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說:
重(chong)做就是重(zhong)做,很多美食曾經僅僅是地攤貨,但隨著經營者的定位、打造、組合,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爆款,又圍繞著爆款經營者繼續進行深度的品類挖掘、品牌打造、場景打造,最終爆款得以長青。所以不難發現品類、單品的進化往往也是越來越重的進化….
據說,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慢慢綻放出新的光彩,是從西安美食在網絡上的走紅開始的: 2017年,電視劇《白鹿原》播出,西安的油潑面就潑紅了全網,到后來永興坊的“摔酒碗”,“毛筆酥”、《長安十二時辰》的“水盆羊肉”,以及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裝臺》中的肉夾饃,臊子面… 西安也是海底撈的福地,1999年,海底撈走出四川的第一站,就開在了西安,之后聞名全國。 這幾年,西安的商業氛圍也是相當發達,神店賽格國際購物中心就座落于此,從2013年開業至今,賽格連續多年拿下西部業績之王,逢節假日十之八九需要“限流”的“神店”賽格,早已成為中國西部的標桿級商業體、也頻頻成為全國商業圈的現象級話題。 再加上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的三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西安已儼然具備成就餐飲大品牌的土壤。 長安大排檔,張氏白鹿原,魚廠,朝花里青花椒魚,魏家涼皮,串一火鍋,小六湯包,都是西安餐飲界的代表… 今天我們講講串一火鍋。兩年多時間,一個經歷了從3個月虧光100萬,到營業額1億的品牌成長過程。 在串一火鍋創始人楊信看來,加入餐飲這個行業,有一定的偶然性。 2016年,25歲的他從大眾點評網離職,離職前,他的職位是西安區域經理。離職后,是另謀高就還是自己創業干點事情,讓他猶豫了… 一位老大哥的話點醒了他:你現在還年輕,如果自己對未來有想法,就應該去實現它,別像我,現在想創業干點事兒,有了家庭的牽掛,年齡的束縛,很多事情不允許了, 楊信被老大哥說服了,但某種程度上是他自己說服了自己,因為骨子里本身就有一腔熱血。 一家叫“蒸的在一起”,投資 100萬的餐廳,開業了。 但3個月不到,餐廳倒閉了,100萬虧得個爪干毛凈,倒閉的原因在于: 歸根結底一句話,低估了餐飲的難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用錢買回來的教訓才是最深刻,最能長記性的。 在開串一之前,楊信就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在餐飲的基本面上做足了功夫。 楊信帶著團隊踏遍重慶、成都幾乎所有的串串火鍋門店考察,總結出了許多缺陷,某種口味不好、環境不好,裝修不好,服務不好…… 在楊信看來,把這些所謂的“不好”彌補掉,品牌成功的幾率就大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之后, 楊信發現這種認知是不對的。”這些“不好”并非是消費者所在意的,如果他們在意這個東西,他們就不會去排隊,不會形成效應。” 所以,當再次出去考察總結時,不允許說任何缺點,只看優勢,只看人家做的好的地方。 其次,在產品呈現上,把串串傳統的立柜模式,改為臥柜模式,服務員現場明檔手工現穿。 用這種形式來展示產品的好處,就是讓消費者能夠看到“新鮮”。而且消費者可以看到串串的制作過程, 再者,在產品品類上,以牛肉作為主打。這和西安的地域特色有關,西安人向來有咥(die二聲)肉的飲食文化,在沒有串串火鍋之前,烤肉一直是西安人的心頭好。 串一的串串品類有140多種,這種多樣性,是和火鍋競爭重要的差異化。 2018年4月,串一火鍋開業了,作為一個新品牌,串一火鍋日營業額過9萬、顧客午市排的號,到了晚市還沒有坐上桌。 2018年11月22日,海底撈走進西安的第一家的門店-海底撈雁塔路店,貼出公告稱裝修升級,但熟悉那一片的居民都知道,因為城市規劃,那里會被建成以大雁塔為中心的旅游中心,周圍的很多單位和店面都已經格格不入,海底撈這家20年的老店也最終落下帷幕。 而在不遠處的大悅城4樓,串一火鍋大悅城門店,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正在注意手中的排號單,留意著串一火鍋泡泡屋觀景臺的叫號… 楊信告訴我:“我們的泡泡屋現在基本不接受預訂,有(位置)就坐,沒有(位置)就等,春節后看能不能想辦法多加點(位置)”。楊信一邊和我說話,一邊和泡泡屋附近來回踱著步,思考著該在什么地方增加位置。 “海底撈資歷老,串一時尚潮”,“吃火鍋海底撈,吃串串火鍋去吃串一”,“串一人均不必海底撈低”這是大眾點評網上經常出現的顧客評價。 在西安,只有兩年多的串一火鍋,被消費者經常拿來和海底撈作對比。 每當看到的這些消費者的反饋,楊信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壓力則來源于,消費者對串一的的期望太高,他清楚串一和海底撈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比。 而動力則來源于,只要你把產品做好,消費者是能感受到的,也是買賬的。 “做什么樣的產品,就有什么樣的成本,成本決定價格,有什么樣的價格,就有什么樣的顧客,顧客品質決定品牌”。 如今,串一火鍋5家門店,年營業額過億元。2021年伊始,串一新簽約進場裝修的門店,就已經有4家,今年新開門店將在20家。 2020年,對于餐飲業來說,是有特殊意義的一年,疫情加速了消逝,也催發了生機。 這一年,串一火鍋重新升級了門店,也新開了門店,太空機器人,藍色極光等時尚元素,運用到了門店的裝修中。著力打造品牌的年輕化,時尚化。 楊信認為,品牌年輕化,不是品牌的終極目的,滿足年輕消費者好玩,愛時尚的潛在需求才是終極目的。 不僅如此,串一在品牌口號上也做出了調整,從以前的“明檔現穿是標準,串串領鮮看得見”調整為:年輕人吃串一,樣樣都是好東西。 在楊信看來,現在的廣告語相比以前的廣告語,有三個變化: 1.更加口語化,說起來不別扭,符合消費者正常的日常交流語境,更利于傳播; 3.現在的廣告語,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講出了消費者的利益。 筆者以為,廣告語變化的背后,來源于消費變化的探索,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和消費趨勢變化,餐飲品牌在不同的發展周期需要重新進行自我價值的探索,然后將新取得的價值發現植入到用戶心智當中去。 這是品牌市場營銷工作的一次完整循環,串一火鍋發展至今,又來到了一個需要重新思考其“價值發現”的時間窗口。 著名作家賈平凹曾這樣形容陜西人的性格:生冷蹭倔。反映到具體事情上,就是遇事兒認真,大氣敢為,要么不做,要做就“咥”大活兒,“咥”實活兒。 2021年新年伊始,楊信帶著團隊去了深圳,考察選址,準備帶著串一走出西安,走向全國。 這其中的原由楊信說的也特別樸素:干餐飲,不進則退。楊信告訴我,他在深圳看了幾個場子都挺硬(好的意思)的,都特別適合開串一。 他說,“我對我們的品牌有信心,前三年,我們開店的速度都特別慢,其實就是在做積累,從夯實供應鏈,再到搭建團隊。”雖然一切可能還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完美。 但是,他認為,先跑起來再說,有的時候,形式會逼著你更快的前進。 2021年,楊信正好30歲,中國有“三十而立”一說,同樣也是串一火鍋的第3個年頭。 餐飲業經常講“三年一個坎”,能跨過3年,意味著一個餐飲品牌從小變大,再由大變成熟的可能性。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串一火鍋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其實已經包含了這個品牌很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