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餐飲需要救贖,可惜同慶樓講不出新故事

    績連年下降的同慶樓,今年上半年再度承壓,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以同慶樓為代表的傳統餐飲,出路在哪?

    本文轉載自斑馬消費(ID:banmaxiaofei),作者:陳曉京。

    同慶樓最新財報消息,其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除了疫情與政策造成的短期波動,長期來看,傳統餐飲企業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下滑,缺乏想象空間。

    其實,是同慶樓上市之前就存在的根本問題。

    一方面同慶樓大力開展多元化,徽菜之外布局日料、小吃等新型業態。餐飲之余還通過搞宴席、開賓館提升服務價值。另一方面則擬大舉進軍預制菜領域。

    這到底是病急亂投醫的一場豪賭,還是以同慶樓為代表的傳統餐飲股自我革命的必經之路?

    圖片來源:攝圖網

    01

    業績承壓
    8月17日,同慶樓(605108.SH)披露2021年半年報,公司營業收入7.92億元,同比增長68.22%,歸母凈利潤7107.91萬元,同比下降11.08%。
    去年上半年,疫情對餐飲行業形成巨大沖擊,但因為有拆遷補貼、疫情補貼、社保房租稅收減免等,同慶樓業績受到的影響有限,壓力自然留到了今年。
    如果將業績錨點前移至2019年上半年,就會發現,其業績處于下降趨勢,仍待修復。當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7億元、1.12億元。
    實際上,同慶樓的業績問題一直存在。2018年-2020年,同慶樓營業收入分別為14.89億元、14.63億元、12.9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0億元、1.98億元、1.85億元,連年下降。

    △圖片來源:同慶樓微信公眾號

    同慶樓品牌1925年始創于安徽蕪湖,幾經輾轉經營困頓。2004年,醫生出身的沈基水用27.3萬元拍下同慶樓商標,次年在安徽合肥開出兩家連鎖餐廳。
    其后的十幾年時間,同慶樓在安徽的合肥、蕪湖,江蘇的南京、無錫,以及北京等地,開出58家餐廳,其中尤以合肥與無錫為重心。
    作為中國八大菜系徽菜的代表企業,同慶樓先后獲評“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稱號。但是,公司的上市之路,卻是一波三折。
    同慶樓早在2016年6月就首次披露IPO招股書,1年后預披露更新,直到2019年年底才迎來首發上會的機會。這背后,圍繞餐飲企業的成長空間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同慶樓的同業競爭問題,爭議從未平息。
    2020年7月,同慶樓終于上市,二級市場卻表現平淡。僅在上市之初創下70億元的市值巔峰,便一路跌宕下行。8月17日半年業績公布后,公司股價下跌3.21%,報收16.59元/股,最新市值43.13億元。

    △圖片來源:同慶樓微信公眾號


    02

    業務困境
    與餐飲市場上的明星海底撈、太二酸菜魚、西貝莜面村等品牌相比,同慶樓太過傳統。
    賣的是最傳統的中餐,還是普及度并不高的地方菜系徽菜,門店的規劃與設計也是沿襲傳統的模式……
    傳統餐飲與新式餐飲最大的差別在哪里?天花板。
    海底撈只要內部培養出合格的店長,就可以大規模擴張,就連疫情都沒能阻止張勇開店的速度。而同慶樓的業務拓展,不僅要考慮菜系接受度、門店布局密度,還受到自身實力和廚師及管理人員的制約。
    近些年,同慶樓旗下門店數量一直處于波動之中,2015年底53家,2016年底降至50家,2017年初55家,當年年底為51家,2019年達到56家,目前最新數據為58家。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同慶樓的IPO募資曾計劃在安徽合肥、江蘇的南京和常州新開12家門店,但是因為去年以來的疫情影響,一直進展緩慢。
    餐飲資本化后,通過門店擴張,以規模帶動業績增長的模式,在同慶樓這里失效了

    本來,門店增長受限,還可以通過提升運營效率來推動業務發展,從目前來看,進展并不順利。
    除此以外,
    近年同慶樓
    門店數量處于緩慢增長趨勢,
    公司
    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連年下降,說明其
    單店收入及單店凈利潤出現下滑。
    同慶樓主打宴請及宴會市場,此前多年毛利率超過55%,一直高于行業高位,近年卻出現了松動跡象。
    2018年-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56.09%、55.09%、54.35%;
    2021年上半年,進一步降低至52.87%。


    圖片來源:
    攝圖網
    但是,同慶樓的費用率,卻并沒有控制多少。餐飲公司的兩大硬性開支,人員薪資和租金成本,不斷上漲,侵蝕著同慶樓的盈利能力。
    正常年份的2019年,同慶樓公司56家門店,營業收入14.63億元,毛利不到8個億,光職工薪酬就支付了2.63億元,房租花了接近1個億。

    03

    出路何在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尤其如此。
    然而,偌大的A股市場,沒有幾家拿得出手的餐飲上市公司。湘鄂情慘淡退出,西安飲食等待并購重組,廣州酒家核心業務為食品制造,其實不算是餐飲上市公司,獨苗全聚德陷入了虧損。
    新式餐飲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控股把目光投向了港股,它們主打的火鍋、酸菜魚等品類,并不能代表中餐的全部精髓。


    圖片來源:
    攝圖網
    傳統餐飲企業的出路在哪里?各家企業都處在艱難的探索之中。
    同慶樓這幾年力推多元化發展。除了傳統的餐飲品牌同慶樓,公司旗下子品牌大鮨壽司(日料)、符離集(特色小餐飲)、同慶小籠(快餐)等,已經開始以店中店或獨立開店等模式運作。
    餐飲服務業務之外,公司推出婚禮宴會、賓館業務。婚禮宴會事業部的兩大業態,“PALACE 帕麗斯藝術中心”和“同慶樓宴會中心”已經開始在個別城市試水。公司酒店品牌“富茂”“Fillmore”已在安徽合肥落子,將來還準備以“富茂 Fillmore”品牌對外輸出賓館管理業務。
    但是,這些業務都是疫情的重點波及范圍,市場寒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慶樓公司的業務拓展,純屬流年不利。


    △圖片來源:
    同慶樓微信公眾號
    除此之外,同慶樓公司五大事業部之中,新設食品事業部,以一人食自熱飯系列、臭鱖魚系列、預制菜系列為核心,輔以速凍面點、腌臘等系列形成產品矩陣。
    據了解,目前該事業部已初步完成團隊建設、產品研發定標、OEM工廠合作、線上線下銷售體系建立等工作。
    餐飲企業食品化,也算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業務提升路徑。火鍋企業海底撈和呷哺呷哺主要推出火鍋底料和醬料,同慶樓則是以自身餐飲基礎,布局行業風口預制菜。
    這些變革措施能否順利推進,能否讓同慶樓重回增長軌道?一切還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 同慶樓A股上市,它和海底撈差了10個九毛九

    ? 同慶樓公布季度財報數據;中石化開賣螺螄粉

    ? 傳統餐飲怎樣迎來第二春?

    紅餐網已同步入駐: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35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9日 17:02
    下一篇 2021年8月19日 17: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