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 NO.890
1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2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氾,通泛,廣泛,泛濫。左右,是能作能右。江河泛濫一樣,左右逢源,無處不在。
通本道德經,對道的形容,始終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式,你能感受到,一會像這個,一會像那個。
為啥會這樣呢?
因為道太大了,大到沒法形容,沒法命名。每一次,老人家都是“勉強”形容,“勉強”命名。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萬物都依仗她生長,她也不推脫責任,不推辭。不但不推辭,而且還能做到“功成不有名”,幫助萬事萬物蓬勃發展,也不需要任何名分,更不會因為這些功勞,而跳出來說,“沒有我,你們算什么?”,“我就是你們的主人,你們一定要臣服于我”。
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境界,要求很高啊?
的確是很高,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但需要你注意的是,老人家的這些話,也不是給普通人說的,而是給統治者,管理者,這些領頭人說的。作為領頭人,有這樣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配得上這個位置,不是嗎?
如果一個領導,一個管理者,總和下屬爭名奪利,總想把下屬變成自己的“奴才”,你說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呢?
那種下屬有點業績,就馬上挑出來說“要不是我培養你,你能有今天”的領導,會是被人喜歡的領導嗎?
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道”本身就是無欲無求的,她對萬事萬物都一樣,不會有社么偏袒和偏愛,而且也沒有什么索取,因此,也顯得她很渺小,很卑下。
萬事萬物,從有到無,最終都會歸于道。但道卻從來沒有要成為誰的主宰,他也不會為了某一個人而改變,更不會要誰臣服于她,因此可以稱作是偉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終不自為大”,始終都不覺得自己多偉大。
因為他有這樣的品質,因此才能偉大。
這樣的品質,很厲害嗎?
不就是“別飄”嘛,似乎一點都不難啊,甚至覺得這很平凡啊。
但就是因為這樣看起來很平凡的點滴,最終成就了道的偉大。
我們不能偉大,是因為我們不愿平凡。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都是因為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了極致,才被人們稱之為“偉大”。
而這個過程,大多是不會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更多的,都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情做好。
不刻意的去追求偉大,反而能變得偉大。
3
在六十四章里面,有這樣一段描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一段話,也是對上面這一段話的進一步闡釋。
想要蓋樓,如果每天都盯著樓,必然是蓋不成的。只有把一磚一瓦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這個樓自然就有了。
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要盯著結果,要盯著過程”**
我們很多老板都喜歡一句話,叫做“別的我不管,我只看結果”。
的確,衡量一家企業的業績,員工的工作,大多都是依靠“結果”來定的。
比如企業的財報,個人的考核表。
那么請問,這些結果,是靠什么來決定的呢?
難道不是依靠“過程”嗎?
孩子考試得了滿分,結果非常好,結果是咋來的呢?
如果不是靠日常的努力學習,憑啥能有這樣的結果呢?
作為管理者,看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過程把控好,要有明確的路線圖,以及關鍵控制點,才更有助于達到理想中的那個結果。
如果過程符合”道”,符合自然規律,把該做的都做好了,結局一定不會差的。
4
道理挺好的,怎么用?
踐行一句話,“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若能夠把小事情都做好的時候,最終必將“成其大”。
最后,祝你“得道”。
5
白話文翻譯
大道像江河一樣無所不在。萬物依仗她生長,他從不推脫責任。即便有了功勞,也不去爭名奪利,滋養萬物,卻不主宰他們。
她好像沒有什么欲望和要求,顯得那樣渺小。萬物最終都要歸附于他,可她卻不把自己當做主人,真的是太偉大了。
因此,那些圣人之所以能夠偉大,就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偉大,所以才成就了他們的偉大。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