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大家好,我是段譽。
上一講,我跟大家講了如何跨過廚師入行的第一關,上手炒菜。那所有環節都會了,你就能靠當廚師安身立命了嗎?
沒那么容易,現在普通廚師被替代實在太容易了,很多餐廳都用中央廚房,還有的直接就用炒菜機器人。我當年就曾經面臨找不到工作、開飯館倒閉等等現實挑戰。
一個廚師想要在這個時代安身立命,必須要修煉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一講,我就來說說,我是怎么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的。
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對于剛入行的人來說,過了打雜期,第一個挑戰就是能上手炒菜。
從員工餐開始上手炒菜
我自己是在2000年左右開始上灶炒菜的,當時我20出頭,在北京的一個餐廳打工。上灶炒菜的第一步你可能想不到,是做員工餐。
做員工餐其實很考驗人,但對新手廚師卻是個很好的機會。首先師父不愿意干;其次,一般人沒點膽量也不敢干。因為做員工餐很容易得罪人,做不好大家就罵你,“哪個傻子做的,太難吃了”,以后你就別想做了。但是你要做好了,也很容易被師父記住。
炒員工餐有一個訣竅,就是想辦法去解決眾口難調這個難題。我的方法是做基礎菜,比如麻婆豆腐、紅燒肉燉粉條。如果大家覺得你做的還不錯,那你就會有機會繼續做。
我在北京打工的時候,特別積極爭取去做員工餐。每天我干完了自己的活兒,給師父收拾完灶臺,就主動跟師父說,員工餐您別做了,這個活兒我來。
所以我是做員工餐做出來的廚師。當時餐廳有一個調查,誰做的菜最好,結果我做的員工餐滿意度是最高的。員工餐做得好,那我就可能成為實習炒鍋里第一個可以給顧客炒菜的。
就這樣,我開始成為一個可以炒菜的廚師,實現了第一個小目標。
如何立足:開小餐館VS繼續打工
但能夠炒上菜,還遠遠不等于你就是一個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廚師了。我當時遇到了更殘酷的挑戰,那就是怎么才能在這個行業立足,生存下去。
為什么我能上灶炒菜了,還要焦慮生存問題呢?回到那時候,一個重要原因是,我是河南人,當時正是很多人排斥河南人的時候。再加上我也就是個普通的廚師,履歷普通,技術也算不上特別優秀,找工作就很難。
怎么辦呢?其實我想到的第一個辦法是自己干。2003年,我和朋友合伙在北京的蘋果園地鐵站后面,開了一個小飯館。
做什么呢?嘗試過賣早餐。每天一兩點就起床準備,但特別倒霉,我當時試了15天,結果下了9天雨,基本沒什么人來,后來早餐我也就做不下去了。
白天我就炒一些家常菜,宮保雞丁、回鍋肉、麻婆豆腐。當時在同齡的廚師里面,我還算炒菜不錯的,但我的水平也就是炒正常的家常菜,做不了什么大菜。
很不幸,這個小飯館,剛開三個月趕上了非典,就倒閉了。
沒辦法,我只能繼續出來打工。這時候,我已經想清楚了一件事,以我的家庭條件和學歷,其實最好的選擇,還是做廚師,想進其它行業選擇也不多。
認定了廚師這個行業,接下來該做什么呢?是繼續隨便找個小餐廳打工嗎?可前面的經歷已經告訴我,就算我能上灶炒菜,那也只是廚房里眾多廚師中的一個,太容易被替代了。
你可別覺得是因為我經歷特殊才有這種感受,這個行業現在越來越依仗中央廚房,對前端炒菜廚師的要求其實是進一步降低了。你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炒菜廚師,那中央廚房能替代你,其他廚師能替代你,炒菜機器人也可能替代你。
怎么才能做一個有競爭力的、不可替代的廚師呢?那就是你的廚藝要有一定的高度。
寧做鳳尾,跨界學習
我跟你講講我是怎么做的。
當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先不著急找個穩定的飯店琢磨晉升,而是用三年的時間不斷跳槽,不斷到不同品類的菜系里學習,來補充自己的不足。
我把當時幾個受歡迎的菜系,比較有名的店全都列了出來,一家一家去應聘。當時北京比較受歡迎的菜系是粵菜、川菜和淮揚菜。比如做粵菜和大型海鮮的,比較出名的有黎昌海鮮、鮑魚公主、鮑魚王子。這些店,我統統都去試著應聘,三年之間我換了十幾家餐廳。
換這么快能保證學到東西嗎?也很簡單,我就是去看看,我是想要什么。
這里面就有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我就想要這個店的名氣,在這兒干過好找工作,那待一段時間我了解完人家是怎么做的,就可以走了。
第二種情況是我想學東西,但是發現全是標準化,我學不到什么,那就趕緊走。
第三種情況是真能學到東西,而因為我基礎好,即使開始進去打雜,也很容易就被師父發現提拔起來。
為什么要這樣頻繁地跳槽,并且是在不同的菜系之間呢?要知道,很多廚師都是在一個菜系里騰挪的。我這么做其實是有幾個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是,我反思當時不好找工作,是因為我學的廚藝都比較淺,可替代性實在太強。對方老板問我之前在哪里干過?如果你在小店干過那是一點也不加分的。但如果我說在瑰麗這種大酒店干過,技術和眼界肯定不一樣。所以,跟所有職場人一樣,你的履歷要好看,一定要去找大酒店、大餐廳,積累經驗。
第二,要在這行業里生存下去,我就要比別人多學本事。因為我并不知道,到底做什么樣的菜更適合我,什么樣的品牌更適合我,下一個路口有什么目標在等著我。所以我要多去學習,了解不同的菜系。
第三,既然已經決定在這個行業干下去,我肯定是要當老大的,我當時的目標是要當廚師長。要想當老大,技術肯定要全面,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肯定都要了解一些,因為這個行業講究的就是技壓群雄。在應聘廚師長的時候,同一道菜,因為我見得多,做得多,比別人多了解其它菜系的知識,那我就能說得比別人好,做得比別人好。如果你是老板,你也會覺得這小子行。
當然,你可能會問,在川菜干得挺好,再去應聘粵菜,資歷也沒有用啊,人家為什么愿意要你?
我的方法也很簡單。沒關系啊,那我就干小工,從最基本的工作開始干起。
像最早在一家粵菜名店,只要有工作我就干,殺魚我也干,洗菜我也干。看著像是越干越回去了,但因為我的基本功特別扎實,配菜打荷都很麻利,很快就能被注意到。
別的廚師可能不會像我一樣這么波折,但如果你是剛入這行,那么我想給你的建議是:
在職業起步階段,寧可選擇到一個大品牌飯店,從最基礎工作開始干起,也不要到小飯館一開始就上灶炒菜。而且,要在早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菜系和品牌。
這是我提升自我競爭力的第一個心得,跨界學習。
舍得投入,開闊眼界
我的第二個心得,很簡單,如果你還想不斷往上走,你就要舍得為自己去投入。
作為一個廚師,像我們那個年代,也就是2000年前后,如果一年能有個二三十萬收入,其實還不錯。有的人賺了錢可能會選擇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有的人可能就用在學習上。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再發展。
但我當時已經想得很清楚了,我是一定要在這個行業做好的,那就必須多學、多看。
我在一個月也就掙一兩千塊的時候,就開始買一些和美食相關的雜志。除此之外,我還買烹飪書看,一買就是好幾百塊,這對我來說也是不小的開支。
除了了解具體的技術和知識,我最早知道那些名廚,比如梁子庚、趙國英,包括我的恩師屈浩,都是看雜志才知道的。
你可別以為這只是一些行業談資,其實當時廚師之間彼此交流,都是學技術、解決溫飽,根本沒有想過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
之前我覺得能在餐廳當上廚師長就很厲害了,但這些書和雜志讓我看到,原來這個行業還有這么光鮮的一面,一位名廚還可以這么風光。那時候我才知道,你只要努力是有機會被大家看到的。
于是,在樹立了當名廚這樣的目標之后,我的行動就又有了變化。
所以,我也建議,多為自己做職業投入,拓展眼界,早日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
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學習對于年輕廚師而言其實是更方便了,有各種廚藝公眾號,也有拍得很好的紀錄片。我自己的廚師團隊,放假的時候我都會讓他們去看奈飛拍的紀錄片《主廚的餐桌》,我也推薦給你。
怎么做出有個人品牌的菜品?
上一段講了我選擇用跨界的方法,讓自己成為有競爭力的廚師,并且樹立了要當名廚的目標。但要當名廚,是不是繼續苦練技術就可以了呢?
我在職業生涯中曾面對過一個困境,這也是大部分廚師難以跨過去的一個門檻——雖然你是一個不錯的廚師,可也只是一個不錯的廚師;你有技術,但沒有個人風格。
這一講,我就來告訴你,想要進階成名廚,你應該怎么做出有個人品牌的菜。
我在經歷過不斷跳槽、學習和積累后,到2009年前后,已經是圈內小有名氣的廚師,但也只是在一般的廚師圈里而已。
2011年的時候,機緣巧合,我拜了亞洲名廚屈浩先生為師。要知道,在我們行業,我對他就跟粉絲追明星差不多,拜師的門檻很高。
幸好我能力和人品都不錯,再加上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愿意給我引薦,為我打包票,我才順利被師父納入門下。
跟著師父學習,我不僅提升了技藝和眼界,也有了師門的加持,這也給我在北京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
按理說,那會我可以靠廚師工作有不錯的收入,在行業里已經算很好了。但我的能力,是被平臺加持的,別人介紹我都是某個餐廳的主廚,離開了餐廳沒有人知道段譽是誰。
我怎么才能再往前走一步呢?
美食評論家董克平老師,也是《舌尖上的中國》的顧問,他算是在我師父之外,對我成長幫助很關鍵的一個人。
當時我已經在一家餐廳做總廚,我托別人介紹他來我這吃飯,他不來。他直接就說,你們的菜不好吃,不理,請他去他都不去。
我當然是很不服的,我就一直在想,怎么才能突破一下呢?
我從名廚趙國英先生那獲得了啟發。我接觸到他的時候,他在行業里面已經非常火,而且他是我的老鄉,也是河南人。我從他身上就看到,一個廚師之所以成名,其實就是靠幾道菜讓大家認識他。
趙國英有非常好的招牌菜,他很擅長做甲魚,行業里叫他“甲魚王”。他的菜不僅做得好,還能把四大名著里的元素借用過來,在菜品呈現的時候使用音樂和干冰。
比如上菜的時候有音樂,有鳥叫,同時還能看到桌子上的菜云山霧繞。紫氣東來、草船借箭、紅樓夢這些名菜,都是趙國英的原創。
從他身上我就知道,廚師要有過硬技術,還要有自己的代表作,也就是招牌菜。
再往前看,像我的師爺,海參非遺傳人王義均,他有豐澤園蔥燒海參。還有大董先生,他有“酥不膩”烤鴨。
所以名廚和招牌菜這個東西,它其實在這個行業里一直都在。誰要是能提前意識到,往這個方向去努力,誰就會更早邁過這道門檻。
找到一個適合做創新的平臺
我是怎么跨過這道門檻的呢?我的經驗是,要先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
我一直認為,這個行業里牛人很多,但很多人就是默默無聞,這里邊很大的原因就是平臺的限制,大部分廚師做菜,就是流行什么做什么,顧客需要什么做什么,或者老板說做什么就做什么,很難有自主性。
從我的經歷看,相對一般的社會餐飲品牌而言,五星級酒店的酒店餐飲對廚師的創新來說,就是更好的平臺。
我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就是2013年,做了北京新世界酒店祈年八號中餐廳的行政總廚。
因為酒店允許主廚有自己的表達,可以給客人當面去介紹菜,也可以讓你去探索菜的創新。同時,酒店也會更加凸顯主廚的核心地位,五星級酒店的主廚,是可以上雜志、接受采訪的。
就是因為找對了平臺,這才真正讓段譽這個名字冒出來,讓大家知道了我和我的菜。
當然,想去五星級酒店做主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知道,五星級酒店的餐飲,到目前為止都是以粵菜為主打。以粵菜為主打,他們就更傾向于去找香港廚師和廣東廚師,這是一個行業內的潛規則,只認廣東大廚。
我是怎么打破這個潛規則的呢?
首先還是得益于我之前跨界學習積累下的經驗,什么菜系我都懂一點,做菜靈活,在行業里小有名氣。
另外也是趕上了機遇。北京新世界酒店選在崇文門,附近的酒店餐飲都很厲害,他們需要一個能創新的主廚,做出不一樣的菜品,去打破五星級酒店的常規套路。所以,我才有了機會。
怎么做出個人招牌菜?
進了五星級酒店,只意味著我有了個創新的空間,但究竟從哪下手,做出自己的招牌菜呢?
到了新世界酒店之后,通過酒店餐飲總監和我師父的關系,我終于請動董克平老師來我這吃飯。
董老師當時指點我說,你小子能一路走過來,到五星級酒店做總廚,一定有你的過人之處。但是呢,你在這行業要想有安身立命之本,“一技”之外,還必須有“所長”,等你有了特色菜,所有人才會知道段譽。
在他看來,我之前所有做的都是“一技”,沒有“所長”。
他說的這些,我之前也有點意識到,因為我一直沒有一個真正的菜系和歸屬。我是河南人,但豫菜不流行,做川菜、粵菜、淮揚菜,別人都會認為你不靈。
所以,我必須跳出菜系之外,能讓我的名字和一道菜聯系在一起。這樣,大家就不會再去關注你是哪里人、哪個菜系出身的了。
董先生的點撥和認可,讓我更加篤定地去找這道菜。
事實證明,這個思路確實是對的,所有人知道段譽,就是從段譽的“熟醉蟹” 開始的,這是一個最大的突破。熟醉蟹之后我做出一系列菜品,大家也都認可了。
那我是怎么做出熟醉蟹的呢?
醉蟹源于南方,但傳統的醉蟹是生醉的,很多北方人難以接受。那我怎么能在生醉和熟醉之間,做出我的風格,還能讓它可以被北方人接受呢?
我加入了自己對北方人的理解和對這道菜的認知和拿捏。
南方人喜歡黃酒,北方人喜歡白酒,那我就用白酒來醉蟹。用哪種白酒呢?我選的是茅臺。茅臺的醬香,本來就和南方醉蟹用的黃酒有很大不同。而且,聽到茅臺醉蟹,北方人是什么感覺?高大上啊。
所以我是站在北方市場的角度來研發的熟醉蟹。如果我要是在那個時間點在上海做茅臺熟醉蟹,那就肯定不行。因為上海人對這道菜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不過后來出了名,我的熟醉蟹做法在南方也流行起來了。
我做的熟醉蟹,董克平先生是第一個認可的,然后是大董先生為這道菜題了字,叫它:段譽熟醉蟹。大董先生還提醒我要去把這個名字注冊下來。
從此之后,沒有人再問我段譽你是什么菜系的,能做哪些菜,因為有了熟醉蟹這個招牌菜,我就給自己找了一個能在這個行業里面立得住的根。
這道菜的創新邏輯就是,把一道南方常見的菜,用北方市場能接受的做法和食材做出來。然后在前輩的提醒下,又把這道菜跟我自己的名字強綁定,成為我個人品牌的一部分。
熟醉蟹之后我的另一道招牌菜是絕味魚頭。很多人問我,這道菜怎么做出來的?
其實各個菜系里都有魚頭,問題是我要怎么做出新意。
一句話解釋就是,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感,融合其他食材和技法演變而成。
之前魚頭流行的是做魚頭泡餅、剁椒魚頭等,絕味魚頭這道菜里有我自己的基因。
我做學徒的時候看過我爺爺燒魚頭,然后我是把河南老家的蔥燒技法,用在了做魚頭上。蔥燒也是京魯菜的根底,蔥燒的技法,加上食材上選用千島湖的魚頭,以及三種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蔥。結果是,很多人不但吃魚頭,把蔥也吃完了。
成名之后,老有人問我怎么去做菜品創新,我的理解其實就是:餐飲行業所有的技法只是為我所用。無論是中餐的煎炒烹炸,還是西餐的烹飪方法,在遵循技法的同時,你要去找到符合現代人需求的有品質的食材,做當下的東西。菜品創新就是技法、食材和當下需求的結合。
你可能會問,食材和需求都好說,我怎么能知道那么多技法呢?
還記得我在上一段說的嗎?跨界呀,多看、多學、多感受。
好,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心得,下面我講一下今天的重點:
1. 在職業起步階段,可以有意識地跨界,在找工作時寧做鳳尾,去積累自己在不同菜系、不同餐廳的工作經驗,廣泛地學習技術。 2.要舍得為自己投入,開闊視野,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 3.想要成為名廚,你要先找一個能夠讓自己去做菜品創新的平臺,五星級酒店能夠給主廚更大的發揮空間。 4.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從食材和技法入手,創建自己特色的招牌菜。
未完待續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個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