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的書雖不少,但不是小說就是一些專業領域的書籍。對于《豐田思考法》這類寫單個企業的書,我很少接觸。
通過兩個星期的拜讀,我發現書中的內容和我從事的工作有很多互通的部分。讀著讀著,自己不知不覺受到書中觀點的啟發與指引,被它深深吸引。
書中首章提到“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句話。對于我們來說,這句話是能指引進步的風向標,是在不斷追求中獲得更好的進步的催化劑。
書中對問題定義為:“應有狀態”與“現狀”的差異。有差異,就會有矛盾;有矛盾,就必須去解決,然后再分化出新的矛盾。不斷解決問題,不斷產生進步。所以,不能怕問題,有問題,才會有進步。
我們要提高對“應有狀態”的理解,因為你對“應有狀態”理解的水平直接體現“現狀”差異的大小,從而影響你對問題的判斷層次。
《豐田思考法》中,解決“大問題”時通常按8個步驟完成:明確問題→把握現狀→設定目標→找出真正的原因→建立對策計劃→實施對策→確認結果→固定結果。這是一個完整的閉環管理模式。
當然,并不是任何問題都需要嚴格按照這8個步驟去執行,否則就成了教條主義,照著葫蘆畫瓢了。所以,對于“問題”,我們也需要因人而定,因事而為。
這和我們平時的樓面服務工作非常契合。我們平時的工作是這樣的:發生客訴(出現問題)→給出可行處理方案→執行→完成。
當然,這是之前的模式,我們也在不斷創新。我們現在的工作又多了提升服務員響應顧客意識、提高服務培訓質量、詢問餐后體驗、餐后糖果點心等。我們想通過一些預防措施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
現在,我們還準備在工作完成后,對顧客進行調研收集意見,并在開會的時候進行解決,如果同事有更好的改善方案也可以進一步實施。這是值得提倡的,因為每個人看到的方面不同,所以會有很多不同的問題點,這就是全員管理,這不就是書中的真實情況嗎?人人都有責任去把一件事完善并做好它。
工作幾年的我似乎漸漸的養成了一定的職業性,我工作的時候既要保證自己工作安全又要保證所有工作設備和其他人員的安全。因此,我們需要提高安全意識,按標準操作。因為只有提高自我才能以“應有狀態”面對工作。
更好地完善工作流程、規章制度并不是在約束我們,而是為工作更有序地發展,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常問“為什么”不是壞事,多想想“能不能更”。這不是空想,我們只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為公司盡一份力。
《豐田思考法》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三個觀點。
觀點一:“整理與整頓的必要性”。其規則是“給物品固定的位置,以及不在辦公桌上擺放今天用不到的東西”。
此處的物品指不僅僅是實際的工具,電腦中的各類文件也同樣適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東西很多,如果每件都擺在桌面,找起來會非常困難,這也是對時間的浪費,效率也會降低。通過整頓,我們給物品賦予固定的位置,并標識好每個物品的數量以及規格,即使自己不在,其他人也可以快速找到必要的東西。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用完的物品盡快歸位,保證桌面(物品擺放)的整潔,保證下一次使用時可以快速找到,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觀點二:“橫展及留下書面總結的重要性”。在一個項目上犯過的錯誤,吃過的虧;一方面應該形成書面文件,留下有效的問題解決辦法;另一方面應該馬上排查同類項目有無相同問題,消除潛在隱患,避免相同問題的再次發生。
這主要是在會議上使用廣泛,所以在任何會議上,我們都需要有會議記錄,這樣下次會議才能進行復盤。
觀點三:“建立規范與標準的重要性”。所謂標準,就是技術與流程知識庫的統一,員工需要按照規范的流程或者技術標準要求來執行,才能高質量完成工作,是“讓任何人都能夠做到事情的制度”。
正因為有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將工作的品質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新人入職時,也可以從知識庫中,快速獲取正確做事情的方法。
解決問題永遠沒有盡頭,解決問題也會帶來進步與創新,所以發現新問題的時候,請勇敢大聲地說:“太好了,又有問題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