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與華興資本聯合發布《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該報告整合21家上市餐飲企業數據、60余家連鎖餐飲頭部企業反饋的調研數據以及決策者判斷數據,參考并引用相關報告和數據40余篇,歷時3個月編撰完成。
報告全文共60頁,分為總體現狀及發展趨勢、供給端的整合與發展、需求端的進化與革新、細分賽道分析(新茶飲、小酒館、烘焙和預制菜等)、企業家信心指數調研、政策環境等六個章節,附錄整理了部分上市公司2020財年以及2021上半年銷售額和門店數、2020-2021年餐飲行業投融資情況205條。
中國大餐飲行業總體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綠茶、撈王等餐飲企業進行了IPO申報,餐飲企業IPO的腳步已經開始加速)
這個是有IP保護意識的餐飲從業者比較了解的一個概念,即我們的餐飲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除了產品以外(一般來說競對復制產品的難度較低),品牌是一個餐飲企業區別其他餐飲企業一個很重要的標識。
以西式快餐舉例,其產品大多為漢堡、炸雞、薯條、可樂等,很難從產品上區分不同企業,但是如果提到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消費者心中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品牌對一個企業的價值。
如果沒有將自己企業的品牌注冊成商標,那么市場上所有參與者均可以使用你的品牌進行經營從而獲利,這對于原品牌開創者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因此,一般餐飲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應該籌劃對品牌/商標進行注冊,以保證自己的品牌不會被其他人盜用。
在這個方面,我國近年來的執法愈加趨嚴,更好的保護了連鎖餐飲品牌的商標權。
例如,2021年9月,喜茶起訴弘韻喜茶侵害商標權糾紛案取得了一審判決,法院判決弘韻喜茶立即停止使用與喜茶注冊商標近似標識的侵權行為,并賠償喜茶共計56萬元經濟損失。
2020年5月,蜜雪冰城訴某自然人2017年注冊成功蜜雪時光商標,國家知識產權局以訴爭商標與各引證商標構成近似商標為由做出裁定,將訴爭商標予以無效宣告。
但是,在消費行業,尤其是餐飲行業,對廚具、餐具、菜品制作的每一步細微的改變都能提升消費者的就餐體驗,將這些改變進行專利申請,就有可能得到專利級別的保護。
我們注意到,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已經開始注意制作菜品的廚具和菜品制作方法的保護。
例如海底撈,有報道顯示,其2019年底已經申請的專利就達93項,小到包裝袋、餐具設計,再到洗刷器皿、紅酒開瓶器、切片機、水壺設計和燃氣灶都有涉及。
2020年海底撈的年報顯示,公司在疫情期間也提交了11項專利申請,以保護公司的研發成果(期間也進行了防御商標的注冊)。
基于此,我們希望提示餐飲從業者,可以對自己的創意更加關注并在法律上申請專利保護。
甚至在加盟商實地考察時,犯罪團伙還以每人每日40至80元不等的價格,雇傭人員冒充消費者,在奶茶店鋪前循環排隊,營造生意火爆假象,以層層鋪設的加盟套路騙取加盟商的信賴。
來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 作者:CCFA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