眉州東坡,為啥越戰越勇?
餐廳客流慘淡?7種武器破解客流難題
九毛九餐廳退出北京、天津、武漢三地
海底撈創始團隊套現15.6億,值得驚訝嗎
疫情后,這10類餐飲老板最有前
五月開局受挫,餐飲業陷入史上最長淡季
這些干餐飲的誤區,害了多少人?!
%ignore_pre_1%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