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豬肉,是豬肉里的“名門貴族”,吃過便回不了頭

    紅燒肉、東坡肉……這些都是家傳戶曉的傳統名菜。而要想做好菜,自然離不開要有好食材。
    說到好食材,有一種豬肉便是做這些菜的最佳良品——巴馬香豬。巴馬香豬以皮薄肉細、味美甘香而舉世聞名,自古就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的美談。今天紅廚網就為各位介紹一下,這種豬肉里的“名門望族”。

    巴馬香豬檔案

    巴馬香豬舊稱冬瓜豬、芭蕉豬或兩頭烏(金華豬亦有兩頭烏的別稱),后因其骨細皮酥,肉質細嫩鮮香,外地人品嘗后大加贊賞,逐漸傳出“香豬”的美名,并于1982年載入《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時正式命名為“巴馬香豬”,被譽為豬類里的“名門貴族”。

    巴馬香豬的頭較直,額部皺紋淺而少,體型矮、小、短、圓,成年豬體重僅15-38kg,最大個體也只有45kg左右。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頭部、尾部黑,中間白,有些個體的背部或腰部還會有黑斑,這也是巴馬香豬被稱作“兩頭烏”的原因。

    另外一個外表特征,就是其額頭會有白線或倒三角形的白斑,形如芭蕉扇,因此還有“芭蕉豬”的稱號。

    巴馬香豬極耐粗飼,其環境適應性高,抗病能力也較強。幼年豬被毛稀疏且細,有光澤,皮膚紅潤細膩;成年豬被毛較長,尤其是公豬,被毛和嘴粗長似野豬。

    主要產地

    巴馬香豬原產于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傳說它是由野豬馴化而成的珍貴品種。廣西巴馬特產豐富,有巴馬火麻、巴馬白泥、巴馬地磁、巴馬香米等等,其中以巴馬香豬最為大家熟知。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由于人們缺乏品種保護意識,純種的巴馬香豬一度瀕臨滅絕。后經過巴馬縣政府的有效保護和培育,這就是為什么巴馬被國家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于是巴馬香豬作為地方特產,便逐漸為大家所熟知。

    與普通豬相比

    由于品種優良,巴馬香豬與一般家豬相比更具優勢,大致總結為以下3點:

    1出欄快

    巴馬香豬具有早期生長迅速和邊長邊肥的特點,這就意味著養育時長較普通豬更短,出欄也更快。

    2營養價值更為全面和豐富

    巴馬香豬與其他豬相比,具有蛋白質、氨基酸、鈣、磷含量高,脂肪含量及熱量低等諸多優良品質。巴馬香豬肉所含的蛋白質、熱量、谷氨酸、膽固醇等營養成分總體也優于普通家豬。

    另外,巴馬香豬營養成分較普通家豬更為全面,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卵磷脂、谷氨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含量也更為豐富。

    3肉質更佳

    巴馬香豬皮薄肉細,瘦肉多,肉質鮮紅,脂肪雪白,肌肉纖維更細,這就導致口感更為細嫩。

    巴馬香豬以放養為主,常吃野草,香稻谷等青綠飼料,使乳豬肉具有特殊的香味,烹飪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清香甘甜,營養豐富,尤其獨特的是,乳豬在哺乳期任何日齡階段屠宰食用絕無奶、腥膻等異味。

    ▲圖左為巴馬香豬肉,圖右為普通家豬肉。

    特色烹飪

    除了常用的煎、炒、烹、炸、燉,人們往往能更好地利用巴馬香豬的優勢,研發出能完美突出其肉質上佳的特色烹飪,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其中三種烹飪方法。

    1臘制

    巴馬香豬的加工產品幾乎全是臘制品,臘香豬是傳統的高檔美食食品,采用民族獨特傳統制作工藝,結合現代科學配方秘制而成,別具民族風味,其以色澤鮮亮,肉質柔嫩,香醇爽口,葷而不膩,不腥不膩,不滑不膻,鮮嫩芳香的獨特風格,深受食客喜愛。其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保持原味、色澤金黃、保質期長”是上等臘香豬的特點。

    2烤制

    巴馬香豬早熟易肥、肉質出眾,且哺乳仔豬或斷乳仔豬無奶腥味,故十分適合烤制。選材方面選取飼養5-7周齡的乳豬最為合適,成菜色澤紅潤,形態完整,皮酥肉嫩,肥而不膩,又鮮又嫩,入口奇香。

    3腌制

    除了以上做法,酸腌香豬還是當地苗、侗兩族的特色烹飪手法,成品被稱為“酸肉”。將肉切成寬5-7厘米、長10厘米的條塊,一層鹽和糯米飯加一層肉裝入木桶,層層壓緊,再加水淹沒。一般腌制3—4個月即可食用,可貯存數年。腌香豬的肉質細嫩酸洌,口感豐富,是一種當地獨有的美味。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43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日 18:04
    下一篇 2021年7月2日 18: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