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解決餐企的主要矛盾?我從“三灣改編”里找到了答案

    文 | 職業餐飲網特約作者 楚劍

    導語:
    勞資矛盾對于大小餐企來說一直是個難題,怎么解決?下文是職業餐飲網特約作者楚劍通過學習“秋收起義”失敗后的經驗,找到了
    解決這一矛盾的最佳方法——做到上下平等。那如何做到上下平等呢?文中這3招你可得學會了。

    我們在談論企業這樣那樣的問題時,總是說出企業的一大堆問題。但是我們抓住根本問題了嗎?抓住主要問題了嗎?只要根本問題和主要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很容易解決。

    既然是矛盾,那就有矛,也有盾,也就是有對立的兩面。我們都知道企業有一大堆問題,但很少有人思考過:矛盾來自對立的兩面。

    矛盾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我們這里主要討論民營餐飲企業的主要矛盾。

    餐飲企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在民營企業里,作為勞動者一方,被資本者一方所雇傭。資本方與勞動方的關系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互相依存的關系,也是互相對立的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勞資矛盾,就是企業的主要矛盾。

    互相依存是指雇傭方即資本方只有依靠對方才能創造物質財富的收入,被雇傭方即勞動方則需要依靠對方謀得生活來源的收入。

    互相對立是指勞資雙方利益上的不一致,利益不一致就出現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這種利益不一致和收入不平衡就是勞動方與資本方的對立。不過,這種對立不屬于對抗,因為國家通過立法保證勞動方的權利和基本收入,就是為了避免勞資雙方由對立變成對抗。

    當然,如果企業利益分配完全平衡,資本方就缺乏動力做企業,企業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也就是說,只有資本方的利益大于勞動方的利益時,資本方才有動力做企業。因此,企業利益分配不可完全平衡,應該保持一種相對平衡或準平衡狀態。




    案例一:西貝創始人為何痛斥員工不能吃苦?


    2021年1月,西貝公司創始人在視察本公司的一家門店時,發現服務員不撤臺而痛斥服務員。從這件小事可以知道:該企業沒有解決好企業的主要矛盾。

    作為企業創始人,因為沒有參與撤臺而直接指責門店服務員,這是錯誤的做法。服務員是否有錯,有店長負責。創始人應該指責的是公司總經理,然后總經理確認店長是否有責任,如果是分工不明確,主要責任在總經理,而不是店長。

    通過這個案例,不難知道:該公司總經理缺乏解決企業主要矛盾的能力。或許有人說:人家有解決根本問題的能力呀!不對,解決企業根本問題的是創始人,與總經理關系不大。

    好了,既然我們知道了企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那接下來就談論如何解決主要矛盾的問題。

    如何解決餐飲企業的主要矛盾?

    如何解決餐飲企業的主要矛盾?

    我們可以先回顧一段真實歷史即發生在1927年9月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一支4000余人的武裝力量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一次武裝起義。在國民革命軍即舊軍隊內部里,上層代表的是資本家和地主,下層代表的是工人和農民,上層和下層雙方因為根本利益的對立,加上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公開背叛工農,雙方由對立發展為對抗,即代表下層的一方在中共領導下向代表上層的一方發動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后,起義軍僅剩余不到1000人,當起義軍退到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起義軍領導人毛澤東為了解決舊軍隊遺留下來的官兵不平等的矛盾,將這支軍隊進行了改編。改編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軍隊內部實行“官兵平等”。這也是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一大法寶。
    將“官兵平等”這一法寶引用到企業就是:上下平等。這就是解決餐飲企業主要矛盾的最佳方法。

    如何做到上下平等呢?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并便于企業踐行上下平等,筆者以個人的親身經歷為例加以說明。

    多年前,筆者接受北京某酒樓邀請,擔任該酒樓總經理。當提出解決企業根本矛盾的方案沒有被采納后,筆者不得不將重點放在解決企業的主要矛盾上。筆者上任后與員工同甘共苦,不搞任何特權,并通過貼近員工、尊重員工和獎罰公平,贏得了創始人和員工的認可。這里列舉在該店發生的兩個實例加上筆者在北京另一酒樓任職的一個案例一并說明。

    1、貼近員工。工作之余與員工多聊家常

    貼近員工就是將自己置身于最底層員工的工作與生活。

    作為企業高管,早上見到員工時,應主動說一聲“早上好”,特別是面對年齡大的員工時,更要如此。管理者的主動問候等于無意中走進了員工的圈子。當然,要更進一步走進員工,還需要與員工在工作之余多聊聊家常,并了解員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可以拉近上下級之間的距離。筆者在餐飲企業任職總經理期間正是這樣做的。




    案例二:領導與下屬吃飯,要主動買單


    一個夏天的晚上,筆者從任職的北京某酒樓下班后不久,行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行走不到10分鐘,發現路邊一家小餐廳外有四位同事(包括一位基層管理者)正在吃宵夜,四人見到筆者后,主動提出要一起吃夜宵。雖然筆者沒有吃宵夜的習慣,但為了和員工打成一片,筆者還是停下腳步和四位同事一起用餐。聊天約15分鐘后,筆者起身和四位同事道別,但臨走前,筆者將這一桌點的所有菜都買了單。

    為何是筆者買單?因為筆者是職務最高者:總經理。

    可以想一想:如果買單的是下級員工,上級以后還會秉公辦事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吃了別人的嘴短,拿了別人的手軟。

    因此,作為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不可接受下屬的宴請,但可以宴請下屬。

    其實,筆者每月都會宴請管理人員吃飯,宴請下屬吃飯,不是談工作,而是聊天,聊天便于員工放松,也便于走進員工生活。當高管與中基層管理人員打成一片時,中基層管理人員就容易與基層員工打成一片了。

    2、尊重員工。從滿足員工的小需求開始

    作為一名管理者,應該明白:員工即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根本、最能動的要素,直接決定生產力的結果即收入的高低,如果員工缺乏積極性,工作效率就會大打折扣,要想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就應該尊重員工。尊重員工要以滿足員工的需要為出發點,這也是人際交往的白金法則,對于內部員工就更應該如此。




    案例三:更正保潔員月休天數與其他員工一樣


    筆者擔任北京一家酒樓總經理剛幾天后,發現保潔員大爺反映了一個問題:自己每月的休息時間只有3天,而其他人休息都有4天。得知這一情況后,筆者高度重視,要知道這一做法顯然對保潔員不公平,同樣的酒樓,怎么有兩種規定呢?

    確認此事后,筆者次日即加以更正:保潔員和其他人一樣每月也有4天休息。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滿足了員工需求,這件小事既是尊重員工的一種表現,也事關員工的人心穩定。


    現在企業里流行的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其實并不正確,正確的應該是:與戰略相關的細節才決定成敗。與戰略無關的細節并不決定成敗,這是很多餐飲人沒有搞明白的道理。員工反映的休息天數問題就是事關企業最大的戰略即人心的細節

    要知道,作為高層管理者,對最底層員工需求的滿足,等于告訴其他員工:自己以后遇到困難,有盼頭了。這就是說,高層管理者滿足底層員工需求,等于給所有員工帶來了希望。當員工看到希望的時候,就是員工開始積極工作的時候;當員工積極工作的時候,就是勞資矛盾開始化解的時候。

    3、獎罰公平。獎勵從最底層開始,處罰從最高層開始

    在餐飲企業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管理者搞特權,比如要求下屬上班不可打電話,而自己卻在拿手機和家人聊私事;要求下屬不得在工作區域吸煙,而自己卻在餐廳吸煙;要求下屬進入廚房需要佩戴帽子,而自己卻不戴帽子進入廚房。這樣的管理者是不稱職的管理者。不稱職的管理者是無法做到上下平等的。

    要想做到上下平等,首先做到制度上人人平等,制度上人人平等就是獎罰公平。做到上下平等的最佳途徑是:獎勵從最底層開始,處罰從最高層開始

    這樣人人都會對企業制度產生敬畏。對于所有內部員工來說:既然最底層員工獲得獎勵,自己同樣也會輪到;既然最高層都受到處罰,那么,自己就應該遵守企業制度。但是,敢從創始人和自己開刀的企業最高管理者極少。



    比如,筆者在前面說的酒樓工作期間,在《員工手冊》公布后,首先就拿自己開刀,即廚房產品因為出現問題而退單后,前兩次是由筆者自己承擔責任買單的。

    當第三次出現產品問題導致退單時,筆者就直接問廚師長:“這是第三次菜中出現異物而退單,請問是我繼續買單呢?還是廚房買單?”廚師長回答是:“廚房買單。”如果廚師長是不負責任的回答,就要考慮更換廚師長了。


    案例四:如何面對創始人親戚的過錯?


    多年前的一天,當時筆者任職北京某酒樓總經理約1個來月,在公布了新的管理制度不久,酒樓內部有一人發表對酒樓新制度的不滿言論,此人是酒樓采購員,也是創始人的親戚。得到舉報后,筆者先請創始人勸說該采購員改正錯誤,但沒有說通,該采購員還是我行我素繼續發布不愿意遵守制度的言論。

    作為管理者,知道這種現象一旦蔓延,必然會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為了將事態消滅在萌芽狀態,筆者果斷決定:勸退該采購員。該采購員被勸退后,等于對其他員工起到了教育作用,便于新制度的順利執行。

    不過,這與創始人的全力支持是分不開的,不袒護親戚,支持總經理的決定,說明創始人是有眼光的。對于管理者來說,也應該真做到只認制度不認人,這樣才能落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小結: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要想徹底解決勞資雙方的不平衡,還要提高企業收入。

    只有企業收入提高了,企業才可能為員工提高收入,也就是從物質(即利益)上解決勞資雙方的不平衡。而這屬于生產力的問題,也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勞動關系)的矛盾,這就是企業的根本矛盾。
    而主要矛盾即勞資雙方的不平等正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產生的。

    要想解決勞資雙方因為利益不一致導致的勞資矛盾,需要從企業制度上和企業管理者的行為上做到上下平等,做到上下平等,勞動方的利益與資本方的利益就會逐漸走向一致,一旦勞資雙方利益傾向一致,企業員工才會上下齊心為企業工作,員工齊心協力就是推動企業生產力的強大動力。
    也就是說,主要矛盾的解決,等于反作用于根本矛盾的解決。

    總之,只要企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得到解決,這樣的企業才有希望得到飛速發展。

    -END-
    編輯丨陳美玲
    (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推薦閱讀
    餐廳普通服務員與金牌服務員說話的差別,精辟!
    找人合伙做餐飲,一定要先滿足這3個條件!

    餐飲店長缺乏領導力怎么辦?趕緊認清這7點!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25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日 17:09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17: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