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90%的“大廠人才”,在茶飲品牌待不到1年就離職?

    上周又有一個老板說,從阿里請來一個運營負責人,在公司待了不到6個月就離職了。

     

    最近3年來,茶飲老板都在從BAT、百勝、麥當勞、星巴克找人才,甚至通過獵頭去挖……

     

    但80%~90%的“大廠人才”都在一年內離職,這是為什么?

     

    茶飲品牌如何用好“大廠人才”?

    我們所說的“大廠”一般分為兩類:一種BAT互聯網公司,連鎖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或者數字營銷方面大多青睞這類公司的人才;另一種是百勝、麥當勞、星巴克連鎖體系,在運營管理方面輸送的人才比較多。

    這兩類人才去到飲品企業,尤其是以加盟連鎖為主的企業內,為什么干不成、留不住?
     
    實際上面兩類人,都能夠幫助企業走向精益管理,而造成這種“好不容易招攬來大廠人才卻留不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 一是餐飲連鎖企業的老板們對人才的預期過高;

    • 二是企業整體職業化的基礎配套嚴重不足。

     

    先降低對“大廠人才”的高期望

     

    很多品牌創始人對人才產生價值的預期非常高,一般能夠有想法找大廠人才的企業,實際上已經開始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規模了,創始人經歷了一段快速成長的歷程。

     

    在這種經歷過快速發展歷程的企業,創始人絕大部分在企業內是“一言堂”。

     

    企業可能經歷了一年會有2倍、3倍、5倍甚至10倍的業績增長,老板的信心自然非常強,對于后續發展中的預期比較大,對于新引入的人才也有如此的期望。

     

    但應該看到的是,這些高速增長其實大部分都是市場紅利導致的,紅利期過后,就只能夠平穩增長,甚至還會有些下滑,這都是正常現象。

     

    這個時期引入“大廠經理人”,一是自身有著更加遠大的夢想,二是對這些“大廠經理人”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甚至希望能夠達成自己創業時期的成長速度。

     

    在這樣的預期之下,對于雙方都是極大的挑戰。因為在紅利期,企業發展可以一路狂奔,而發展到瓶頸期或者市場競爭加劇,不是練內功就是重新試錯,更需要定力,更需要認清自己缺失的是什么。

     

    有些老板就看誰是大廠的、誰背景好,我就相信誰,對“大廠人才”存有極高的期望,這種預期就是大廠人才“干不成、留不住”的底層原因。

     

    所以,飲品連鎖品牌如果要引入“大廠人才”,第一要注意的是預期目標先需要確定好。

     

    并且在首次溝通時,最好是直接明了地說出來。不要僅僅只說方向,一定要有一個短期、中期相對精準的預期目標的溝通。

     

     


    提高公司整體的“職業化水平”

     

    一個現狀是,大部分餐飲連鎖品牌,職業化體系的建設非常落后,職業化程度提升空間巨大。

     

    曾經有一個連鎖品牌,有近千家門店,一年幾十億收入。但每家門店的加盟商必須是認識老板的,除老板外,任何人沒有權限批準新加盟店的合約。

     

    也就是說這近千家門店,全部是老板一個人核準的。加盟商如果不認識老板、或與老板不相熟,就是有再好位置的門店資源和管理團隊,都沒有辦法加盟。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案例,但基本能夠說明行業的職業化程度。

     

    而大廠之所以是大廠,就是因為其職業化程度足夠高,能夠通過體系來復制業務與團隊,不是完全依靠某一個人來支撐業務。

     

    “大廠人才”能夠快速獲取各種資源和能力,也非常清晰短、中、長期的具體工作目標。可以說很多大廠的員工更像螺絲釘,而不是一把瑞士軍刀。專業程度相對會很高,但綜合能力上會要低很多,比如大部分的運營管理人員在運營管理的專業上非常強,但對外的社交能力會弱很多。

     

    專業的職業化人才,遇到落后的職業化體系,勢必“水土不服”。這也是大廠人才留不下來的主要原因。

     


    怎樣讓“大廠人才”留下來,還做出成績?

     

    1. 把握好引進“大廠人才”的時機

     

    上文提及過連鎖發展的不同階段,在探索期和驗證期,適合用原生的有基層經驗和綜合能力的伙伴來完成。

     

    到了快速拓展階段和穩定發展階段(特別在穩定發展階段),這個時期開始有必要用到大廠專業人員的專業能力。

     

    2. 以最終結果來定義“信任”

     

    創始人的信任邏輯,要以結果來定義信任,而不以對人的熟悉程度來定義信任。

     

    企業是一批人開展有成果的商業活動,最終的收益大家一起分享的團體。所以我們要以結果來定義對人的信任,只要他的工作有結果,能夠達成最初確定的目標,那就增加這個人的信任程度,不斷放寬他的權限,這是創始人首先需要突破的隱形配套設施。

     

    特別對于創始團隊在認知邊界之外的工作,比如現在的數字化轉型,這是一個極為專業的事情,目前有這個認知的創始人非常少。這里需要給予新引進的大廠人才更多的信任。

     

    3. 有一套職責目標和激勵辦法

     

    有清晰的工作目標確定、職權范圍和激勵體系。

     

    這一點創始人們都比較容易清晰,主要是看如何確保落地。

     

    4. 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給人才

     

    大部分的時候,只可能招聘到一兩個大廠專業人才來到公司,沒有太多可能讓所有的團隊全部改為大廠人員,不管是成本還是團隊融合(和創始人的融合、和原生團隊的融合)都會有巨大的挑戰。

    “大廠人才”也需要適應企業內部的文化,需要深度了解公司的運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5. 承諾了必須做到,才有可能留下人才

     

    兌現所有的基礎承諾,做不到的承諾一定不要說出來。大廠專業人員對于承諾必達是非常嚴謹的,可以不承諾,但承諾了必須要做到,這樣才有可能留下專業人才。

     

    “大廠人才”已經被大廠培養出來了,我們在感謝大廠的同時,更要想清楚如何讓人才和飲品企業自身融合,快速發揮他們的價值,為品牌創造新的增量價值。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慧運營創始人陶承睿供稿

    爆款檸檬茶研發課來了!掃碼了解詳情:


    茶飲店低成本獲客實戰6講:

    飲品店人員管理12講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81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5月31日 11:08
    下一篇 2021年5月31日 11: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