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一根出現在食品中的頭發,一份出品不穩定的菜品,一次不貼心的服務……

    很多不被重視的餐飲細節,瞬間有可能被捕捉,通過自媒體快速傳播,若不能及時正確處理,都有可能給餐廳帶來滅頂之災。
    眼看氣溫回升、3·15臨近,火鍋店食品安全風險提升
    。今天,餐見君為大家分享關于餐飲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769 

    文章來源于餐飲界

    負面案例

    一杯水就毀了一個知名餐企


    先前,有網友發布了這樣一則視頻,在視頻中,服務員打開保溫桶的蓋子,并將一個半透明塑料杯子里的水倒進了保溫桶,內容直接導向服務員將客人喝剩的水“回收再利用”。
    視頻的拍攝地點就在某知名餐廳,視頻發出的幾個小時內,“一杯水”引發的談論范圍并不大,而在餐廳做出回應后,真正的危機才到來。


    餐廳的回應算得上及時,當時事件的關注度還并不是太高,其聲明稱,這是“一次誤會事件”,視頻中的水是“為客人預先準備的干凈飲用水倒入熱水桶再次加熱,并非網上所強調的是客人喝剩下的水。”
    然而,就是這樣一則聲明,讓網友們真正“沸騰”了起來,網友的討論焦點一下子從“剩水再利用”轉移到“干凈水再加熱”的問題上。
    在網友一片“換公關”的呼聲中,很多網友表示:“這種借口不如不發,太扯淡了!”“你家倒進杯子里的水,會涼了再倒進暖壺嗎?”
    總之,絕大多數網友認為,不是公關的“智商”讓人著急,就是公關太小瞧了公眾的智商,這樣的辯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至此,僅僅因為一杯水,就短時間讓很多消費者對該品牌失去了信心。
    再次回顧本次事件,不難發現,在本次危機處理中,該餐廳犯了三大明顯且致命的錯誤:
    1、沒有開誠布公地承認錯誤,反而意欲用一個可信度并不高的事件轉移公眾視線,結果事與愿違;
    2、在沒有聯系到當事人的情況下,餐廳采取拋開當事人自說自話地去處理事件;
    3、聲明內容經不起推敲,疑點太過明顯,最終導致危機跟著聲明一起被“再度加熱”。


    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1、忌站在“相關部門”及媒體的對立面

    在這個時時與危機如影隨形的時代,無論是用強硬的手段對抗相關部門,還是用生硬的語言對付媒體,顯然都不是明智之舉,否則,便會很容易出現輿論反彈。
    要知道在危機面前,鮮少有餐廳能夠完全確定自己的“無辜”,此時,如若一味地因為辯解而去刻意質疑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一而再地挑戰相關部門的權威性,那就要做好準備迎接相關部門的“反擊”。
    2、忌習慣性地對頻發的細小危機視而不見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每一個問題都無傷大雅,卻又頻發不斷,這種現象在一些餐品品類繁多、卻又價值不高的小食領域很常見,比如蛋糕甜點、零食小鋪、休閑餐廳等等。
    例如,過期的面包未及時清理、結賬時漏算或重復計算、偶發口感偏差等等,每一件事情被獨立開來時都構不成危機,然而,當每一個問題都被不了了之,當問題頻發而得不到解決與改進,那么,細小危機相關疊加而形成大危機集中爆發。

    3、忌遇事就選擇“鴕鳥式”逃避
    我們在上面的“沉默是金”招式中特意強調過,只有當危機層級不夠,危機險情已然衰退時,才適合選擇“沉默”。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危機來襲時,正面迎戰才是硬道理。
    那么,反言之,遇事就像鴕鳥一樣逃避,那就極有可能會放任輿論危機的持續擴大,而放任時間越久,事件發展越難把控,以至于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4、忌在公眾關心的問題上顧左右而言他
    有一些餐企,為了弱化危機中的矛盾而選擇在公關行動中避重就輕,在聲明中刻意避開公眾關心的敏感話題,試圖通過解答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來轉移視線。
    一般情況下,只有當焦點問題得到解答時,各種猜測的聲音才會得到有效扼制;只有當危機的根本問題被暴露于陽光之下,才能緩解公眾的好奇之心。

    5、
    忌生硬的處理手段
    其實,危機公關就是有些人說餐企錯了的時候,餐企或是承認錯誤,且承諾正在改正;或是極力辯解沒有錯的過程。然而,公眾所希望得到的餐企信息卻不是簡單的一句我錯了,我正在改;或是我沒錯,而是,餐企將拿什么來改;餐企為什么沒有錯。
    在這樣的一個公示過程當中,公眾既希望餐企能夠拿出有效的措施以杜絕類似事件的再度發生,能夠出示相關的證據證明自身的清白;同時又希望企業能夠少用專業術語,少點生硬的辯解,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多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6、忌只看危機表面,只懂得見招拆招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每一件或大或小的危機事件的發生,都有它的深層次成因,是管理疏忽?是烹飪水平欠佳?抑或是體制不健全?挖掘危機背后潛伏的危險因子繼而鏟除掉,才能有效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例如,一份菜品不新鮮了卻未被及時換下,引來消費者的不滿。當時門店經理送了顧客另一份菜品以表歉意,顧客滿意而歸,這次事件看似圓滿落幕。然而,如果只看事件的本身,而沒有深度思考事件發生的背后成因,那么,事件就有可能會再度發生。
    7、忌對危機事件走向全憑“猜”
    每一個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的背后都需要專業、理性、科學的處理態度來支撐。比如,要想把握事件處理的先機,就必須對事件走向、輿論趨勢等情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與預測,以此為基礎,才能策劃出及時且有效的處理方案。
    8、忌無預警與危機意識
    每一次總是在危機爆發之后才后知后覺,每一次處理的腳步總是跟上不上公關策劃的步調,那就有可能意味餐廳的預警機制不健全,或是員工缺乏危機意識。


    9、忌捏造事實
    在一些公關案例中,為了逃避責任,轉移公眾視線而刻意捏造事實的企業并不鮮見,而這么做的最終結果無疑都是為餐企“雪上加霜”。
    在追求信息透明化、“朝陽大媽”遍布全國的當下,在媒體與公眾的集體攻勢下,一些被企業特意隱藏的信息,以及捏造出來的證據等,都已經很難再找到它們的存在空間。


    10、忌偏激發聲
    在撲面而來的負面危機面前,有些餐企會在第一時間喪失理智,表現在聲明中往往會出現偏激、爆粗口等措辭。
    例如,有的餐企面對負面的第一想法,不是自身是否真有存在問題,而是懷疑是不是有競爭對手在惡搞自己,同時將這種想法表現在聲明中,就難免會給公眾留下有失擔當的印象。
    在危機當頭,餐企正處于信息敏感期,穩妥起見,餐企應該盡力避開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語言措辭。
    閱讀推薦:5噸羊肉砸開周邊3公里,開業即爆!這個老板挺豪橫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小倩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txg13333832182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315特輯:餐企危機公關的10大禁忌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80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2日 05:03
    下一篇 2021年3月12日 05: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