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9年,我來到深圳市龍崗區,琢磨著繼續以敲字為生。
一日,我順著丹平快速乘車找活,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行至一座橋梁,公交車隨著醒目的修路警示牌戛然而止。橋下的農田,漁網高架在竹桿上,不遠處有蜂箱和樹林。林子不大,有桃花和竹子參差交錯,又有一條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的土壤,生著各式各樣的野花。花瓣散落在地上,蝴蝶嫌棄,孩童歡喜。
我對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踱步,想走過那座橋。橋的盡頭就是小溪的發源地,是一條大溪,岸邊是整齊的人造工事,目光所及的盡頭仿佛有座城。于是我調快步子,行至一處牌坊,牌上飛書——白泥坑,正是我此行找尋的村落。
進入村子,起初路口狹窄,路邊是山石砌成的圍擋。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一條魚水清澈的長溪,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寬闊的步行街、興茂的商店,以及和諧的行人之類的。溪上小橋交錯相通,往來務工者秩序井然。人們在小村里生活勞作,男女的穿戴,跟白泥坑以外的世人別無二致。
沿溪數橋,穿過第五座,是一條向上的街巷,繁蔭占道,不盡筆直。走著走著,一個十字路口,將我的視線一分為三。向左,是朝下的石梯,樓宇漸密,是居住區;向右,是一個陡坡,貨車絡繹不絕,是生產區。我要走的路,是平坦的、向前的,能直接抵達目的地——木屋戶外。

木屋戶外的人看到我,非常高興,問我是從哪兒來的。我詳細地做了回答。然后他又邀請我到屋里做客,設酒、烤串、做飯來款待我。其他的人聽說我來了,就都來打聽消息。
他們說他們是為了尋求一份前程,背井離鄉來到這個鮮少人世浮華的地方,不多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少了來往。問我現在外面是什么光景,他們竟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依然那么聒噪。我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告之,聽完以后,他們都滿懷慶幸。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我請到自己屋里,巡回著拿出酒飯來招待我。這期間,再沒見著有同我一樣的外來人出現。停留了一年有余,我和這里的人物景觀互相沾染了對方的氣息,終究是離不開了。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