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海底撈一面在加大門店擴張,另一面2020年度凈利潤卻下跌9成。但這一年海底撈的市值卻翻了倍(目前市值超過3500億港幣),也致創始人張勇夫婦坐穩了新加坡首富的位置。

    雖然從大戰略上看,海底撈的核心仍是在不斷拓店,但海底撈需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少,面對市場競爭和不斷有黑馬崛起,比如新模式的探索、新品牌如何延伸等。

    凈利潤下跌90%
    海底撈怎么了?


    3月1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約90%。這意味著2020年海底撈的凈利潤虧損21億元,僅有2億多。
    據公告,此次虧損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損失18.65億元;二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兌換損失2.35億元。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從幾個層面來看

    1、海底撈的擴張速度一點不減。2017年底、2018年底、2019年底,海底撈旗下餐廳數量分別為273家、466家、768家,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門店173家,2020年底海底撈門店總數已超過1250家。
    2、凈利上看,2018年和2019年,海底撈營收分別為169.69億元、265.56億元,增長都超過50%。但2020年要下降90%,還是出乎意料。海底撈在2020年上半年首次出現業績虧損,期內凈利潤虧損約9.65億元。
    3、門店營收和翻臺率應該同比都有較大下滑。2020上半年,海底撈餐廳服務超過81百萬人次顧客,截止6月底,海底撈翻臺率恢復至3.3次/天。但2019年同期的數據是4.8次。(還有一定差距。當然,也跟大力拓展的新店有關。)
    4、市值方面,卻翻倍了。整個2020年全年,海底撈市值增長近2000億港元。截止發稿,海底撈市值達到3553.65億港元。
    筆者認為,目前海底撈面臨的是擴張和門店盈利能力的平衡。很顯然,2020年,受疫情影響,擴張和門店盈利水平在拉大。但我們認為去年搶灘的布局,是正確的。餐飲行業去年整體都難,海底撈在線下搶點上能更具備優勢。至于凈利的下跌,到今年會有反彈的趨勢,市值的表現也能看出資本市場的信心。

    背后我們要反觀整個市場,蛋糕大,頭部分食者卻很少。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10000億的火鍋市場
    CR5不足10%

    此前美團點評發布的《解密消費者愛的火鍋》顯示:火鍋為正餐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的品類,高達13.7%。近兩年火鍋品類門店數逐月穩步提升,增幅已達34%。
    而根據NCBD最新發布的《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中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8880億元。
    年輕女性依然是火鍋消費的主力軍:女性占比57.1%,接近六成;26—30歲之間的占30.1%,18—25歲占比28.1%。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而我們再看下目前海底撈的發展,盡管擴張速度在加快,市場份額也是最大,但也就僅僅占比還不到3%。按其計劃,新店范圍擴大到100多個城市來看,預計2020-2025年間海底撈將達到1000-1500家店。即使做到1500家店,比起全國市場40萬家火鍋店來看,還是很小份額。
    加上劉一手,呷哺呷哺,朝天門,德莊等火鍋市場的CR5也僅為5.5%。只能說明,目前火鍋市場,集中度太低,市場還大有可為。
    再以呷哺呷哺為例來看,據財報數據顯示,呷哺呷哺上半年實現收入19.22億元,同比減少29.1%;稅前凈虧損3.11億元;歸屬股東凈虧損2.55億元;經調整虧損1.92億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總計1010間呷哺呷哺餐廳,其中1線城市364間,二線城市405間。總計107間湊湊餐廳。
    從營收業績上看,與海底撈還有一定差距。市值上就更遠遠不及。
    當然也側面反映出海底撈在火鍋領域的頭部位置。

    但同樣,海底撈也面臨更長遠的戰略挑戰。這個挑戰不僅來自自己,也有外部新晉黑馬的攪局。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瞄準哪些點?
    而火鍋業除了線下流量之外,線上外賣也在增長,同時新業態火鍋食材社區店在去年可以說是冒出了很多黑馬。當然海底撈也會新的思考。
    下沉市場開店是大增量點。目前海底撈來自二三線城市的收入正越來越成為海底撈重要的收入構成部分,并且收入增長幅度大幅超過一線城市。
    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海底撈門店下沉的趨勢十分明顯,2019年二線城市門店數量同比增加60%,三線及以下城市則同比增長65%,增速快于二線城市。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其次,這次疫情基本上是全面激發了餐飲線上化的能力。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外送業務收入超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增至4.2%,增長強勁。但事實上,這還遠遠沒有達到線上潛力的高峰。
    海底撈外送業務分為自建站、掛靠店兩種經營服務模式,掛靠店即在海底撈門店開通外賣業務,但運營由外送小組承擔,與門店相互獨立,截至2020年6月,掛靠店數量達到299家。
    媒體了解到,盒馬做火鍋依靠其線上的大流量。我們看其成績,在170多家門店推出火鍋以來,盒馬火鍋在去年天貓雙11期間實現日售破萬單,最高單日售出1.4萬份鍋底,六成以上訂單來自線上。其還官宣盒馬已超越海底撈,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上火鍋店。
    還有就是火鍋的零售化之路。目前各類底料、食材類的連鎖便利店集中爆發。如鍋圈食匯、懶熊火鍋、餐爆食材、火鍋物語等為代表的新晉玩家。
    以懶熊火鍋為例,其主要賣火鍋底料、火鍋食材等,2年時間,開店數量1200家,2020年GMV超2億元,所有門店單月的營收總共6000多萬元,門店毛利率平均38%,消費者的復購頻率是1個月3-4次。業績上非常不錯,也獲得了資本的加速。
    鍋圈食匯此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連續完成四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10億元,2020年開出5000多家新門店,估值達到5億美元。
    海底撈這塊也在試驗打磨。去年11月,海底撈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這家店不僅延伸外送業務,更重要的是,其除了賣火鍋食材之外,還賣烤串、半成品菜肴,以及牛肉粉、干拌飯、醬料等零售產品。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經營數據,但至少說明已經下這步棋。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火鍋的零售化我們從長遠來看,趨勢較好。此前天貓發布的《線上方便速食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速食菜/半成品菜是增速最好的品類。
    當然,除了上述的布局,海底撈對于旗下餐飲新品牌也寄予厚望。新秦派面館、十八汆、U鼎冒菜、撈派有面兒等。但目前來看,大多都處于前期的打磨階段。
    火鍋賽道才是海底撈的根基。
    一面擴張,一面穩定單店的翻臺率及營收能力,才是核心。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零售商業評論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凈利潤下跌9成,海底撈如何“坐穩”?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17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5日 01:07
    下一篇 2021年3月5日 01: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