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易君在與朋友閑聊的時候,忽然談到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這讓我有些感同身受。
朋友說,這是個年輕消費占據主導的時代,我們所有的品牌包裝甚至審美元素都是在為年輕人服務,只要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讓品牌年輕化,就能長青屹立。
在中國,千禧一代(1982年到2000年出生的人)約有4.15億人,占中國總人口的31%,這一代人已經或正在成為未來10年消費格局的主導者,所有人所有品牌都喜歡新的消費者,各行各業為了迎合這群主導者而年輕化自己的品牌,無可口非。
這種“年輕人主導未來消費”的觀點,往往讓市場營銷陷入狂熱,而容易走入誤區——品牌希望“年輕化”,然而很多年輕人卻并不買單。
這里,餐易君就以餐飲行業為例,來說說當代“品牌年輕化”的一些誤區,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讓你與這些年輕的靈魂們產生共鳴。
當代年輕人們的身上的標簽有很多,自我,灑脫,向往自由享樂,不想被世俗現實束縛,唯心所在之地才是終點,不喜歡敷衍的華麗,更喜歡直白的樸素。
就像有人喜歡游戲和二次元的東西,宅就成了這一類年輕人獨有的標簽。有人喜歡古風,漢服就成了一種標志,有人喜歡嘻哈,音樂就成了一種寄托,有人喜歡自由,極限運動就成了一種放松。
有關各類標簽的餐飲店層出不窮,麥當勞的王者榮耀主題店,烤匠的漢服古風店,甚至各類嘻哈元素,夢幻元素,超時空元素等“年輕化”標簽被一一貼在了各大餐飲品牌的店面上。
然而事與愿違,有些品牌餐飲加上這些“年輕化”的元素能做的風生水起,但有些卻并沒有什么效果,年輕人們并不買單。
為什么呢?
其實,一個品牌是否真的年輕有活力,并不一定需要靠年輕人的流行元素來表達。
流行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流行意味著總有一天會過時,如今的世界,新舊更迭也就是在朝夕之間,有的時候連年輕人自己都趕不上潮流,更何況是一個品牌。
年輕人的元素是多元化的,他們并不單一,年輕人的元素也是多變的,今天可能喜歡嘻哈,明天就可能喜歡古風。而餐飲品牌“年輕化”,并不是靠這些元素來共鳴,年輕人更加在乎的是精神世界的共鳴,價值觀的等同。
所以,品牌年輕化并不等于年輕人化。
如果一定要迎合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你會發現這件事難如登天。吃之一字就蘊含各色各味,酸甜苦辣咸,南北東西味,中國八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做餐飲的在口味上不可能抓住每一位消費者,于是目光集中在了年輕人的消費群體上,以外在年輕的具現化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過度的將自己“包裝”的年輕,讓自己以年輕人的姿態站在其中,這樣只會讓自己不倫不類,就像上了年歲的女明星,非要演16歲的少女,出來的效果只會被年輕人吐槽甚至嘲笑。
如果希望通過迎合消費者的愛好來達到獲得他們青睞的目的,如果真的可能,不知道這個品牌得碎成什么樣,還有自己的品牌靈魂嗎。
更重要的是,年輕人要的不是一味“迎合”他們的外人,而是能夠產生“共鳴”伙伴。精神上的志同道合,比任何浮于表面的年輕都更容易讓他們動心。
這才是真正的從外在到內在的年輕化。
餐易君不只一次聽到朋友說,當代年輕人的思想真的很難捉摸,他們不會在一個定式里思維,他們只會天馬行空跳脫無疆,年輕人就是當下餐飲界最難取悅的刺頭,吞不下去,又不舍得放手。
其實不然。
年輕人其實也是很好取悅的,他們所有的想法和追求都很簡單,就像是一個滿足于棒棒糖的小朋友,無魂的交流不會讓他們服氣,只有精神的共鳴才會釋懷。
任何品牌都無法做到讓所有“年輕人”喜歡。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是獨立灑脫的,個性化十分明顯,品牌根本不能對年輕人下一個綜合的定義,更不能將年輕人以元素分類,因為他們也是多變的,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能做到被所有年輕人追捧。
所以,餐飲品牌的年輕化還是要從品牌價值觀著手。
吃穿住行,吃字為首。
餐飲商家千千萬,每個品牌創立初期的立意絕對不同,品牌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
餐飲也是一種傳承,就像一門手藝,需要傳承和表達怎樣的思想,這才是我們應該要考慮的,在表達上,我們可以融合年輕人的價值觀去思考,去探索,在與自己的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現年輕化的價值觀,這才是真正的年輕化。
所以,品牌要年輕化,一定要從品牌的核心精神和態度入手,形成年輕的品牌價值觀,去發現目標消費群的價值需求,找到一個能在你們之間產生共鳴的態度,讓他們對品牌產生認同。
這種價值觀不僅適用于年輕消費群眾,同樣也會幫品牌吸引到其他年齡段的消費者,畢竟,態度這種東西真的與年齡無關。
比如海底撈的服務,一提到海底撈,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完美至上的服務。再比如老碼頭火鍋的傳承,在現代都市化的浮華中追憶時光。
年輕化不是一味的跟風年輕人,年輕人的追求也從來不是跟風跟出來的,所以,跟風年輕元素,用年輕元素包裝自己并不是年輕化,同時還容易把品牌的“自我”搞丟,讓消費者看不清品牌的明確定位,最后被大家遺忘。
而那些正處于年輕狀態或常年保持活力的品牌,它們的年輕絕不在嘴邊也不在外表,而在精神。
精神的年輕化才是真正的年輕化,年輕人并不是餐飲行業難取悅的刺頭,只是,或許你的“手段”并不是他們需要的而已。
—校長觀點—
年輕人的范圍通常是指80、90甚至00后,站在消費者群體來說,他們并不喜歡餐廳不倫不類的模仿,而是希望餐飲品牌更潮流化和新潮化,不但希望有產品本身的體驗和服務體驗,更希望有場景體驗。
這就包括所有基于互聯網傳播的內容上的需求,比如你的空間有沒有傳播價值,你的產品有沒有傳播價值?
年輕人是互聯網的一代,年輕人也是高審美和高學歷的一代,無論是作為消費者還是經營者,都希望可以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所以他們更希望,一個年輕化的品牌可以跟得上潮流,跟得上這個時代。
同樣是做30歲人群的生意,你是做80后30歲人群,還是90后30歲人群,還是未來00后30歲人群呢?所以一個餐飲品牌,如果不想被時代淘汰,就必須不斷的更新,持續不斷的優化和創新。
年輕人并不是難以取悅,而是你的品牌一定要符合年輕人對潮流的追求,對審美的追求,符合他們的價值觀,不是相顧無言的點頭之交,而是酒逢知己的默契。
在營銷傳播上,能達到與之共鳴的態度,越滿足于他們,他們就越對你情深義重,也就越可以伴隨這個品牌成長,助力品牌發展。
做餐飲策劃
找餐見先生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