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窄火鍋,“長20米,寬只有3米的小店”叫人大跌眼鏡; 聚焦普通食材鴨腸,卻做出品牌特色; 排隊很厲害,火爆到常態等位也需2、3個小時。剛成立一年,就迅速開出近40家門店。 這是外界對拈江湖鴨腸火鍋的三大印象。 餐見君深入探訪后發現,關鍵是背后的操盤手很有“手段”,能在不同階段打造不同的爆點,僅開業前就吸引了3萬粉絲。
先設計一個“爆點”:成都最窄火鍋
門店越是小、越是窄就越有特色
在成都蜀漢路上,遠遠就能瞧見一棵約5層樓高的大樹,看起來有些年頭了。這棵樹所在的位置就是拈江湖第一家店。
創始人肖然說,當時就是“故意”沖著這個獨特性去的,并沒有坎掉這棵大樹,而是直接粗暴的在屋頂開了個洞。
剛開業時,在樹上掛上招牌,風一刮,頗有種隨性江湖風。
▲拈江湖門店生意火爆
這跟拈江湖的品牌定位很契合,因為火鍋就是江湖,“拈江湖,拈江湖,拈盡江湖美食。”
順著大樹旁邊的大門進入,你會發現,整個店長約20米寬不到3米,像一條悠長的小巷。桌子靠窗一邊放置,其余三面圍坐。
滿打滿算擺放了10 張桌子,窗外掛滿了紅燈籠。到了晚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第一家店被稱為“成都最窄火鍋”
“裝修風格是需要精心設計的,其實門店的賣點也需要設計。“肖然說道,你會發現,目前市場上火爆的網紅店,往往在裝修或者其他方面有獨一無二之處。
所以前期,他們會刻意尋找這樣一個賣點,打出“成都最窄的火鍋店”,因為門店越是小,越是窄,越有特色,反而越容易火。
打響品牌知名度后,拈江湖后續開的店基本都在200平以上,整體VI也做了升級,偏向“大氣江湖風”。
打造爆品“鴨腸”
一人一份當面吃、量小價不貴
“選擇開火鍋店時,我們也在思考,是做鹵味、做毛肚還是做其他?”
成都的火鍋江湖中,能者居多,麻辣鍋底占據半壁江山,競爭異常慘烈。所以一開始肖然團隊就瞄準了細分品類。
他的戰略是:用巧勁。即盡量選擇一款大家都熟知,但又被忽視的一款產品。
選擇“鴨腸”,一是供應鏈相對穩定;二是對于喜歡吃下水的成都人來說,鴨腸可謂是餐桌的“常客”,市場不需要教育;三是當時市場上,還并未有成熟的品牌專門聚焦鴨腸。
有了這個思考,他們便開始想法設法“包裝”鴨腸。
首先,創新吃法:為鴨腸專門研發了秘制蘸料,鴨腸在鍋里涮煮后,顧客可以用秘制蘸碟嗦著吃 ,用經典干碟拌著吃;
再者,量小價不貴。一份鴨腸只賣8元,給顧客一種很實惠的感覺。并且打出“招牌鴨腸,一人一份“ 的口號。點餐時,服務員也會主動引導顧客,包括菜單上,也有明顯標識,“實惠到可以當面(條)吃的鴨腸”。
據了解,不少消費者都喜歡多點幾份鴨腸,圍著鍋擺一圈,然后拍照發朋友圈。
▲聚焦單品鴨腸
據統計,鴨腸的銷售額能占到營收的20%左右,一年能賣出20萬份。
考慮到鴨腸的毛利并不高,著重在于引流,所以拈江湖打出“三大招牌,十二大必點”。三大招牌菜中,分別是鴨腸、菌湯和毛肚。其中菌湯和毛肚是高毛利產品。
“特別是菌湯,在冬季,點單率能達到60%左右。”
內部分銷精準引流
做大會員流量池
表面看,拈江湖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網紅品牌,其實背后緊靠“三座大山”(股東):
有了“新媒體”這一便利渠道,在拈江湖籌備開業時,放出一些福利給到粉絲(上述提到蜀大成都同城會的400萬粉絲),就能輕松產生第一波裂變。
同時廣邀各個行業的KOL,美妝、美發、旅游、美食等,通過他們去定向招募,給門店開業造勢。
在宣傳時,以“鴨腸火鍋”、“成都最窄的火鍋”、“和面一樣能唆著吃的鴨腸”為賣點推出去,每兩個月尋找一個新的賣點,同時輔以一些優惠折扣。
▲店內菜品
正是利用前期的第一波流量沉淀,他們不停做調查,找出顧客感興趣的點,便開始了新一輪的抖音矩陣投放,宣傳點是“鴨腸好吃又實惠”。
大面積的渠道投放,是廣撒網模式,為了更加精準,肖然在門店內部采用了“分銷機制”。
“比如一個分銷員,領到100張券,他把這些券分享給朋友,朋友只要到門店消費一次,他就能獲得一次分紅。”
肖然舉例說,分紅的比例一般是首次消費較高,之后每次提成是當餐消費金額的3%-5%左右,邀請的朋友越多得到的分紅就越高。
“分銷機制,適用于公司的核心人員,一般是股東或者管理層,幾百張券很容易就發出去。”
通過這些渠道,拈江湖公眾號粉絲突破10萬,加滿了15個社群,小程序用戶達到53萬,個人號累積了3萬粉絲。
網紅如何長紅?
建立數據化后端體系,精細化管理
√ 第一步:穩復購,會員分級營銷
“引流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它只能吸引顧客嘗試消費,但不能吸引客人復購。”
在前幾波的基礎流量引進后,很長一段時間,拈江湖不再進行大規模的營銷,而是著重復購。
就如肖然所說,復購是個復雜的工程,需要精準擊中他們的需求點。
“數字化的重要性就在此刻凸顯出來了。”通過數字化,可以精準識別、統計、分析顧客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從而對顧客的行為進行區別營銷。
大致的邏輯就是:前期想辦法把流量圈進來,裝到小程序、公眾號,還有個人號上,創造一些好的體驗或者驚喜,圍繞“刺激消費”運營。
首先,對會員進行區別服務。只要顧客進店掃碼,門店就能知道他的所有消費信息,是老顧客還是新顧客、哪個股東介紹過來的,在系統上都一目了然。
如果是老顧客,要求管理層必須去打招呼,聊天,隨機贈送一些小吃甜品,主要是維護。目前直營店的老顧客占比40%左右,個別店達到了50%。
如果是沉睡的顧客,3個月、6個月沒來的,要去嘗試喚醒。“這些人我有他的資料,手機號和微信號,系統自動識別之后,我們就會定向給這個顧客發一些大額券,即使是花大一點代價,都必須把他拉回來”。
√ 第二步:控成本,每日盤點核心產品毛利
“每個菜品都有目標毛利,但到月末盤點時,會發現很多菜品的毛利有出入。”
基于此,肖然改變了策略:核心菜品每日盤點毛利,及時調整。
公司成立了技術團隊,開發物料管理系統。比如一道菜,進貨時走物料系統,售賣走出庫系統,產品毛利一目了然。
跟目標毛利對比后,就會發現這道菜的毛利是高了還是低了。根據結果去反向調整。是盤點的問題?損耗太高?還是說原材料價格高?或者說是出品不標準。
既能根據毛利變化及時調整,也大大減少了后廚浪費。據統計,一番操作下來,門店的毛利比之前提升了5%,財務管理也更輕松有條理。
√第三步:顧客評價與所有員工績效掛鉤
拈江湖門店的員工考核標準:好評率與服務員績效掛鉤。
顧客每次消費后,會收到系統發出的求評價信息。門店每天能回收幾十上百條評價。
他們就每天整理,晚上復盤總結。“千萬別小看那些只有一條或者兩條的問題反饋。因為在門店操作、服務的現場,每個顧客就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隱患存在。”
關于菜品問題的反饋,跟后廚的廚師績效掛鉤;關于前廳的問題反饋,跟前廳服務員掛鉤。
▲門店的員工表彰大會
比如服務員一般被分為金牌、銀牌、銅牌三個等級。每個級別的績效是不同的。金牌服務員的顧客滿意度必須在91%以上,滿意度越高績效分紅就越多。相反一旦差評過多就會面臨降級;
肖然解釋說,這是希望通過分析菜品、或者服務的原因,找到店內潛在的問題,倒推門店的產品和服務提升。
精細化管理其實就像“金鐘罩鐵布衫”這樣的功夫,只有自身的內功扎實,實力夠強,才能不被外界干擾。
談及品牌未來的發展規劃,肖然說,品牌有了一夜爆紅,接下來該是走向長紅。比如通過數字化工具繼續改造餐飲管理,提升經營效率;回歸餐飲的本質,加強產品、服務和環境的升級;放慢腳步,開好每一家店。
—END—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