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案例,是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的,今天說說昨天文章案例中可圈可點的地方:
第一,把店開小。這一點其實不僅僅是老板說的咖啡店,很多生意都這樣,除非有些生意一定是需要大的地方,即便如此,我也建議在能接受的范圍內盡量做小。
這背后的邏輯是啥呢?就是投入和成本的考量。老板說:
換了一個不到一百平的小店。轉為小而美的模式。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大店和小店的凈利潤幾乎是不分上下的。甚至利潤相對更高。因為房租便宜,人員配備也不需要太多。
這樣的經歷也發生過在我的身上。我會經常提及我的第一家店,就是一個失敗店的范本。那個店屬于大店,投入70萬,營業額最高的月份做了25萬左右的營業額,剩下多少錢呢?大約也就兩萬五左右。后面在小城市開小店了,一個6平方的店,當時最好的月份做了5萬左右的營業額,凈利潤還超過兩萬五。小店的投入不超過6萬。
你想想,對于新手來說,管理哪個店容易些?當然是小店;投資哪個店劃算些,也當然是小店。
第二,還讓我佩服老板的一點是,她選址居然花了一年半時間。這不是單單時間的問題,而是老板心里有標準,而且堅持了標準,不找到合適的店鋪決不妥協,絕不將就。
制定原則不難的,但是堅持原則很難。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原則是死的嘛,人是活的嘛,感覺原則就是用來突破的。如果這樣,原則還有什么用?引申開來,這樣的人說的承諾就是廢話,所謂的誠信就無從談起。
我常說,一個適應自己產品,適合自己策略,自己實際情況的店鋪是很難找到的,就跟大海撈針一樣難,一定要精挑細選,用時間來換空間。找不到合適的鋪子怎么辦?那就先不開啊。有些老板選址一個月沒找到就覺得要崩潰了,其實大可不必,有些人選址幾天就搞定,除非特別好的運氣,否則就是苦在后頭。
第三,做事先考慮失敗,而不是勝利。
老板說:“處處以失敗為假設前提,其思考,分析,判斷,謀劃,決策,都是圍繞避免失敗,減少代價,立于不敗之地,然后用計,等待,一戰而定。”
同一件事情,你覺得“一定成功”和你覺得“可能失敗”,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結果也可能完全反過來。原因就是背后的準備工作和做事方式不一樣。以成功為導向,看不到一件事情的風險,甚至故意忽略問題的存在,那相對應的應對措施不可能想到。但是,凡事都有概率的,你說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偏偏就發生了怎么辦呢。
所以,開店的時候,如果你還懷有敬畏心理,覺得自己不是那么神機妙算,覺得市場有風險,認為自己可能犯錯,那就應該以失敗為假設前提,當問題真的發生時,措施可以一個個搬出來應對,做到游刃有余。
最后說說我不太認可的話,老板說:沒有平臺,沒有團隊,盡量不冒風險做實體,甚至根本別談做生意。
這個不敢茍同,誠然,有好的平臺,有好的團隊,開店也許會更加得心應手。但我想說的是,平臺和團隊只是開好一個店的條件之一,平臺和團隊既非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這個在現實中很容易找到反證,有很多老板沒有平臺沒有團隊,夫妻店也開得很不錯,我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有兩年時間,都沒有招聘員工,就我和我老婆。想來想去,那兩年反而是我這些年最愜意的兩年,那時我們每周還閉店休息一天,也是那時生了寶寶,買了房子買了車,人生大事都是那兩年完成的。
窮有窮的玩法,草根有草根的生存法則,如果等所有條件具備了才開始奮斗,那奮斗本身就無意義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我們的人生才有希望。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