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說: 華為有一句關于對洞察消費者的經典表述即:不要把你為顧客想,當作顧客想。背后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在異想天開的認為用戶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然后拿出一個復雜的推論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但事實上,消費者往往想的很簡單,不會超出“常識”去判斷問題,把問題想復雜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六爺
互聯網營銷官
大衛·奧格威說過:“做廣告是為了銷售產品,否則就不是做廣告”。在通常情況下,廣告的目的便是為了借助內容打動用戶,從而促使用戶完成某種行為,以達到營銷的目的。
但如何才能夠更好的打動用戶,讓用戶按照品牌預期的方向發展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聊一聊打動用戶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洞察人性中的
“喜”與“惡”
廣告對于一個品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是品牌方自己制作的宣傳廣告,還是由自來水用戶形成的口碑型廣告,都在很大程度上為用戶選擇品牌時進行了加分。
但是,問題在于這些廣告到底如何才能驅動用戶的行為,讓品牌達到營銷的目的呢?
在暢銷書《吸金廣告:史上最賺錢的文案寫作手冊》中,作者德魯·埃里克·惠特曼說過:“很多廣告的失敗在于一廂情愿地自我表白,但是消費者從來都不關心你,他們只關心自己”。
所以打動用戶最好的方法,便是讓用戶能夠感同身受,只有戳中用戶內心的痛點才能夠打動他們,進而驅動他們的行為。
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負責人張小龍在騰訊內部分享的時候提過:做產品要把握人性中的“需求”,滿足了人性,產品會召喚用戶。
產品賣點越接近人性的弱點,越容易被用戶所理解。
那么什么是人性的弱點呢?
有人說人性有五大弱點:色欲、虛榮、貪婪、懶惰、窺探;
也有人說人性有八種基本欲望:
①生存、享受生活、延長壽命;
②享受食物和飲料;
③免于恐懼、痛苦和危險;
④尋求性伴侶;
⑤追求舒適的生活條件;
⑥與人攀·比;
⑦照顧和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⑧獲得社會認同。
但其實化繁為簡之后,人性最基本兩種心理便是:喜歡和厭惡。
喜歡和厭惡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卻是驅動人們行為的基本。所以,以這兩個點出發我們可以得到幾個不同的思考方向:
》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