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六駿石刻是唐貞觀十年立于陜西禮泉唐太宗昭陵大型浮雕石刻,是為紀念六匹隨唐太宗征戰疆場的戰馬而刻制的。唐昭陵六駿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駿每件寬約204厘米,高約172厘米,厚約40厘米,均為青石質地。每屏上方一角原刻有由歐陽詢書丹的唐太宗親題贊語,現已風化不存。唐昭陵六駿石刻六駿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戰馬的體態、性格和戰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的情景。

碑
顏氏家廟碑是唐建中元年(780年)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刻立,碑文記述了顏氏家族及其仕宦經歷、后裔仕途、治學經世的情況。此碑石螭首龜座,高330 厘米、寬130厘米,四面環刻。碑陽、碑陰文字各24 行,滿行47字。碑兩側文字各6行,滿行52字。四面碑文皆為楷書,由顏真卿撰文并書,碑額為李陽冰篆書“顏氏家廟之碑”6字,可謂書額并稱、楷篆雙絕,又謂“好古之士,重如珠璧”。唐代末年此碑被棄于郊野,宋代時隨《開成石經》一同被收入西安碑林。

石臺孝經碑刻于唐玄宗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注解并書寫,李亨篆額。書法工整,字跡清新,秀美多姿。此碑由四塊黑色細石合成,方額、蓋石、頂上等均做了非常藝術化的處理,碑下有三層石臺階。



白雪松說: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更“有意思”的碑林,節目邀請到了被網友們稱為“碑林頂流”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擔任講述人,他用“一碑成林”四個字,清晰明了地講解了關于石臺孝經的那些事兒,還有一個小知識,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參考石臺孝經設計的,你知道嗎?學到了!
周萍說:

六駿對唐太宗而言,有著不可比擬的特殊意義;而“遠走他鄉”的二駿——颯露紫、拳毛騧,也成為了當今國人更深的牽掛。節目中,昭陵二駿修復者之一、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周萍擔任昭陵六駿的今生講述人,為觀眾講述她曾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修復二駿的經歷。她表示,在符合文物保護的修復原則上,一方面為了展現二駿被砸過的歷史,一方面也希望如果有一天它們能回國團聚時方便包裝運輸,修復過程中就采取了支架而沒有進行粘接,期盼著這一愿望可以成真。
仇寅說:


西安碑林創建于公元1087年,這座始建于宋代的石刻書庫,最初因保存唐代石經而建,歷代累計延續,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西安碑林位列中國四大碑林之首,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被譽為“東方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淵藪”“漢唐石刻精品的殿堂”。
刻于唐文宗開成二年、我國現存最完整石刻經書《開成石經》;保存兩代帝王書法的《石臺孝經》;見證基督教傳播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錄佛教密宗傳承歷史的《不空和尚碑》;還有《曹全碑》《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玄秘塔碑》等書法名碑,匯聚了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傳世名作;在石刻方面,有體型碩大、造型質樸生動的唐獻陵石犀牛;唯一一件有大夏紀年的文物大夏石馬;著名的唐昭陵六駿等等,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充滿傳奇的前世今生故事。
來源:西安發布
End
2
3
4
原創文章,作者:領客云創,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