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礦泉水熱潮之下,世界三大黃金水源帶之一的長白山也成為了水企們蜂擁而至的投資熱土。農夫山泉、康師傅、統一、娃哈哈、恒大、伊利等眾多業內外瓶裝水高手都匯聚于此,在“豪紳”們的大手筆之下,甚至讓消費者都忘了這里還有個本土礦泉水企業——吉林泉陽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陽泉”)。
從森工到礦泉水
從發展歷程來看,泉陽泉還是一個充滿時代色彩的企業。
泉陽泉原來稱為吉林森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獨家發起、采用社會募集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在1998年成功登錄上交所,彼時起證券簡稱為“吉林森工”。
彼時,吉林森工完成了以人造板業務相關的資產和負債作為出資資產對吉林森工集團全資子公司人造板集團進行增資的重大資產重組;并于2018年全面完成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重大資產重組。在完成這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后,吉林森工所屬行業為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主營業務變更為長白山天然飲用礦泉水的生產、銷售。
關于主營業務變化,吉林森工表示,公司啟動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重大資產重組后,吉林森工集團泉陽泉飲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礦泉水的生產和銷售被定位為公司主業。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礦泉水主營業務收入為7.04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46.31%。
后來,吉林森工發布公告,2020年11月18日起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泉陽泉。至于變更原因,該企業表示是為了體現公司所屬的行業和實際經營業務的特性,提高公司品牌辨識度,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并與公司名稱“吉林泉陽泉股份有限公司”相匹配,公司擬申請將證券簡稱由“吉林森工”變更為“泉陽泉”,公司股票代碼“600189”不變。

圖源:泉陽泉官方微博
10月12日,泉陽泉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應市場占有率相關問題時表示,天然礦泉水產業是公司“一主一輔”產業格局中的主業板塊,公司將持續大力發展天然礦泉水產業,開拓市場。目前,泉陽泉以天然礦泉水產業為主業,以生態型園林綠化產業為輔業,主要從事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的生產與銷售、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等業務,擁有泉陽泉礦泉水、蘇州園區園林、北京霍爾茨木門三項業務板塊。
根據企業財報數據,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泉陽泉的礦泉水業務分別實現營收6.04億元、6.75億元和3.63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44.03%、45.87%和58.38%。
“新故事”不好講
其實,早在證券簡稱變更之前,泉陽泉在礦泉水領域還是頗有江湖地位的。
公開數據顯示,在2007年的礦泉水產銷量排名中,前三甲分別為四川藍劍冰川時代(44.7萬噸)、深圳達能益力(40.2萬噸)和青島嶗山礦泉(17萬噸),吉林本土礦泉水巨頭吉林森工旗下的泉陽泉以16.2萬噸排名第四。
而隨著瓶裝水江湖的混戰,當下的礦泉水銷量排行榜早已物是人非。

圖源:泉陽泉官網
據吉林森工官網顯示,公司到2015年下半年瓶裝礦泉水產能達到120萬噸,另有100萬噸產能的在建項目已經開工,到2016年底產能將達到220萬噸,到2020年規劃產能將達到700萬噸。公司在長白山核心區擁有5處優質礦泉水源,是長白山優質水源儲備最好的企業。依托五處優質水源地,公司現已建成泉陽、松江河、靖宇三處礦泉水生產基地,正在建設泉陽林業局和撫松鎮兩處基地,擁有林海雪原飲品、靖宇海原飲品、露水河森林空氣三家子公司。
9月17日,吉林泉陽泉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含氣礦泉水生產項目開工儀式在吉林省撫松縣撫松鎮堿廠溝仙人泉水源地舉行。在該企業在這一公司新聞中表示:“近年來,在吉林森工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吉林森工泉陽泉飲品有限公司已成長為省內具有規模性、成長性和盈利能力的礦泉水龍頭企業,躋身全國礦泉水銷量四強……”
根據公司在官網的描述,泉陽泉憑借突出的資源優勢、水質優勢和品牌口碑優勢,成功與中石化易捷、海王達成戰略性合作,使泉陽泉產品直接進入全國加油站便利店系統和藥店系統,東北地區沃爾瑪系統直接免費進店,產品銷量連年加速增長,近三年平均增長率更達到行業平均增長率的3倍。按照近年良好態勢發展,到2020年將實現銷量500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成為中國天然礦泉水產業乃至整個飲用水行業的格局影響者,為滿足中國人民日益提升的健康飲水需求做出貢獻。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泉陽泉發力礦泉水的決心和信心。并且,據全球權威分析機構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預計2019-2024年復合年增長10.8%,到2024年可達3370億。其中,天然水和礦泉水增速最快,是整體飲用水市場同期增幅的1.3-1.4倍。足見礦泉水賽道的未來潛力。
但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
2020年,泉陽泉僅實現營收13.72億元,同比下降14.3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94.39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上年虧損14.85億元。2022年上半年,泉陽泉營業收入約6.21億元,同比減少16.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818萬元,同比增加8.53%。

圖源:泉陽泉官網
對此,泉陽泉表示,上半年公司總體業績增長受到了疫情影響和制約:一是礦泉水核心市場從3月中旬開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公司3月起實施的“春季水頭”促銷被迫推遲到6月執行,策略效果未能充分發揮;二是園林綠化工程和木門家居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都受到屬地疫情影響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延緩。
長遠來看,50億元的目標對泉陽泉來說也相對遙遠。
目前,從市場情況看,泉陽泉礦泉水的區域特性仍舊相當突出,產品鋪市率并不高,這也是泉陽泉在豪強林立的礦泉水市場立足未穩的關鍵所在。并且,面對巨頭蜂擁而至,且價格不斷下探的礦泉水品類,泉陽泉除了水源地之外,相比國內外的眾多對手而言,基本沒有太多額外的優勢。

圖源:泉陽泉官網
“在礦泉水領域,泉陽泉的機會并不大。因為泉陽泉在市場上已經很多年了,但一直做不起來。”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對食評方表示,這雖然有偏居一隅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它的營銷體系、整體戰略以及未來資源、資金投入的問題。整體上看,泉陽泉雖然在某些渠道上,比如飛機、高鐵、長途大巴、旅游車等方面做的不錯,但也只能說明它在特渠方面做得還行,但是在流通渠道,我們基本看不到它的產品。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