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鹿角巷有點“火”! 網友們一邊被鹿角巷杭州蕭山萬象匯鹿角巷關店的新聞刷了屏;一邊關注著“鹿角巷”著作權案在廈門市思明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的進度。 歇業的店是鹿角巷在杭州開的第四家店,其余三家分別位于西湖銀泰城、湖濱銀泰城、杭州大悅城。該店從開業到歇業僅有約半年的時間;而“鹿角巷”著作權案則是全國法院系統首次通過5G進行庭審直播的案件。 兩大事件的同期報道,每一件都與“山寨風”有著莫大的關系,讓“山寨”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愈演愈烈的山寨風
有業內人士曾自我調侃,沒有被山寨過的品牌都不好意思自稱品牌。所謂樹大招風,山寨風也早已席卷整個餐飲業。然而,當品牌真正與山寨不期而遇,“羅生門”伴隨著品牌發展時,其中的苦楚、無奈、憤怒,只有經歷過才知道。
1、鹿角巷正牌門店130家,山寨門店7000多家
數據顯示,鹿角巷全國正版門店僅有130家,而山寨門店的數量卻高達7000余家。截止至4月26日國際知識產權日,鹿角巷已取證3178家,提出訴訟872家,勝訴和解超過113家。
圖源:市場信息網(僅供學習請勿商業)
從今年初開始,鹿角巷關于著作權的訴訟案件便在全國“遍地開花”。杭州、廈門、廣州、三亞……鹿角巷的維權之路漫長而艱辛。
2、對薄公堂的鮑師傅
同樣走到對薄公堂地步的還有鮑師傅。2018年,“真假鮑師傅”的案例也曾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關于這場商標之爭,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金光飛曾在采訪中表示,“鮑師傅”請了12個律師團,計度在全國打上百場官司,其中,僅廣州就有6場。
3、從“山炮李”到“石灰市李”
山炮、土炮、火炮……在一輪又一輪的“炮仗”之后,2016年4月,重慶山炮餐飲娛樂文化有限公司宣布其旗下的15家“山炮李記串串”直營店全部更名為“石灰市李串串”。無奈更名,就是為了躲避成為山寨“炮灰”的命運。
更名后的石灰市李串串南坪老區府店(圖源:重慶晚報)
防不勝防的山寨套路
山寨文化,被認為是中國企業創業創新路上的一道傷,一道“羞羞的”傷。它在中國的商業市場無孔不入,即便近幾年針對商標保護、著作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逐漸完善,但善于打擦邊球的企業依然套路不斷。
在山寨風的肆虐下,受傷的不僅正版企業,還有消費者。
1、海底撈與海底撈珍
在生活中,人們總能遇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山寨貨”,如超市貨架上的“可日可樂”、“粵利粵”、“妤多魚”;街邊的“海底撈珍”、“喜茶熱麥”、“一品黃記煌”、“吧哺吧哺”……
與真正的品牌沒有“一毛錢關系”,卻因為直白的山寨名稱而頓增“高級感”,這種簡單粗暴的蹭流量行為,卻有時候讓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傻傻分不清楚”,同時,也因為山寨店面內“降格”的消費體驗影響到了真正的品牌口碑。
2、此綠茶非彼綠茶
有人只是“蹭熱度”,而有的山寨者卻想著直接“復制熱度”!陷入羅生門的鮑師傅如此,真假鹿角巷亦如此。
2016年,杭州綠茶起訴包括廣州、合肥、南寧、貴州等多地的山寨綠茶餐廳。直至起訴新聞發出,很多消費者恍然,原來吃過多次的“綠茶”是山寨餐廳。這種直接“照搬復制”的山寨行為更令人深惡痛絕。
3、你在黃河以南,我做黃河以北
2016年,周黑鴨曾發生了一起“烏龍食安事件”。起因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一份食品含有罌粟殼成分的黑名單中,“安徽周黑鴨”赫然在列。
然而,在周黑鴨隨后的聲明中,人們才知道,彼時周黑鴨在安徽并沒有分店!
正版店面與山寨店面“各據山頭”,看似相安無事,但一旦出現問題,正版品牌方卻必然受到波及。
掃碼購書,了解更多防山寨策略↑↑↑
4、你還在盯直營,我已千家加盟
在鮑師傅事件中,有人質疑品牌方為何等到對方已有數百家加盟店的時候才行動起來;對此,也有人指出,鮑師傅大概是真正感受到了山寨的“重重包圍”才想起暴起維權!
在正版品牌還在采用直營的方式慢發展時,山寨方就已經利用加盟快速占領市場;而當正版品牌需要開拓市場時,卻發現市場已被對方提前占領,這樣的現象在餐飲業并不鮮見。
那些年被山寨的品牌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從商標logo到店面裝修,從菜品到服務,無一不仿,這些山寨品牌或門店讓正版品牌深受其害。
然而,面對愈演愈烈且永遠無法完全杜絕的山寨風,沒有所謂的無辜躲槍,只有沒有做好的品牌建設。
1、被商標拖后腿
鹿角巷、鮑師傅、綠茶……與其說他們是與山寨者對峙,不如說是向自己的過去“懺悔”。
餐廳火了,商標還沒有注冊成功,淡薄的商標意識為山寨者“惡意搶注商標”留下了可趁之機,也為品牌的發展留下了隱患。
2、被維權成本擊退
對薄公堂,需要成本!周黑鴨公司新聞發言人郝立曉曾在采訪中表示,公司每年都要花費百萬元用于維權打假。
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高維權成本,也是一些品牌面對打擊山寨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
3、缺乏市場預見性
在餐飲業,在品牌擴張的過程中發現目標市場已被山寨店面搶占,這種現象一方面來源于很多品牌在發展之初希望用直營的方式做好品控,擴張腳步相對較慢;另一方面,就來源于戰略層缺乏對市場的預見性,導致在擴張市場的時候讓山寨先行。
4、品牌建設意識欠缺
大多山寨品牌都抱有“賺快錢”的目的,要么通過快速招商通過極速的規模化賺取所謂的“加盟費”、“品牌管理費”等,要么跟風流趨勢,在消費新鮮感的“保質期”內賺一把快錢。
這些品牌大多源于疲憊跟風,沒有系統管理,亦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
此時,如果正版品牌在管理、出品等方面都高出一籌,在山寨風盛行的時候依然保持清晰的辨識度,那么,品牌建設本身就是驅逐山寨的利器。
在餐飲業,瘋狂跟風是市場規律;優勝劣汰也是市場規律!所以,幾乎每一個餐飲品牌都處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中,內憂來源于山寨風,外患則來源于競爭市場。
而無論內憂還是外患,真正的解決之道并不在于高成本的“維權打假”,而在于“自我強大”,讓山寨風跟不上品牌建設的腳步。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大箏,由餐飲界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參某:18138837052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寒斌:16620780467 微信號:Media-PR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