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是“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消費者的口水流在新店開業的廣告里,餐飲人的淚水滴在老店倒閉的新聞中。
近日,深圳最大面包店的BEEPLUS LIFESTYLE超級烘焙工坊倒閉;一茶一座陷入門店歇業、消費退卡風波…
臨近年末,這幾起餐飲倒閉事件為2020頻繁的暴雷再增一筆,給緊繃神經的餐飲人再次敲響警鐘。
超級烘焙工坊位于深圳南山區黃金商圈海岸城,曾號稱亞洲最大烘焙工坊。其店門口通知顯示,已在12月1日起暫停營業。
兩年前,這里曾賓客盈門,小紅書上甚至將其視為是深圳“必打卡景點之一”。
其客服人員表示,在疫情、選址不當、租金壓力、客流量不足等綜合因素影響下,BEEPLUS超級工坊正重新調整其戰略、業務規劃,計劃搬遷店鋪,不過時間未定。并建議會員盡早退掉將于今年底前到期的會員卡內款項。
自2019年1月起開始營業的BEEPLUS超級工坊,一度被視為能與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相提并論的業界明星。
開業前半年,其公眾號顯示,門店單日客流突破2萬人次,單筆客單價高至1.3萬元,平均每天超過300人注冊成為會員。
據報道稱,整個2019年,BEEPLUS超級工坊接待了220萬人次客流。不過,2020年1月,餐飲O2O組織的深圳餐飲研學團走進該店時,明顯感覺到店內人氣不足。
BEEPLUS超級工坊面積近3000平米,這個占據上下樓兩層的空間被劃分成烘焙區、咖啡吧、酒吧島等10個區域。
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橫跨一樓及二樓的中央烘焙區,展示了甜點、面包由面粉到焦香蓬松的全過程。櫥窗內還曾擺放著價值88萬的巨型翻糖城堡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超級烘焙工坊的母公司主營業務為“聯合辦公空間”。
這間門店的母公司名為蜜蜂科技BEEPLUS,成立于2015年9月,其主營業務是“聯合辦公空間”與“定制化空間設計”。
BEEPLUS超級工坊成立之初,其初衷也是為其聯合辦公空間中入駐的會員提供相關服務,順便引流。其聯合辦公領域的會員多數屬于企業B端,而BEEPLUS超級工坊的會員多屬于C端。
其有關負責人曾表示,BEEPLUS超級工坊龐大且復合的空間,能為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社交體驗。

B、C端能夠相互引流是最好的。大型空間讓客人到店不僅僅能買面包、飲品,還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坐下來和朋友一起分享;
烘焙食品制作的過程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而展示這個過程無疑能提高話題度,當然,也利于拍照曬圖、社交傳播。
然而,疫情疊加后續的消費力下滑, 加之品牌力不足,BEEPLUS超級工坊沒能挺過2020年。
本意想餐飲和辦公交叉引流,但本就風雨飄搖的共享辦公遇到疫情更是雪上加霜,而餐飲的大店成本高,疫情也就加速了餐飲的死亡。
一茶一坐門店歇業、消費者退卡
自今年三八女神節的推文發布之后,一茶一坐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就開始沉寂,直到近日終于更新了,不過帶來的卻是品牌經營異常的消息。
12月16日,一茶一坐官微發布了“關于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預付卡退卡公告”。
公告表示,由于一茶一坐出現門店關閉歇業、預付卡無法正常兌付問題,為維護消費權益,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在虹口區商務委員會監督下,委托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展開一茶一坐預付卡退卡工作。
早在4月份,一茶一坐就被爆上海門店正在大規模關閉的消息,彼時有報道稱一茶一坐在滬門店已關閉近50%,僅剩七寶萬科店、仲盛世界商城店、中山公園龍之夢店、虹口龍之夢店、星游城店、江橋萬達店、百聯真光路店、紫荊廣場店8家門店正常營業。
在大眾點評網上看到,上述門店中有的已顯示暫停營業,有的則已查不到任何信息。


除了上海、杭州,一茶一坐在其他城市的關店動作要更早。
2013年,一茶一坐就關閉了成都的所有兩家門店。至于撤店之后是否回歸前述城市,何時歸來,目前品牌方面并未公開回應。
一茶一坐來自臺灣,成立于2001年,其招牌菜式“三杯“系列(三杯雞、三杯牛蛙、三杯豆腐)曾廣受消費者歡迎,花生雪花冰、紅豆雪花冰等單品也是不少消費者記憶中的最佳甜品。
2002年,一茶一坐創始人陳定宗將品牌引入上海新天地,開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次嘗試。
此后憑借獨特的中國茶及餐飲相結合的飲食文化,迅速在大陸市場打響知名度,崛起成為中式休閑連鎖餐飲的領軍品牌之一。
在多數直營、少數加盟的經營模式下,一茶一坐曾靠資本助力開出百余家門店,先后進軍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沈陽、青島、武漢、深圳等地。
盡管加盟店為數不多,但熟悉一茶一坐的人會知道,過去曾多次爆發加盟風波,給品牌造成了負面影響。
早在2008、2009年,多家加盟商訴一茶一坐在加盟過程中遭后者“欺詐”,訴求退還加盟成本賠償損失,此案甚至牽出曾投資一茶一坐的資本大佬沈南鵬。
2016年,又爆出一茶一坐武漢加盟商私發未經總部同意的儲值卡后“跑路”事件。
自2002年進入內地市場之后,一茶一坐的發展頗為坎坷,虧損更是持續到了2009年。
2005年之后一茶一坐開始擴張提速,但經營管理費用也相應增加,這也導致多年盈利狀態不佳。
而品牌曾經要“實現20%-30%的年增長,三年內肯定上市”的理想,如今看來早已落空。

當前疫情對餐飲行業造成了全面沖擊和深遠影響,即便規模大如西貝、老鄉雞、外婆家等,也面臨了巨大的經營壓力。
但疫情既是沖擊波,也是行業加速洗牌的推進器。打鐵還需自身硬,能挺過黎明前的黑暗,未來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疫情來了,餐飲業發生了變化,與近期熱銷的住宅房產相比,部分熱門商圈的商鋪凜冬已至。
據了解疫情期間,全國典型購物中心空鋪率為21.1%,超過行業公認的20%警戒線。現在逛購物中心,商鋪空置率仍呈上升趨勢,生存現狀堪憂。
據贏商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19個一二線城市1000多家已開業購物中心共調整商鋪近6.6萬個(關店+開店),調整幅度遠超以往;
整體出租情況表現不佳,平均空置率環比漲幅近46.3%至8.88%,約1/3商場空置率超過10%。
以一線城市上海為例,多個優質商圈空鋪率高的嚇人,更別說那些本就吸客能力弱、運營能力差的購物中心。
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6月初,上海五角場合生匯整體空置率提升至17%左右。
上海田子坊約有80余家商鋪關門,多家門店停業招租,遭遇近十年來的至暗時刻。
上海南陽1931商場盡管面積不大,商場內的圍擋就有9個,且多數為商場圍擋,未標明即將入駐的品牌。
上海中海環宇薈有20個左右的店鋪處于圍擋狀態,個別餐飲雖然未離場,但也都處于歇業狀態。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宏伊國際廣場,6月中旬商場光是空鋪+圍擋就有11個,服裝零售、健身、餐飲等多個品牌紛紛撤場。
上述提到的商場,多數算是上海熱門商圈的知名商場,商場現在的空鋪率,用“橫尸遍野”來形容也不為過,這或許也折射出上海或者全國購物中心的部分現狀。
換在以前商鋪拖欠房租,商場一般態度強硬,斷水斷電,強制收保證金,要不立馬走人。
疫情之后,商場招商態度360度大轉變,軟磨硬泡,生怕逼得品牌撤場,商場空鋪更高,影響顧客綜合體驗。
早前與餐飲供應商聊起,他們曾服務的某知名餐飲集團旗下的一個高端品牌,從疫情起一直拖欠上海某一線商圈的房租至今未付清。
但商場不敢斷水斷電,進退兩難,生怕逼走品牌又招不到像它這樣有品牌力的餐飲品牌。此類現象,在行業中也并非個例。
疫情加速了商場之間優勝劣汰,這么說雖然殘酷,但是市場趨勢正是如此。
近幾年,除了中低線城市還有待開發的機會,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數量早就飽和,競爭早已白熱化,更別說商場里邊的餐飲。
加之近幾年商場租金一直水漲船高,光是房租就占去成本結構很大一部分,最高要占到營業額的25%-30%。
疫情這根導火索,讓多數資金流吃緊的品牌選擇退出,導致商場空鋪率直線上升,這也恰恰促使商場之間的沙里淘金,加速商場餐飲的洗牌。
其一是小品牌,缺乏現金流和抗危機能力,扛不住商場高額租金,就算違約也只能撤場;
其三是一批沒有特色,沒有競爭力的網紅店,慘遭淘汰。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餐飲品牌的倒下,才給突進者帶來擴大市場的絕佳機會。
這意味著,將會有大批的優質商鋪資源釋放出來,以更優惠的價格與更寬松的合同條件,這在以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這對疫情中存活下來的優秀企業來說,將會是千載難逢的擴張機會。
雖然大批優質商鋪將空置出來,但此次疫情影響最重也是商場,休閑娛樂、零售幾乎癱瘓。這樣貿然入場,很可能變成“接盤俠”。
當疫情沒有完全恢復,市場行情未明朗前,抄底餐飲,很可能會成為炮灰。暫時保持觀望態度,提前物色商圈,保住現金流,等待時機厚積薄發。 又到年末,2020年僅剩下個小尾巴了!這一年來,餐飲業依舊人來人往,風風雨雨。
經濟不明朗,加速餐飲行業的洗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國內餐飲企業注銷2.8萬家,相當于平均5分鐘不到就倒閉一家,數字相當慘烈。
餐飲人并不看好整年的餐飲局勢,上半年用“余糧”勉強撐得住,下半年把該花的錢都花了,如果生意還是毫無起色,那么年末將會迎來史無前例的餐飲“倒閉”潮。
但大起有大落,絕處有生機。經濟大環境欠佳,相反機會就越多,關鍵看誰能抓得住。
疫情是場餐飲人的大考,在這場考驗下,有人不幸離場,有人抓住機會越挫越勇。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餐飲O2O忍不住想問一聲,你和你的餐廳今年過得還好嗎?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