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胡茵煐
要說今年上半年最火的品類,必定非牛蛙莫屬。
從去年開始,牛蛙單品店數量一致增長,全國門店數量超過一萬家。
從大眾點評網站隨手一搜“牛蛙”關鍵詞,顯示上海就有8029個相關商戶!
是什么概念呢?你搜“火鍋”關鍵詞,上海才只有6627個相關商戶。
高速擴張的現狀,品牌、產品、模式同質化嚴重,跟風抄襲風波不斷。
現階段牛蛙品類大爆發像極了當年“潮汕牛肉火鍋”,是否也會步之后塵?
牛蛙怎么就火了?
在這個高舉消費升級的年代,酸菜魚、辣椒炒肉都能成為爆品引流開餐廳,牛蛙有恰好具備爆品的特質。
事實上,牛蛙并不是突然火起來的,最早在川菜中被演繹的爐火純青,肉質鮮嫩,適合川辣、干鍋、燒烤。
1、“美蛙魚頭”的火爆帶火整個牛蛙市場
2016年開業的滬上哥老官美蛙魚頭的全面引爆,讓牛蛙市場迅速被打開。
作為滬上網紅,排隊動輒三五小時,停業整頓、燙傷事件層出不窮,風波不斷卻讓牛蛙品類炙手可熱。
有數據顯示,光上海2016年平均每天消耗的牛蛙達到135噸,比2015年足足漲了一倍。
從2017年開始,蛙來噠炭火牛蛙在全國開到100家店,并有干鍋牛蛙品牌“精悅蓉”獲得億萬投資。
2、“旅行青蛙”和抖音雙重帶動,火遍全國
今年因為旅行青蛙游戲的帶動,讓“蛙兒子”一下被推上風口浪尖。
就像當初韓劇帶火了啤酒炸雞一樣,這次線上IP撬動牛蛙餐飲行業的變局。
在抖音的推波助瀾下,讓“雙層炭火蛙鍋”急速火遍全國成為當值無愧的全國網紅,餐飲行業迅速開啟跟風模式。
炭火蛙鍋因抖音火遍全國
借助抖音帶火的炭火牛蛙,像極當年借助微信公眾號流量,引爆的潮汕牛肉火鍋。品類此次盲目跟風,很可能走上“團滅”的后塵。
在作者看來,牛蛙品類正處于紅利期,借此機會勢必能夠收獲一波流量,賺上一波快錢。畢竟站在風口,豬也會飛!
如果抱著賺快錢的想法,原本打算趕在夏季夜宵來臨前做小龍蝦的品牌,建議不如借助紅利深耕牛蛙品類。
跟風、同質化,將會毀了牛蛙這個品類
縱觀市場上牛蛙單品店的吃法,集中干鍋、炭火蛙鍋、美蛙魚頭,口味差異不大。原本以為創新全新的模式,沒想到不過多久就被抄走,就連品牌名字也大同小異,傻傻分不清楚。
品類同質化嚴重
餐飲行業本就有“學習”之風,跟風、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層出不窮。
近日滬上網紅“老城區炭火蛙火鍋”正式更名“巴四老城區炭火蛙鍋”,全面開啟品牌商標之戰。
滬上老城區炭火蛙鍋前段時間穩坐上海大眾點評熱門top100之首,因消費者的追捧,引發競爭對手的不斷跟進抄襲。
老城西、老城鄉、巴實老城區……層出不窮,無奈下更名為“巴四老城區炭火蛙鍋”。
光看logo就家家相似
炭火牛蛙同質化可分為:
品牌同質化——老城區、老城西、老城鄉、巴實老城區…品牌名傻傻分不清;
產品同質化——牛蛙銅鍋+配菜+熱鹵+主食,產品結構單一。
牛蛙此次風波亦是如此,以炭火蛙鍋為例,本以為雙層京式銅鍋主夠吸睛,營銷噱頭最足卻被抄走。
就上海為例,最早開始是“老城區”為首使用,緊接著出現滬小二、蛙遇、蛙行記等品牌。
同樣的銅鍋,同樣的產品
從模式來說,炭火牛蛙的產品模式與酸菜魚火鍋相似,搭配配菜和其他小食,量大性價比還高。壁壘就是產品模式輕易復制,致市面上品類照葫蘆畫瓢,嚴重造成品類同質化。
供應鏈大戰即將爆發
以現在品類的發展趨勢,牛蛙需求量會急速增長,牛蛙的供應鏈問題也在步步緊逼。
本身牛蛙價格波動大,并且產地往各地方輸送穩定的蛙源是最關鍵,牛蛙產地集中,散戶養殖,市場缺少規范供應標準,導致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品質不一。
據了解,市面上有供應商開始著手冷凍供應鏈,套路與小龍蝦相似,由于凍牛蛙價格難拉開差距,經營冷凍牛蛙的供應商還很少,行業還不夠完善。
后期需求越大,牛蛙品牌洗牌就會越嚴重,牛蛙供應鏈極有可能是限制品類發展罪魁禍首。
賺快錢心理攪亂市場秩序
每一波熱潮過后,都會有一批品牌會倒閉,就像2016年的潮汕牛肉火鍋一樣,起初以最快的速度擴張,后期卻幾乎團滅。
運氣好的餐飲老板乘機賺了快錢,運氣不好的三個月都撐不下去。
從整個牛蛙品類發展格局來看,跟風學習是一種快速擴大市場的方法之一。
但害怕的是部分品牌跟風,卻不注重產品品質,將產品做差,破壞品類、產品對消費者的印象,攪亂市場秩序,給品牌帶來消極的影響。
牛蛙品類如何征戰下半場?
品類發展趨勢已經超乎想象,2017年美蛙魚頭火鍋打頭陣,2018年炭火蛙鍋帶動整個品類的發展,但市場同質化嚴重,前段供應不穩,牛蛙品類如何突破禁錮,避免發展過快,成為下一個“潮汕牛肉火鍋”。
品牌基因是決勝法則
面對跟風抄襲,抄走產品、模式、環境,卻抄不走品牌的基因。
就比如海底撈,多少品牌對標它,抄走服務、抄走產品,卻難抄走品牌基因與體系,所以行業里都說:海底撈你學不會。
雖說互相抄襲的情況嚴重,但牛蛙品類的發展還未接近天花板,那就代表還有機會。這時候品牌想要繼續深耕,勢必要有長遠的規劃。
不斷在產品上創新
比如,從品牌基因出發,創始人運營基因扎實,是否能從服務中差異化突圍;
如果創始人設計出身,不妨在環境上打造獨特性;
如果產品扎實,那就要在產品形式上創新,不斷迭代產品,并利用新品去刺激新鮮感。
“牛蛙+”的餐飲模式
品牌的價值本質是通過產品來創造用戶價值,但現階段炭火蛙鍋行業的基本產品結構相似,口感差異不大,難以形成品牌壁壘。
在這個消費升級的年代,必定要賦予品牌的“牛蛙+”的模式。
借助光環創造牛蛙新單品,比如滬上已經燒烤攤創造的“咸蛋黃烤牛蛙”,或許可以嘗試冰鎮牛蛙、牛蛙拼盤……
開腦洞:冰鎮牛蛙是否可以實現?
通過新零售帶動品牌發展,比如蛙遇創新可攜帶產品牛蛙零食,或嘗試在餐廳門口開辟烤牛蛙檔口,寄走即食為餐廳帶來二次營收。
商業模式決定未來之路
牛蛙品類商業模式要突破市場混局,必定要站穩渠道、制定競爭對手難以抄走商業模式套路。
左庭右院為什么在潮汕牛肉火鍋的浪潮中存活下來,它雖不是首個,但是成功一個。
它在潮汕牛肉火鍋洗牌前,迅速占領商超渠道,塑造品牌首選,占領消費者的心智黑匣是其成功原因之一。
商超渠道更容易造就品牌
現階段炭火牛蛙品牌渠道雜亂,如果抱著賺快錢的心態,只要位置不差,借助紅利基本都會賺錢;
但一心想要鑄就品牌,勢必要制定戰略布局計劃,快速布局、占領渠道,通過渠道鞏固品牌的商業模式。
牛蛙前端供應鏈不斷深耕
供應鏈與小龍蝦相似的牛蛙,同樣也存在季節限制,會出現淡季價格暴漲的局面。
蛙來噠在不斷深耕供應鏈,在廣州、福建多處自建供應鏈,以避免高漲需求下可能帶來的斷供危險。
品牌發展可參考這幾年小龍蝦供應鏈發展,借助資本投入前移供應鏈。未來牛蛙品牌,勢必也會走上同樣的道路,誰能“牛”到最后,必定是掌控前端供應鏈的的品牌。
—結語—
品牌跟風速度決定著倒閉速度,看似“錢”景無限好的牛蛙品類,危機驚現將會遭遇一輪慘烈洗牌。
洗牌后,有哪些品牌可以在亂象中突出重圍?
勢必是那些通過產品本質創造用戶價值的品牌,不斷塑造品牌價值,布局渠道的“企業家”。
品類洗牌前與其花費百萬試錯,更需要找專業的餐飲咨詢公司進行系統升級,用跨界的思維繼續深耕品類,成為消費者品類首選。
本文由胡茵煐原創并授權發布
▼
胡茵煐,眾郝創意咨詢 ChongHowe 副總經理,中國首批餐飲O2O理論實踐者,專注餐飲全案營銷,多年餐飲線上線下營銷經驗,曾服務西貝莜面村、新加坡同樂餐飲集團、四川吳銘餐飲集團、耶里夏麗餐飲集團、湖南食在不一樣、陳記順和、潮牛海記、九龍珠餐飲、伊佳林開心夢工場等品牌。(微信公眾號<眾郝創意咨詢:ichonghowe>)
* 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聯系作者,微信號:yuelaoban
主編丨彭景 視覺丨馬聰
相關閱讀:
《小龍坎被爆光:“老油”反復用,餐具拖把一起洗!》
《給顧客上個空盤子,回頭客噌噌漲,這家餐廳真會玩!》
《餐飲七大雷區,踩到一個滿盤皆輸!》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