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作者|
    米婭 張文景

    來源|
    商業地產頭條



    被指控造假、退市、美國SEC撤銷造假指控、傳出盈利消息、新的CEO郭謹一被聯名請求出局……瑞幸與資本的故事,串起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的起伏多變。

    除了瑞幸,與資本過招的國際咖啡巨頭,還有星巴克、Tim Hortons(以下簡稱Tims)、雀巢、Peet’s Coffee 。它們從國外走來,卻先后與本土VC巨頭組上了CP。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圖/星巴克中國官方微博

    巨頭CP分兩種:以投資為主,一如星巴克與紅杉、雀巢與天圖;以規模拓店為主,包括Tims與騰訊、被外界稱為“星巴克之父”的Peet’s Coffee與高瓴資本。

    透過兩類巨頭CP,商業地產頭條觀察到,數字化之爭已在咖啡圈風起云涌,而風云之下一股企業CVC風投力量正加速崛起,新變量意味著新機會。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回閱過往幾年,主流VC多青睞小眾新興咖啡品牌,比如三頓半、鷹集、時萃SECRE、FISHEYE魚眼咖啡等。其本質上是傳統獨立VC機構的風投邏輯——由資本驅動被投企業的成長。

    而現在,咖啡巨頭與資本巨頭聯手做投資,展現的是CVC企業風投邏輯——資本、被投資企業各取所需、共生共長。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巨頭聯手,掘金中國咖啡賽道

    過往一年,中國咖啡市場冰火兩重天。冰,在于瑞幸退市、Costa大規模撤店;火,跨界做咖啡蔚然成風,如家酒店都來插一腳;而三頓半、時萃SECER、鷹集、Manner等新興小眾品牌,融資消息不斷。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交疊背景下,國際咖啡巨頭聯手本土VC高潮迭起,說到底中國咖啡市場仍然有利可圖。互聯網科技領域投資紅利日漸飽和,最熱門的大消費賽道中,咖啡子賽道吸金力在線。

    據IT桔子數據,2019年至2020年11月初,中國咖啡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19起,完成融資金額19.12億元,12家企業獲得融資。

    頭部咖啡品牌因稀缺性備受追捧,最明顯的例子是,三頓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完成5次融資。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往下拆解,“有利可圖”背后有兩大支撐點:需求潛力巨大;進入門檻較低。

    據《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國咖啡消費量每年以15%-20%的幅度快速增長,對應全球這一增速僅有2%。由此可見,國內咖啡市場依舊處于快速發展期。

    其次,咖啡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正如天圖投資合伙人潘攀曾對商業地產頭條表示,消費類的公司并沒有絕對的壁壘,也不存在單一壁壘。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圖/三頓半官方微信公眾號

    咖啡市場尤其如此。與中餐相比,咖啡與茶飲一樣——對制作者依賴度相對較低。除去精品咖啡,一般連鎖咖啡產品易于標準化,口味調節空間較大,有一定的成癮性。

    因此,依靠自身研發團隊和供應鏈,即能完成品控和產品迭代,加上品牌營銷、渠道建設能力,易于連鎖化、品牌化。

    前景誘人,新入局的搶食者眾,星巴克、雀巢等傳統國際咖啡巨頭的穩固地盤被“入侵”。抱團本土VC巨頭,補短板,搶生存空間,迫在眉睫。

    雖為巨無霸,星巴克做線下連鎖咖啡店、雀巢賣速溶咖啡,都紛紛遇上了規模天花板,與資本的戰略協同,可對外延展業務空間。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Tims咖啡重慶萬象城店

    圖/Tims官方公眾號

    而對于Tims、Peet’s這類中國咖啡圈外來新秀,“洋品牌”的光環續命力有限,急需讀懂中國消費者。借力騰訊、高瓴資本, 它們可在規模化擴張、及產品的本土化,以及渠道、營銷等方面獲得快速賦能。

    當然,正如開頭所言,不同于以往“資本驅動被投企業”的風投邏輯,這波國際咖啡巨頭站隊本土VC背后,是一次雙向的借力。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咖啡巨頭、資本巨頭,誰傍上了誰?

    “大哥大”星巴克,扎在中國超20載,有著先發的高端品牌心智認知、優質的門店位置、優秀的營銷能力,商務人士的高忠誠度。

    但定價偏高,下沉步伐不快,且數字化轉型起步較晚。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接入紅杉資本,星巴克加快了數字化轉型進程。2020年4月雙方宣布合作后,7月星巴克“啡快”即全面接入阿里。

    而這種借勢,在可預見的不長時間內,有望讓星巴克換上“輕裝”繼續打開三線及以下市場。于沒有資本撐場的新興小眾品牌而言,此舉不敢輕易試水。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深圳首家“啡快” 圖/鳳凰生活

    當然,規模的打開、盈利的增長,除了依靠線下門店渠道外,搭上紅杉后,星巴克亦可借力后者迅速發現餐飲和零售科技潛力新興品牌,搶先一步拿下這些標的,即可維系老大之位,又可分享投資收益,何樂不為?

    既然是生意,出錢出力的紅杉,當然也不傻。從星巴克身上學到的產品研發、渠道建設、供應鏈管理經驗,可多維度賦能其被投企業。這些經驗資本,后期可重復轉化為其投資談判資本,提升爭奪優質投資標的競爭力及議價力。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圖/星巴克官方微博

    雀巢與天圖的合作,與星巴克、紅杉CP同出此理。某種程度上,雀巢目的性更強,因為當前新興品牌多為精品速溶咖啡,需擴大食品消費領域投資

    相較上述兩類CP玩家,現階段Tims與騰訊、Peet’s與高瓴的合作,于咖啡巨頭是擴大規模,于資本端則既為財務投資,同樣有做強產業鏈的訴求。

    可無論是誰傍上誰,這場國際咖啡與本土VC企業間的資本盛宴,無一例外都推動著中國咖啡市場加速下沉布局、提升行業集中度和標準化程度,以及數字化進階。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圖/Peets咖啡官方微博

    • 提升行業集中度、標準化程度
    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看,行業標桿企業規模擴大,往往會帶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巨頭聯手,首要目的依然是賣出更多咖啡,這有賴于持續擴大門店規模,加碼線上業務。
    而大企業的管理架構、人才體系等,也會無形中影響行業規模程度。在這方面,最接地氣的例子是,90年代末外資超市入華,此后10年迅速提升中國本土商超的組織管理能力。
    • 從門店數字化,到產業數字化
    上述各組咖啡x資本CP組合共同看上的香餑餑,是咖啡行業持續數字化帶來的消費張力。
    據CBNData數據,咖啡用戶畫像統計中,20-35歲年齡段消費者貢獻了近80%的咖啡消費。年輕群體對新產品接受度高、追求性價比、品牌忠實度不高,且習慣通過手機APP或小程序去了解、購買咖啡。
    在這些巨頭藍圖中,數字化的場景應用早已不限于咖啡門店,而是延伸至整個產業鏈。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圖/瑞幸咖啡財報
    • 消費端數字化更精細
    目前,大部分奶茶店、咖啡店等小微體量的品牌,多集中在前端消費場景里的輕量數字化,包括線上選購、線上點評、刷臉支付等。
    但巨頭X巨頭則可基于大量門店數據積累,沉淀出真正用戶需求畫像等,持續深度挖掘用戶價值、研發新品、優化用戶體驗。
    • 消費互聯網進階到產業互聯網化
    產業互聯網不是個新詞,始出于2018年馬化騰公開信,聲稱“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
    其中的關鍵是,數字化不再只局限于消費前端,還將完善中端(企業組織)、延伸到后端(供應鏈),實現全鏈路數字化。李寧、安踏、全棉時代等老牌回潮,目前都嘗到了產業互聯網化甜頭。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從傳統VC到CVC,品牌與資本博弈點變了
    嚴格意義上的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是指由企業內部成立獨立的投資基金,用于投資具有企業戰略協同意義的項目,以此進行橫向的產業擴張和縱向的產業延伸。
    現在,非嚴格意義上的CVC,也包括像雀巢、星巴克這樣,與外部資本聯合成立的投資主體。
    2020年4月,星巴克中國與紅杉中國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開展戰略投資,投資領域為“新生代餐飲和零售科技”。一時間,“星巴克將聯手紅杉做投資”的輿論甚囂塵上。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圖/星巴克中國官方微博
    同年9月,雀巢集團作為基石投資人,助力天圖成立第一只美元基金,目標規模不超過 1.5 億美元,投資階段涵蓋天使輪、A 輪和 B 輪,單筆投資金額在300-2000萬美元之間。新基金將繼續聚焦大消費賽道,重點投資食品飲料、美妝個護、消費級醫療。
    星巴克和雀巢聯手本土資本巨頭做CVC投資,只是中國CVC企業風投力量崛起縮影。
    據清科研究發布的《2020年中國公司創業投資(CVC)發展研究報告》,過去1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CVC投資金額TOP10公司,就有BATJ、復星集團、螞蟻金服、融創中國等表現不俗。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除了上述公司,小米旗下的順為資本、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美團旗下的龍珠資本、海底撈旗下的海悅量化投資,也是典型的CVC企業風投。
    一般而言,CVC企業風投主要發生在互聯網科技、零售、地產、前沿生物醫藥等領域,多見于頭部企業,且往往能深刻影響著整個商業格局與走向。
    現在,以CP之名,咖啡與資本巨頭聯手做CVC投資后,二者(品牌與資本)間的博弈、訴求點也漸漸變了。
    • 品牌自主性增強,不再唯資本馬首是瞻
    星巴克和紅杉成立的星苒(上海)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經營范圍含創業投資、投資管理等。其中,上海星巴克咖啡經營有限公司、深圳紅杉安泰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分別控股98.04%、1.96%。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從股權結構可以推測,星巴克與紅杉中國的投資合作,或將以星巴克方面的戰略意志為主,而紅杉中國配合做投資運作和管理。
    這種合作模式,與2019年星巴克與美國風投公司Valor Siren Ventures(簡稱VSV)合作相似。
    • 賽道垂直,產業邏輯大于風口邏輯
    CVC企業風投所選標的往往與公司自身戰略協同性較強,強調產業邏輯大于風口邏輯。因其自身具有經營企業的實踐,因此在輔助被投企業成長方面有優勢。
    成立于2017年的美團旗下的龍珠資本、海底撈旗下的海悅量化投資,都是這其中的典型。
    龍珠資本聚焦以餐飲為主的品牌和供應鏈,目前其先后投資過的標桿品牌有喜茶、幸福西餅、誼品生鮮、古茗奶茶,還有樂活食品、肉聯邦、易久批等公司。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與龍珠資本相似,海悅量化投資專注餐飲賽道。自上市至疫情發生以來,海底撈進軍快餐領域的野心愈發強烈,先后推出了10個子品牌,其中十八汆、喬喬的粉、撈派有面兒等8個品牌已開出門店。據知情人士透露,海底撈內部正以小組競賽的模式,孵化子項目。而孵化項目的資金來源很可能正是來源于海悅量化投資。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 戰略協同優先,財務回報焦慮感弱
    由于CVC生長于企業內部,通常母公司是其第一LP、甚至是唯一LP,母公司原生業務營收,就是CVC的資金來源,因此其對外募資壓力較小。
    又因其投資布局以母公司的戰略協同優先,因此CVC企業風投對被投企業的失敗容忍度較高,財務回報焦慮感比較弱。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圖/撈派有面兒微信公眾號
    這種特點,在CVC成立之初,尤其明顯。只有當CVC已經相對成熟,甚至可以接受外部資本、朝著專業化獨立VC接近時,才會考慮財務回報。
    眼下,國際咖啡巨頭與中國本土VC巨頭組成的CP,已經走進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將進入新的“戰國時代”。巨頭與巨頭之間合縱連橫,中國咖啡市場風云再起。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高薪店長養成計劃》-4期班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1月19號-3月9號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線上課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和咖啡巨頭炒CP,這一回資本終于弱勢了!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80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22日 19:04
    下一篇 2021年1月22日 19: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