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道經典的京魯家常菜,醬香微甜,雞肉軟嫩、桃仁酥脆。
制作流程:
1、先將去皮核桃仁150克入低溫油炸至淺金黃色。(桃仁后熟現象嚴重,即出鍋后繼續成熟,所以加熱時要欠一點。)
2、雞腿肉200克切丁,上漿后滑至八成熟。
3、鍋下底油燒熱,下入加工好的北京黃醬40克、白糖25克翻炒均勻,烹入蔥姜水、料酒小火炒至濃稠,下入雞丁、核桃仁大火翻裹均勻,即可出鍋入盤。
制作關鍵:
很多廚師炒出的雞丁桃仁剛出鍋時挺好,但一會兒就“原形畢露”,所以檢驗此菜成功的標準是雞丁、桃仁外面裹的醬料是否會往下流淌。
要想成功,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黃醬和白糖的配比要適宜,一般來說,一份菜用40克黃醬、25克白糖。糖若多了,醬汁會變稀,而且口味過甜。
其次,炒醬火候也關乎成敗。一定要把醬料炒得跟勾過芡一樣粘稠、黑亮,否則也容易流淌。當然,調料與主料配比也要適宜,料少醬多,上桌后自然也會出現往下流淌的情況。
制作:郭新軍
此菜不用任何香料,只取草菇和雞腿的原始味道,通過長時間加熱激發鮮香。
制作流程:
1.雞腿兩個去骨后剁成塊。干草菇洗凈,入開水泡透之后撈出,原湯留用。
2.雞肉塊擠干水分后加入白糖6克、醬油5克、鹽4克、味精3克、蔥姜末少許、花生油15克、高湯50克、水淀粉適量拌勻,然后放入草菇及草菇原湯50克拌勻,納入碗中,無需覆膜,上蒸箱旺火蒸40分鐘(雞塊因有花生油、水淀粉的保護,所以不會蒸老),取出盛入盤中即可上桌。
制作關鍵:
1.因雞肉本身會出油,所以拌制時不要加過多花生油,否則太膩。
2.水淀粉的作用是鎖住肉塊里的水分,以免蒸后口感發干,但用量無需太多,否則肉塊發黏。
3.高湯、草菇原湯用量也不可太多,納入碗后底下有薄薄一層即可,這層湯在蒸制時起到為雞塊“輸送”水分和味道的作用。
4.一定要加少許草菇原湯,這樣蒸后雞肉有一股濃郁的菌鮮。
制作:許菊云 土豆和藕提前鹵熟,搭配擂辣椒同炒。辣椒擂過之后水分盡出,鮮脆好吃,也為菜肴添入一抹獨特的清香。 批量預制: 藕2500克、土豆2000克洗凈去皮,分別改刀成片,放入咸鮮味鹵水中鹵30分鐘,撈出后按藕片170克、土豆片130克的分量分裝入碼斗備用。 走菜流程: 1、凈鍋炙透,下入本地螺絲椒(用刀背拍成大塊)280克,加鹽10克,開小火用勺子邊翻炒邊擂擊辣椒,擂擊的過程持續約一分半鐘,待清香味溢出、水分全部析出即可。 2、鍋入豬油150克燒至六成熱,下紅椒片10克、大蒜子5克煸香,下入擂好的辣椒,放入一份鹵好的藕和土豆片,調入長康陳醋、海天金標生抽、龍牌醬油各4克、鹽、蠔油、味精各2克,翻勻出鍋即可。 制作關鍵: 螺絲椒必須在走菜時現擂,不能提前預制,以免久置出水變黃,影響賣相和口感。 制作:史增龍 作為經典魯菜的代表之一,爆炒腰花一直為業內同行津津樂道,并且擁有極其堅實、廣大的群眾基礎。可這道每家餐廳都在賣的老菜,為何在“閆府”能做出日均銷售276份的奇跡?小微覺得,這應該與腰花烹飪全程不見水、改刀后放油和淀粉養制的獨特處理手法有很大關系。 制作流程: 1、豬腰剝掉表面的薄膜,無需沖水。 2、從中間一剖為二,片去腰臊。 3、先將菜刀傾斜45°,每隔4毫米打上深至豬腰3/5的斜刀。 4、然后旋轉90°垂直下刀,每隔3毫米打上深至豬腰4/5的直刀。 5、順著直刀方向將腰花剁成小塊。此處應注意:斜刀淺、直刀深,腰塊才能翻花;刀印若隱若現,腰子似斷非斷,爆炒后腰花才能如麥穗般綻放。 6、將腰花放入盆中,加色拉油抓勻。 7、再倒入淀粉繼續抓拌均勻,放于一旁養制。 8、養好的腰花。 9、醋、紹酒、淀粉、老抽、鹽兌成腰花汁(共90克),加韭菜苔拌勻。 10、鍋入寬油燒至九成熱,離火下入養好的腰花,用筷子迅速撥散,立刻撈出瀝油。 11、鍋留底油燒至六成熱,下入蔥末、蒜末各5克爆香,放入山藥片60克翻勻,將鍋拉離火口,下入腰花,將鍋重置火上,烹入腰花汁。 12、大火顛翻三次即可出鍋。 制作:李浩
制作流程:
1、花蛤1000克提前放在清水中吐凈泥沙,將其冷水下鍋,待水燒沸、花蛤剛剛開口即可撈出瀝水。
2、鍋入色拉油400克燒至五成熱,下蒜片20克、姜絲10克、蔥段8克炸至香氣逸出。
3、撒干辣椒段20克、混合辣椒粉45克炸至辣椒香氣四溢,調入鹽8克、白糖5克、白胡椒粉少許燒至八成熱,倒入花蛤快速翻炒,邊淋濕淀粉邊顛鍋至油汁濃稠、包裹著每一個花蛤即可走菜。
混合辣椒粉:
干二荊條辣椒、干紅小米辣、陜西新一代辣椒按照2∶1∶1的比例,入凈鍋炒至干香,然后打碎成粉末,每500克加韓國辣椒粉150克拌勻即成。
制作關鍵:
炒制花蛤時油與料的用量為1∶2,勾芡后湯汁變得粘稠,包裹著每一塊花蛤肉,盤中不見一滴油但色澤非常紅亮;蛤肉未經二次水煮,肉質鮮嫩爽滑,口感油潤卻不油膩。
制作:黃威
制作流程:
1、圓茄子400克去皮,切成厚片,在上面打淺一字刀,再改成菱形塊。
2、鍋下寬油燒至八成熱,下茄子片快速炸香,撈出瀝油。
3、鮮毛豆100克煮熟。
4、米醋15克、白糖8克、生抽6克、姜汁、料酒各5克、鹽4克、味精3克、胡椒粉3克、水淀粉15克調成芡汁。
5、鍋留底油燒熱,倒入料汁熬開收濃,下茄子片、毛豆粒大火翻勻,起鍋裝盤即成。
制作關鍵:
1、一定要選圓茄子,其肉質細嫩緊實,而長茄子肉質松散,不適合制作此菜。
2、茄子片不能切太厚,否則炸不透。
制作:張翔
原料:
宰殺治凈的兩年半公雞一只(毛重約5斤),高湯2千克,薄皮皺辣椒(可用普通薄皮青椒代替)250克,豆油250克,紅尖椒段100克,拍姜、拍蒜、馬蹄蔥白各50克,花椒10克、八角2顆。
調料:
米醋400克,土醬油200克,味精20克,鹽5克。
制作流程:
1、公雞斬成40克左右的大塊;薄皮皺辣椒改刀成大片備用。
2、凈鍋下豆油燒至四成熱,煉去生油味,放入拍姜、花椒、八角略炒出香,倒入雞塊中火煸炒5分鐘,待雞皮微微皺起后烹入米醋,快速翻炒均勻,醋香味逸出后調入土醬油,添入高湯,大火燒開,改中火煮約10分鐘,下入紅尖椒,開大火繼續煮至湯汁減半、較為濃稠時下入薄皮皺辣椒、拍蒜、馬蹄蔥,大火煸炒收汁,放入鹽、味精翻勻,加入香菜后裝盤即可上桌。
制作:劉學興 老咸菜是一款頗受膠東食客喜愛的家常原料,用其搭配鮮八帶,再加面粉、雞蛋混合,入鍋一煎,香味立即被激發出來,成菜鮮中帶脆,十分美味。 原料: 老咸菜300克,八帶150克。 調料: 雞蛋2個,蔥花30克,面粉30克。 制作流程: 1、老咸菜切成細絲,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以去除一部分咸味,撈出擠干水分;八帶洗凈后下入沸水(水中加鹽入底味)中,開鍋后再煮5秒至七成熟,撈出控凈水分備用。 2、咸菜絲納盆,下雞蛋、面粉、蔥花混合。 3、加入八帶,用手抓拌均勻。 4、平底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原料,用筷子撥散使其平鋪于鍋底。 5、小火煎至表面金黃即成。 制作:袁野 將豬軟骨切成小塊,加蒜油、黃貢椒醬拌勻,蒸熟后筋道耐嚼、蒜香馥郁、回口微辣。 制作流程: 1.豬軟骨(位于肋排的最前端,每頭豬一般可取500~700克左右)剁成2厘米見方的塊,加少許食用堿水浸泡30分鐘,撈出放在細流水下漂凈堿味,按照每份600克的標準分裝入袋,冷凍保存。 2.取豬軟骨一包解凍,納盆后加蒜油30克、黃燈籠辣椒醬5克、家樂雞汁5克、鹽3克、味精3克、蠔油少許、淀粉適量,抓拌均勻后鋪入盤中,上方再均勻澆入一圈蒜油,送進蒸箱旺火足汽蒸18分鐘,取出撒蔥花、紅椒末點綴即成。 制作圖示: 1、豬軟骨塊納盆后加蒜油、辣椒醬、雞汁等。 2、再放淀粉抓勻。 3、將腌好的豬軟骨塊鋪入盤中,再淋一層蒜油,蒸18分鐘即成。 蒜油: 1.大蒜20千克洗凈后剁碎、脫水,取7千克放入干凈無水的盆中備用。 2.鍋入色拉油9千克燒至六成熱,將剩余的13千克蒜末分4~5次下入熱油,每次炸干水分至顏色金黃時撈出,直至將剩余蒜末全部炸干撈出,將鍋中熱油澆入盛有生蒜末的盆中攪拌均勻,再倒入炸好的金蒜攪勻,添鹽150克、味精150克、雞汁100克拌勻即成。 制作:耿小平 這道菜看起來像燴的,實際上卻是拌的——牛腩肉生煸至熟,土豆條高壓入味,走菜時只需將這兩種原料混合拌勻即成,高效便捷。 生煸牛肉制作: 1、牛腩肉2000克洗凈,冷水入鍋飛透后撈出,改刀成小拇指粗細的條。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改刀成圈的托縣辣椒(這種辣椒產自內蒙古,香而不辣)150克、花椒40克、八角30克、小茴香15克炒香,下入牛肉條煸炒均勻,加蔥片、姜片、蒜片各40克,調入醬油60克、醋50克,放少量高湯,保持中小火將牛肉煸熟、湯汁收干。 高壓土豆條制作: 選用內蒙的紅皮土豆(淀粉含量高)1500克,洗凈去皮,改刀成筷子頭粗細的條,放入高壓鍋中,添牛骨湯浸沒原料,調入適量鹽、胡椒粉、醬油,上汽后壓2分鐘至熟。 走菜流程: 取生煸牛肉100克、高壓土豆條200克拌勻、裝盤,點綴香蔥5克即成。 制作:亓淑平 此菜以“煨”的技法制作,提前將主料加入香糟汁放進保鮮冰箱浸泡2小時以上,然后再調入香糟汁,通過慢火加熱,把糟香融入主料中,成菜香氣透骨。 制作流程: 1、東海大帶魚一條約800克治凈改成段,打上斜一字刀,倒入香糟汁提前浸泡2小時。香菇泡發后豎切成片,竹筍切成薄片。 2、香菇、竹筍入沸水焯透,倒入漏勺中控水。 3、鍋下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帶魚塊炸至金黃色,起鍋倒入盛香菇、筍片的漏勺中控油,同時以熱油沖燙輔料,去掉其多余水汽。 4、鍋留底油燒熱,下八角1個、白芷3片炸香,加蔥姜蒜片共5克煸香,加入香糟汁25克,調入糖色10克、料酒5克、米醋3克,加入清毛湯500克,調入適量鹽、雞汁燒開,打出料渣后倒入帶魚塊中火燒開轉小火煨透,大火將湯汁收至粘稠似勾薄芡一般時,淋明油、出鍋裝盤即可。 香糟汁: 香糟泥倒入盛器,加入花雕酒或料酒攪勻浸泡一晚,第二天過濾掉渣滓即成香糟汁。 制作關鍵: 1、調入糖色一方面可為帶魚上色,另一方面具有祛腥提香的作用。 2、調米醋也是為了給帶魚祛腥,用量不可太大,否則會掩蓋糟汁的香味。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