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大多數餐飲品牌在成立之初,都是以單品的形式切入市場,這些餐企們在快速打開市場的同時,卻也面臨著諸多限制。比如,如何升級?又該往哪升呢?
也許在以上問題上,作為炒飯品類率先入局的品牌“猛男的炒飯”就最有發言權了,它用“堂食+外賣”的復合模式,3年時間發展了216家門店,標準店日流水能突破15000元,直營店平均半年收回成本,今年更是因為一次升級進入了2.0版本,讓30㎡小店營收猛增28%,一躍成為炒飯品類中的領導品牌。
很可能猛男的炒飯的這次升級,是品牌外賣集體進入2.0版本的前奏。
一、明確定位
真正炒出來的好炒飯、真材猛料、鮮香麻辣
食品工業化、標準化的發展雖解決了餐飲行業快速復制的問題,卻也讓很多顧客感嘆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而原因出在哪里呢?
在猛男的炒飯創始人劉飛看來:“就是因為缺少了鍋氣,才讓我們的食物變的冷冰冰。”
所以,我們在產品上只做了三個舉動:
1、現場蒸飯、人工現炒,讓炒飯有鍋氣
拿麥當勞來舉例說明,它是公認的快餐標準化鼻祖,可即使是這樣你還是會發現它的薯條、雞翅在出品之前也都還是會有一個“炸”的動作,讓產品有鍋氣。
現在,大多數的炒飯品牌幾乎用的都是炒菜機,先炒好再復熱,雖實現了去廚師化,但卻失去了品質與消費者的口碑,導致單量以及復購率低,要知道顧客花錢來吃飯,就是想要獲得現炒出鍋的新鮮感,以及與付出的金錢等同的價值。
所以我們在產品上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每家門店都配專業的炒飯師,大火顛鍋,拒絕機器復熱,讓大家都知道好的炒飯是炒出來的。
但這里邊也涉及到兩個核心:一個是現炒以后口味提升了,但也并不意味著我們舍棄了效率,在炒這個環節中我們采用了自主研發的菜醬合一的統一料包,入鍋炒制時提前加熱至45度,這樣一來,廚師加工過程中步驟上少了很多。
另外一個是我們用現蒸的米飯炒制,在傳統觀念里好像隔夜的米飯炒飯才好吃,其實隔夜飯太硬并且生冷不說,在炒制過程中會浪費非常多的時間,而現蒸米飯入鍋炒制時會揮發一定的水分,即節約了時間也能保證每粒飯都有嚼勁。
2、增量,配菜從80g增到120g,給顧客超值感
如果你認真的觀察過顧客的點餐路徑,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如果他不是很餓,他就會選擇點麻辣燙、冒菜一類的產品;如果他餓的話他就會選擇點米飯,因為只有這樣他才可能會吃飽。”
這也說明,炒飯品類存在的真正原因是滿足人們在吃飽上的這一剛需,而且點炒飯的男性比例也會高一些,基于此我們選擇在量上增大。
那怎樣讓顧客有感覺的增量呢?
如果只增米的話顧客勢必是沒有感覺的,但如果你把它蔬菜和肉等配菜比例增加了的話,顧客就會有一種這店家也忒實在了的感覺,為了讓每一份炒飯貨真價實,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猛男將菜料由原先80g增加到了120g,真正打造每一口都有菜肉,真材猛料很實在。一份簡單的炒飯,卻讓消費者吃出大大的滿足感與價值感。
3、設鮮香麻辣四大味型炒飯,讓年輕人更喜愛
我們發現人的口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由生理因素決定的。
18-29歲區間身體內的激素決定了人們更傾向于吃重口味,有辛辣味的食物,而人孩童時代,或者一旦過了30歲以后對于重口味食物的渴求程度就會日趨減少,直至老年后完全不食用過辣食物。
而吃外賣還是以年輕人為主,所以我們的炒飯就要靠近我們的客群,稍微偏重口一些,那什么最能代表呢?
一定是“鮮香麻辣”,所以“猛男”率先在炒飯品類里提出“四種味覺維度”的概念。
鮮是滋味鮮甜美好,香是品嘗后的唇齒留香,麻是舌頭的感官刺激,辣是酣暢淋漓的釋放,比如我們有川香麻辣炒飯、至尊海鮮炒飯等等。
二、營收猛增28%,
就因升級做減法
過去,在產品上猛男的炒飯也走過一些彎路,比如:“動線設計不合理導致高峰期無法快速出餐;門店后廚在高峰期經常出錯、只能通過下架產品和關店等手段來強制減少訂單;也有顧客反饋,12點都不到,產品就下架了……
我們發現產品的SKU過多是導致出現以上問題的重要原因。
產品雖多,但布局不合理,引流產品不清晰,邊緣產品銷量低卻又占據了很多庫存和存儲空間,所以,在今年7月我們就大刀闊斧的做了一次重大調整,從22款炒飯減少到14款。
當然這個刪減也不是無理由刪減,具體動作是:
1、理論依據是拿出近3年的銷售數據,并結合當下客群需求去偽存真
2、淘汰銷量和復購率低的產品 ,食材制作復雜及難以標準化的產品,將銷量平均值以下的8款產品全部刪掉
3、保留7款顧客接受度最高、銷量高的老產品
4、重新推出7款標準化新潮炒飯產品,區分引流和形象產品,引流功能顯著
5、刪減完要更名,分別取名為全新閃亮系列(新產品)和流金閃耀系列(老產品)
SKU減少了8款,門店的營業額反而增了,2.0升級前月總銷售量約為26萬單,升級后的月總銷售量增長到33萬單,增長率高達26.9%,營收猛漲28%。
三、50秒極速出餐
動線設計做一“字”型,一鍋炒3份
除了產品上過多的問題,動線不合理也是過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所以猛男2.0升級,也調整了廚房動線,把出餐流程變成一條嚴密的流水線,一條動線上按照制作的先后順序進行合理的布局,減少了操作人員的跑動距離,設備和配料上也都實現了“物找人”。
動線解決完了,緊接著又解決了出餐效率的問題,現在市面上高峰期提前預制多份的速度上去了,口感卻不好因此被舍棄,最后經過反復試驗發現一鍋出3份的時候,產品的口味和單獨炒一份的時候是沒區別的,所以最終猛男采用了一鍋最多出3份的出餐方式。
從接單開始,傳單、配菜、制作、出餐、打包,50秒搞定,在中午出過最高的單量是584單,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效率為王。
具體保證效率的具體做法:
1、從22款SKU刪減為14款
2、采用專門研發的菜醬合一的統一料包,減少廚師加工過程中的步驟
3、動線設計為一字型,一條生產線減少跑動
4、一鍋出3份,快速節約、高品質出品
四、品牌IP化
聚焦“猛男”,打造體驗感
以往我們外賣商家在做營銷的時候,都會停留在價值層面,通過低價、折扣等方式獲客,而一旦停止銷量就迅速下滑。
而在創始人劉飛看來,解決好品牌的問題也就能徹底的脫離低價競爭階段。
具體做法是:
1、LOGO人物化,7款新品7個猛男形象
家家都在喊想讓自己的品牌就等于品類,實際上你連一個別人一聽都記得住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你的LOGO都沒有的話,何以能成為品牌。
在2.0版本,猛男的團隊,更加突出了品牌的人格化,注入了溫度,圍繞“猛男”的IP形象,再結合七款新品炒飯,專門設計了七個性格迥異的“猛男炒飯人物形象”,每個猛男身上都蘊含著不同的性格和一段有趣的故事。
每款2.0新品炒飯對應一個猛男,用人物形象和產品高度關聯,二次元又帶點詼諧的畫風,讓炒飯親民且具象,比如頑皮麻椒雞炒飯,代表的是一個天真可愛的猛男,而且每款新品炒飯還有一句有故事性的文案,在看到這樣的形象和文案的時候,其實顧客對應的是自己的性格,久而久之則對品牌產生了感情。
2、注重外賣包裝,逢節必出定制節日海報及包裝袋
“為什么有人會花大幾千元,不吃不喝就在那里狂拍照”
“為什么每逢節日不送禮物的話,自己的女朋友就會生氣”
……
這一切都說明,在平淡的生活中人們更渴望儀式感。
變現餐飲方面更直白點說:門店環境、線上皮膚、餐具、外賣包裝……
除了注重線上商城的皮膚美顏,猛男還會在每個月,一些特別的節日推出主題外賣袋,而且一做都是一個體系,讓顧客眼前一亮,愛不釋手。
小結:
傳統的剛需性產品做成外賣品牌,因為消費基數大,未來必然會涌現出若干個超級品牌出來。
如果說產品結構、效率、客單決定了門店的裂變能力,自我迭代、自我更新升級的造血能力則決定了品牌能走多久。
今天猛男炒飯的案例就給予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說明,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壁壘,還是那句老話:“跟上節奏老樹亦能常青,跟不上節奏入行即被淘汰。”
–END-
主編丨彭景 視覺丨馬聰
相關閱讀:
《一份炒飯外賣,一年賣了1.2億!》
《18平店月營收60萬,外帶串串的爆發期來了?》
《一張圖,揭示最易賺錢的餐飲創業方向》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