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營銷旺季即將來臨,想必很多廠商都鉚足了力氣準備大干一場,一掃2020年疫情對銷售帶來的影響,走出銷量“寒冬期”。但沒想到,在疫情隨時都出現變動之時,快消品圈卻刮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漲價風潮。
“漲”聲響起來
“營養快線一件漲幅在3塊左右,新的終端零售價將在4.5元一瓶,請各位老板于本月根據自己的銷量適當的備貨!”以上是某廣東經銷商給客戶發布的漲價通知,據其表示,此次提價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漲,新價格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執行。
2020年12月18日,達利食品集團下發了關于達利食品調價的通知,主要內容為:隨著制造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市場費用成本的不斷提升,導致企業的運營成本有所上漲。現經集團研究決定2021年1月1日起,集團將根據運營成本的上浮及回落情況,對達利食品旗下食品類目(早餐產業除外)進行調價在5%左右的價格季節彈性調整。
2021年1月7日,道道全在回答投資者提問“四季度公司的產品是否有漲價”時表示:“公司會根據原料油價格趨勢,適時對產品的銷售政策和價格體系做出相應調整。相比最近一次調價后的價格,四季度提價幅度為15%左右”。
涪陵榨菜從12月中旬起,陸續直接、間接提價,其中對主力商超產品出廠價直接提價約15%,后續計劃主要對150g脆口產品調整規格間接提價(占比約10%,毛利率從50%提振至65%)。
國盛證券研報顯示,根據近期渠道調研反饋,伊利在2020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在3%-5%之間。同時,研報指蒙牛乳業也在12月對部分白奶產品提價4%到5%。對此,伊利回應稱,是由于原奶成本上漲的影響,公司基礎白奶有5%以內的提價。蒙牛方面也表示自從2020年8月份以來,相關產品的價格有所調整。
熊貓乳業表示,受原料成本推動,該公司已于元旦前后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不過并未透露具體幅度;有代理“認養一頭牛”的經銷商表示,該品牌最近也有提價動作;另有媒體報道,市售的三元等品牌的牛奶都提高了價格,如250ML袋裝奶普遍上漲元至0.5元。
除了液態奶,其實奶粉提價早就開始。自去年年中開始,包括飛鶴、伊利、君樂寶、合生元、美贊臣等旗下的部分系列產品,還有a2至初、愛他美、高培臻愛、羊滋滋、紐奶樂等均上調了奶粉價格。
“漲”聲從哪來
據調查,目前安徽潁上、安徽亳州、山東濱州等多地的經銷商對營養快線漲價的消息并不知情,稱并未收到通知。但湖南某區域的經銷商表示:營養快線價格己到底,十幾年沒動價格,肯定要調。對于調后的價格,他表示在4.5~5元左右。由此可見,調價是必然,但是否涉及到所有區域還不得而知。而一些經銷商和零售商表示漲價已成必然趨勢,5元娃哈哈零售已是共識。
回看達利食品對價格管控發現,達利距離上次調價已過去2年,而今年全行業都受新冠影響導致上游很多企業關門或運轉等問題,成本自然加重,達利食品不得不對旗下全類目做出價格調整。
漲漲漲,如果是因為市場行情漲價,多半是具有策略性的漲價。但是如果是企業一整年沒有說漲價,年底漲價,這說明確實是成本的問題。各種原輔材料的上漲,趨勢很猛,而且一直停不下來,比如白糖、紙箱、塑料粒子等。其他如煤改氣能源消耗、運輸成本、人員成本上漲等等,總之企業想要依賴廉價產品賺錢遠沒有過去輕松。
伊利蒙牛紛紛提價的同時,光明乳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則回應稱,暫時沒有漲價計劃,后續如有再另行告知。漲價背后,是作為牛奶原料的生鮮牛乳價格已連續上漲了3年。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12月份第5周(采集日為12月30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4.21元/公斤,接近2014年歷史峰值4.27元/公斤。
另外,在消費升級、健康意識提升的背景下,白奶增速更快,白奶的生鮮乳使用量高于酸奶,加速供需不平衡。由于國內原奶供應不足,需從國外進口,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進一步推高了牛奶的價格。
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表示,雖然目前疫情對國外奶牛養殖、乳品生產都沒有帶來很大影響,他估計國外供應量還在增長。但國內原奶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還與飼料價格相關,“只要龍頭企業漲價的話,其余企業也有可能會借機漲價,至于終端要不要漲,就要看各家的市場情況了。”
經銷商如何看待漲價潮
東方財富證券在一篇研報中指出:“2020年下半年,多種原材料和包裝材料成本上升,企業成本壓力加大。疫情打亂企業經營節奏,2020年提價預期落地不足。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2021年企業經營節奏走回正規,部分企業提價窗口打開。”
而隨著巨頭娃哈哈、達利、伊利、蒙牛等宣布漲價的消息,新一輪漲價潮或許將大批涌來,產品的價格直接牽動經銷商的神經。
一部分經銷商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于一些薄利低質的生產企業來說可以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大企業能消化掉的成本,對于小企業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這加速了行業的洗牌,所以他們認為,應該理性看待此次漲價風波。
同時,他們認為若是企業調價,應當提前告知經銷商。“產品原材料價格上漲,廠家適當調整價格是合理的。但提價要有緩存時間和事先告知經銷商。商家在價格調整這個方面是被動接受方,只是希望廠家能有個事先告知,讓商家有個調整的時間。”
另一部分經銷商表示,本來經營利潤空間已經很小,此次漲價所帶來的影響不小,對經銷商來說影響尤甚,只能通過協商解決。也有資深經銷商反映,此階段給假貨培養了溫床,因為價格不穩定,一些制假企業利用這段時間非法獲得利益。經銷商也希望企業能堅持品質,不能因小失大。
而還有一部分經銷商已經接受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現實,但他們認為,漲價之后,企業應該跟商家做好溝通工作,也不要突然給產品加價,不僅要給他們準備時間,也要給下游客戶適應期。作為商家,也要及時跟廠家溝通,了解好相關事宜以更好進行價格調整。
“漲”聲之下,如何備貨
但是,不管“漲”聲怎么大,面對8000億的春節節日市場蛋糕,經銷商怎能不心動,面對漲價的行業趨勢,如何有條不紊地備貨?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短保面包:桃李難滿天下,多維競爭加劇 IPO不停,2021年才開局就涌現一大批乳飲“潛力股” 總計賣出130億杯奶茶!香飄飄是怎么做到的? 關于食品添加劑,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獨家策劃】盤點2020年食品行業八大關鍵詞 “社團大戰”:技術不是原罪,貪欲才是“乘風破浪”的植物肉
“九不得”出臺,社區團購還能“搶救”一下?
搶占熱飲市場,不僅僅是進暖柜的事
斷供、取消經銷權……多家品牌商對社區團購說“不”!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