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大眾報業
今天(2月26日),海底撈因包間安裝攝像頭引發質疑,其北京的大部分門店包間內都安裝有攝像頭,全程記錄著消費者的一言一行。
有網友評論:太恐怖!無時無刻不被監控著……
對此,海底撈客服回應稱,一般包間都有安裝攝像頭,因為包間也屬于公共場所,也需要記錄情況。
對于此事,“細思極恐”是很多消費者讀到新聞后的第一反應。因為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保證就餐活動的隱私,是選擇包間消費的重要考量。
如果包間內的就餐行為,包括談話內容,都被店家的攝像頭記錄下來,“這到底是服務,還是監控?”
但也有網友表示:沒毛病啊,吃個飯而已。
也有網友神評論:防止你悄悄過生日、防著你自己倒水。
包間里安裝攝像頭,主要是引起了關于消費者隱私權的爭議。有媒體評論認為,如果海底撈和其他餐飲店做到了提前告知義務,則是可以安裝的。如何告知呢?要么由服務人員口頭告知,要么在包間門口明顯位置設置提示標識。
問題就在于,許多餐館安裝了攝像頭,但并沒有做到告知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失去了知情權和選擇權,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他們的隱私權就肯定是受到了侵犯。
然而,海底撈也有自己的苦衷。
早在2018年9月,有人稱在深圳一家海底撈吃到疑似衛生巾的異物,提出百萬元的索賠。后經調查,他承認是自己故意投放的。2個月后,又有人將老鼠放入火鍋,想訛詐海底撈500萬,結果被認定是敲詐勒索。
對海底撈來說,任何一次訛詐,都可能給自己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公司不得不緊急公關,最后往往是賠錢和道歉。有了攝像頭,就可以杜絕這類事情發生。
飯店包間裝攝像頭的現象,并不罕見,可如果不加留意,消費者往往不會注意到,包間內沒有“內有監控”等相關提示,也鮮有服務員會主動告知其存在。而飯店也有其理由,一方面,門店怕“少東西”。如有消費者東西丟了或落下了,憑借監控可方便找回;另一方面,門店怕“多東西”,如鍋里出現異物,監控也可方便查清原因。
包間內該不該安裝攝像頭,各位餐飲人您怎么看?
-END-
主編丨陳青
(圖片來源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