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探店,朋友力薦我去淺原咖啡。
這是個網紅咖啡品牌,每天慕名打卡的人不斷;但它又不僅僅是“網紅”,顧客愿意二刷、三刷,門店復購率很高。
一共2家門店,都是所在區域大眾點評榜的TOP1。
他們是如何成為“實力派網紅咖啡館”的?
探店之前,我特意去大眾點評上看了看。乍一看,兩家店都是簡潔明亮風,在咖啡館里并不是罕見的配置。
研究完評論,我找到了幾個淺原咖啡吸引人一再打卡的點:
首先,這是一家以創意咖啡為主的店,在評論區各式各樣的特調咖啡,一天打卡一杯也要喝好多天,而且據評論說“杯杯能打”,每一款都能收獲一批忠實顧客。
比如受歡迎的產品“小惡魔”,用當下流行的椰子水、檸檬等元素搭配蘇打,以及一款帶有麥子香氣的印度皇家水洗單品濃縮,最終呈現一杯大麥茶風味的檸檬咖啡——在廣州,沒有人可以拒絕檸檬香。
其次是裝修設計,出圖率非常高。看完評論發現,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空間,很像玻璃陽光房,采光充分、明亮自然,配上原木風的陳設,特別適合小姐姐們拍照。
在評論里,能看到很多“專程來打卡”、“二刷”、“三刷”的留言,很多人來這里,是為了享受“一杯特調飲品和午后陽光”。
我了解到,淺原目前有2家店,第一家店開在一個創意園內,是所在區域好評榜TOP1。前不久,他們在越秀區新開了一家店,也很快成為越秀區咖啡熱門榜TOP1。
創始人王建寧告訴我,淺原咖啡成立于2019年,目前第一家店出杯量穩定在300杯/天,加上門店售賣一些小歐包,平均每個月的營業額在19萬左右。第二家店4月15號才開始試營業,只做堂食,上個月在開業促銷的情況下依舊做到了10w+的營業額。
在咖啡館強敵環伺的廣州,他們如何練就一套獲客、復購能力?
王建寧曾有10余年互聯網企業的工作經歷,他告訴我,除咖啡愛好者外,絕大部分的普通消費者,會受到大眾點評的排名、好評率的直接影響。
因此,保持高排名、好評率是團隊建立之初就在做的事,如今淺原的很多自然流量也通過平臺實現。王建寧介紹了幾個思路:
保持高排名、好評率是團隊建立之初就在做的事
1. 增加門店曝光率,“線上裝修”要舍得投入
開店的同行都知道,在平臺上,在沒有搜索品類關鍵字的時候,店綜合權重越高越優質排名就越靠前(不考慮距離的影響),相應的曝光也越多。
影響權重的因素有很多,門店比較容易操作的,就是將信息錄全、該用的功能都用起來。
“線上裝修”,有些錢該花就花。他舉了一個例子,在大眾點評,有一個“推薦菜界面”,很多門店并不愿意多投入,顧客不知道門店招牌產品,會影響點單速率、降低期待,門店可能會失去一些潛在顧客。
2. 好評不靠刷,但要細心引導
顧客給商家的點評打分情況、點評數量都會直接影響店綜合權重,并且有些點評在權重不錯的情況下會直接推薦到首頁進行展現和曝光。
不過他提醒道:
建議少與美食矩陣合作,通過刷好評的形式獲得短期的優質排名。“如果一旦被平臺認定為刷好評,所有的評價都有可能變成無效評價。”
不要暗示給予優惠來要求顧客給好評,優質的評價都是顧客由心發出的,一旦綁定太多條件,評價也會變得生硬。
但門店也不是完全被動,可以主動制造顧客評價的機遇。
王建寧說,一般顧客會從環境、產品、服務三個方面去評價一家咖啡館,門店可以有側重地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
淺原咖啡具體是怎么做的?
我研究了一下淺原咖啡的評論區,結合實地探店體驗,分析淺原咖啡的做法:
1. 每一款創意產品,都同時滿足多個“表達點”
對于一家咖啡館來說,做好產品是基本功。但如果只做到咖啡好喝,很難激發顧客的表達欲。而好喝的創意咖啡,可以描述的話語就變多了,比如他們的招牌產品青梅竹馬:
有顏值黨討論這杯茶的顏值;
也有成分黨討論它的搭配創意,說它是由青梅酒搭配配埃塞俄比亞冰滴和黑糖;
還有體驗黨直接討論試飲感受,比如入口微苦,融合了微弱酒精的味道等等。甚至不少粉絲評論說這是“適合夏天的清爽味道”。
在吸引大眾消費者點評這件事上,創意咖啡更容易實現。酸味、甜味、水果香都是顧客愿意表達的關鍵詞。而在淺原,這樣的產品有很多,并且他們還會根據季節的調整,研發的想法隨時推新。
不單是創意咖啡,淺原還有一款粉紅色的“前任檸檬茶”令人印象深刻,據介紹,它是由云南普洱、香水檸檬、太古原蔗糖相搭配而成。有顏值又特別,自然成為顧客拍照打卡的好選擇。
老板玩笑稱,在廣州想開好一個咖啡館,必須要能做一杯好喝的檸檬茶。懂本地用戶,是咖啡館必備的生存之道。
2. 一個“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空間,出圖率更高
在大眾點評,圖片往往占據較大的比重,如果圖片更好看,不僅顧客愿意評論,還會增加評論的點開率。
淺原上個月新開的門店,位于廣州老城區羊城晚報編輯樓的樓下,走進門店,四處都是適合久坐的空間。
玻璃房、午后陽光、木質元素、日系風格、鵝卵石,聽上去并不稀奇,但組合在一起,隨手拍都很好看。
更重要的是,它為附近白領提供了一個“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空間。要知道,好看的風景很多,但拍照的心情難得。
3. 足夠耐心、貼心,沒有“高冷感”的服務
淺原還有一個反復被顧客好評的點,是他們的服務。
一進門,就能聽到店員親切地打招呼,推薦產品時,店員也會主動詢問喜好,認真介紹每一款創意產品的不同,遞給顧客產品時,店員會耐心介紹風味和喝法。
對于沒那么懂咖啡的普通顧客來說,如果咖啡館表現出高冷的距離感,就會下意識地不想再來。
不止門店體驗,淺原咖啡的1店位于產業園區內,淺原在外賣里增設了一些小歐包,滿足上班族的下午茶場景。
總的來說,淺原的產品、空間、服務,都讓顧客有照可拍、有話可評。
通過采訪我還發現,他們對平臺的研究不止于此。
王建寧告訴我,他幾乎每天都要花費一個半小時去研究大眾點評的其他咖啡館。他現場給我演示了一番:
先隨機選擇一個城市(通常是咖啡館文化發達的城市),然后隨意選擇一個區查看排名,然后逐一點開榜單前5名。
看這些咖啡館,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是關注線上體驗,對比自己門店的大眾點評是否還有優化的空間;
其次看產品,備受好評的產品可以看看有沒有值得借鑒的元素,消費者直呼踩雷的產品也要分析一下大家不喜歡的原因;
最后看評價,消費者的評價中,往往藏著老板很難發現的運營細節,這些是很難在別的地方學到的。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數據,不斷優化運營,提升門店體驗。
探店結束我的體驗是,淺原咖啡并不像很多網紅咖啡館那么“會玩”,他們不做聯名、不上周邊按照創始人的話說,自己不懂的都不會輕易嘗試。
但通過吃透平臺規則,淺原讓越愛越多的顧客知道它,前來體驗。再通過咖啡館好的出品、體驗,讓顧客選擇一來再來,二刷三刷。
這也許是一家網紅咖啡館應該有的樣子。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0基礎做社群,茶飲店低成本獲客實戰6講:
產品研發精選課合集: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