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4月11-13日,成都餐飲研學團

    食之大國,煎、炸、炒、煮、蒸、燉、烤,處處是人間煙火氣的商戰之地。

    2020年,全國21個重點城市標桿項目全年調整餐飲品牌門店近4萬家(新開店+新關店),整體開關店比0.75,為各業態中最低值。

     

    被“洗牌”出局者,或是被疫情“勸退”者中,不乏串串、小龍蝦、冰淇淋等一些曾經的網紅品類玩家。熱度值漸散,它們都面臨著來自市場競爭的殘酷拷問:還能靠什么繼續賺錢?

    01

    串串

    關店速度快趕上開店,性價比低

    “擼串”,不是年輕人最喜愛的嗎?具備時尚和社交屬性的串串,怎么就不火了?2020年,串串品牌整體開關店比0.55,遠低于其所屬的火鍋業態(0.88)。

    火鍋細分化趨勢下,串串在2016-2018年爆發式增長,跑出川渝小巷,登上全國標桿商場餐飲大舞臺,有些品牌甚至將門店開出了國門之外,如鋼管廠五區小郡肝串串香等。

     

    更低的客單價、接地氣社交消費場景、靈活豐富的食材搭配形式,是它們出圈的秘籍。

     

    可紅得快,過氣也快。一輪熱度過后,串串漸漸被其他品類擠到后面。鋼管廠五區小郡肝、玩兒串串、春爐串串、覓香等品牌在商場頻頻關店;僅有“馬路邊邊”還堅挺著在去年逆勢擴張10多家門店。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 馬路邊邊門店圖  圖片來源:品牌官網

     

    洞悉串串失意背后之原因,可歸結為以下三點:


    市場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準入門檻低,產品結構多以“串串+小菜”為主,菜品、湯底難有新意,消費黏性較弱;


    被冒菜、麻辣燙等品類分流:冒菜、麻辣燙等更具靈活性,火鍋店也開始提供小份產品,更能滿足不同顧客的消費需求,串串的產品優勢越來越小;


    成本高,性價比下降:串串的“穿簽”工作,本身耗費較高的人工成本,盡管串串品牌從裝修方面進行升級、提升更多菜品,但隨之而來的是價格提升,品類價值模糊。

    總的來說,目前串串品類勢能下降、創新乏力,商場渠道尚未出現有明顯競爭力的頭部品牌。如何進行二次升級,重燃消費者的激情,將是接下來串串品牌們的角逐重點。

    02

    潮汕牛肉火鍋

    7成品牌未開新店,同質競爭嚴重

    2020年,潮汕牛肉火鍋品牌整體開關店比0.68,遠低于其所屬的火鍋業態(0.88)。具體看,疫情劇烈洗牌下,超過70%的品牌在商場僅有新關店、無新開店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潮汕牛肉火鍋起源于潮汕,最早發源于夜市小作坊,牛骨熬制清湯,現涮各種部位的牛肉,沾上沙茶醬或普寧豆醬,入口飄香滿溢。

     

    2016年,潮汕牛肉火鍋品類爆發,一度風靡全國,品牌們的開店速度再快也擋不住洶涌而來的食客。由此,牛肉火鍋幾乎成為潮汕美食的代言詞。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可圈粉無數,主打食材的新鮮、口味清淡的潮汕牛肉火鍋,明明符合當下“養生”之大潮,為何會呈下行趨勢?關鍵原因如下:


    品牌高度雷同,辨識度弱:品牌名稱喜用“牛”“鮮”“潮”,以“明檔切肉柜臺+牛形裝飾+原木桌椅”為標配,從店名、裝修到產品,千篇一律,消費者難產生品牌忠誠度;


    菜品少,難滿足多元化需求:火鍋最大的特點在于取材多樣、吃法靈活、價位適中,打破聚會場景中“眾口難調”的局面,而潮汕牛肉火鍋菜品相對較少,與菜品豐富、麻辣鮮香口味的火鍋對比起來吸引力不足。

    長期來看,潮汕牛肉火鍋還能繼續保持在餐飲市場的江湖地位,并逐漸從品類符號轉變成一種飲食文化符號。而在這個過程中,有潮汕背景沉淀、積極求變的頭部品牌,持續奔跑的耐力更足。

    03

    小龍蝦

    經營慘淡,超級網紅淪為商場“棄兒”

     

    猶記得,2015年前后,小龍蝦區域品牌涌現,大量資本注入小龍蝦品類市場;到2018年,進入井噴式爆發階段,堪稱“超級網紅”,一些品牌也被商場引進。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可誰能想到,高峰之后便是低谷。2019年,小龍蝦市場一片冷清。2020年疫情重擊之下,小龍蝦品牌,幾乎在商場絕跡,成為海鮮(河鮮)品牌中的“關店大王”。

     

    其中,麻辣誘惑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失意者之一。

     

    高光時刻,麻辣誘惑在全國擁有30多家直營店,部分進駐購物中心。旗下子品牌熱辣生活共計完成3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3億元。而到了2019年底,麻辣誘惑被爆出資金鏈危機,負面消息不斷,引發大規模關店;2020年疫情之下,門店持續關停,所剩無幾。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圖片來源:
    麻辣誘惑官方微博

    小龍蝦品類為何迅速從大好“錢途”步入一片蕭條?主要原因在于:


    多方勢力入局,競爭格局復雜:大大小小的街邊餐飲店、電商平臺、餐飲供應鏈公司、直播達人等,搶食者多如牛毛,不斷壓榨線下商場門店生存空間;


    供應鏈不完善,經營風險大:“看天吃飯”,存在季節性痛點,價格不穩定,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制約小龍蝦餐企的規模化發展。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多元化發展、弱化小龍蝦屬性、“以零售化為主,餐飲堂食為輔”,這些是新的方向。如靚靚蒸蝦,在2020年3月底開展外賣服務,實現自救。

    04

    冰淇淋

    二八效應明顯,被新茶飲、烘焙打劫

    2020年,冰淇淋品牌整體開關店比僅為0.35,劇烈收縮;65%的品牌僅有新關店、無新開店。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最慘烈的要數冰淇淋網紅“愛茜茜里”,作為一家進入中國15年的意大利品牌,主打“低卡健康”,中國內地開店數一度超過200家。

     

    但在2020年,愛茜茜里陷入全面閉店漩渦。為了用完預付卡的余額,甚至有消費者穿越半個上海到最后一家直營店消費。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圖片來源:
    愛茜茜里官方微博


    而縱觀整個冰淇淋品類,不難發現:“二八”效應明顯。

    DQ冰雪皇后、哈根達斯等品類龍頭,基于品牌效應及經營能力,靈活調整戰線,收縮經營不善店面同時,新店也持續在增,在行業“關店潮”中堅挺;而愛咪歐凍酸奶、庫克山冰淇淋等其他品牌,困于能動性差,2020主旋律是關店。

     

    細究冰淇淋變局背后,可看出隱藏其中的2個要點:


    品類存在天然“硬傷”:消費周期短,每年的銷售周期只有6個月甚至更短;以隨機消費為主,消費者忠誠度低;多數品口味雷同,辨識度低;高卡甜食,與當下“健康飲食”的消費趨勢存在一定相悖;


    被新茶飲、烘焙跨界打劫:近一兩年,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好利來等掀起“冰淇淋運動”,花式聯名,創新新消費場景,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搶食傳統冰淇淋品牌市場份額。冰淇淋的競爭,變成了休閑餐飲不同品類的橫向競爭。

    未來,冰淇淋品牌要想在商場存活下來,亟需在消費場景及產品創新方面多下苦功。

    05

    抹茶

    深陷“關店潮”,一蹶不振

    2020年,關店潮席卷抹茶品類,品牌整體開關店比0.12,哀鴻遍野。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近幾年,“新茶飲”運動如火如荼,抹茶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存在——高顏值、自帶流量,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天然咖啡因比奶茶、咖啡健康。

     

    抹茶品類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14-2017年間,無邪日式甜品、甘兔庵、宇治茶鋪、西尾抹茶、36MATCHART、關茶等一大批抹茶專門店崛起,在商場開出數百家門店,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2018年獲得了數千萬A輪融資的關茶,熱度頗高。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關茶產品圖  圖片來源:
    關茶官方微博

    可如今,這些品牌茍延殘喘,大批關店。2020年,無邪日式甜品、甘兔庵、宇治茶鋪在標桿商場關店數量均超過10家,損失慘重;風光一時的關茶,線下店只剩1家,轉戰線上

     

    消費者對抹茶專門店逐漸冷靜,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原因:


    天生是“配角”,難當大任:抹茶的本質屬性是一種食品添加原料,多以“配角”出現在甜品、飲品等食品領域,難以一己之力撐起一個大品牌的發展;


    客單價過高,消費頻次低:客單價在35-60元區間,遠高于常規休閑餐飲品類,大眾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在高價格帶,又有眾多高端飲品品牌競爭。

    抹茶冰淇淋是冰品的常規款,但抹茶專門店卻在飲品市場一蹶不振。高消費力客群數量不少,且消費升級趨勢下,小眾市場不一定就沒有機會,歸根結底在于抹茶研發成本高,品牌對產品研發投入不足,最終導致平庸的產品缺乏吸引力。

    06

    舒芙蕾

    “死傷”慘重,品牌大潰敗

    2020年,舒芙蕾品牌整體開關店比0.11,“死傷”慘重。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舒芙蕾起源于中世紀的法國,之后風靡于日本,也被稱為日式舒芙蕾班戟(Souffle Pancake)。

    不同于美式松餅、法式舒芙蕾,日式舒芙蕾高顏值,造型多,口感輕柔,延展性強。

     

    2017年,舒芙蕾進入香港、臺灣市場后,受到時下年輕消費者、美食博主、網紅的追捧,人氣不斷攀升,隨后在內地市場掀起熱潮,成為烘焙界新網紅。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 圖片來源:
    芙蕾小姐官方微信

    各種主打舒芙蕾的烘焙品牌崛起——芙蕾小姐、ZZ.SOUFFLER、鮮の芙蕾等,積極擴張,搶占市場。這些品牌在客流、銷量、拓店速度上表現不俗:


    • 芙蕾小姐,2018年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首店位于杭州大廈501,平均日客流量達到3萬,第一周營業額超過8.4萬元,曾揚言一年拓店1000家。


    • ZZ.SOUFFLER,2018年在廣州北京路天河城百貨開出品牌首店,19平米的小店,每周能賣出1W份的舒芙蕾。


    • 鮮の芙蕾,曾在100多天時間內,在全國拓展100家門店,覆蓋全國18省、45市。

    太慘烈!這6大餐飲品類正從商場消失

    ◎ 芙蕾小姐門店圖  圖片來源:品牌官網

     

    好景不長,2020年舒芙蕾專門店在標桿商場“大潰敗”——鮮の芙蕾關店近40家,ZZ.SOUFFLER關店超20家,芙蕾小姐、I LOVE YOU DESSERT BAR等玩家大舉收縮戰線

     

    為吸引消費者,舒芙蕾品牌們沒少下功夫:從產品到門店,顏值頗高,滿足少女心;選址通常在商場B1、1層,客流量大;品牌創意營銷動作不斷……

     

    可又拼顏值又拼實力的舒芙蕾,怎么就被市場拋棄了?


    “眼球經濟”生命周期短,網紅感快速降溫:舒芙蕾如同臟臟包、臟臟茶等,都是典型的“曇花一現”的單品,新鮮勁消退后,如果沒有新亮點,就很難繼續下去,被新的“后浪”所替代;


    產品力弱,留不住回頭客:雖然舒芙蕾產品顏值是很高,但造型容易倒塌,持續時間不長,且消費者普遍反映“太甜”“太膩”,價格也不算便宜,注定其只能作為茶飲店或烘焙店的一個單品存在。

    當品類紅利消失的時候,能不能完成從人氣熱度到品牌認知的轉化,建立自己的壁壘是關鍵。





    每個餐飲品類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曾經萬人追捧的當紅炸子雞,如今可能已經銷聲匿跡;而原本默默無聞的品類,可能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悄悄醞釀崛起。

     

    但流行是個圈,奄奄一息的品類隨時可能以另一種面貌王者歸來。身處于消費者喜新厭舊、充滿不確定性商業世界里,品類的流行難以預測,但過硬的實力從來都是反脆弱的利器。

    -END-

    來源 | 贏商云智庫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抖音美團終有一戰,上線團購展開正面交鋒

    • 太二VS海底撈的深度對比分析,揭秘高翻臺率原因!

    • 青團、黃燜雞米飯又刷屏了,地方美食如何破圈走向全國?

    • 持續火爆!從網紅到長紅的品牌都有哪些秘訣?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13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28日 11:15
    下一篇 2021年3月28日 11: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