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團外賣的店鋪進去后,會看到每個菜品價格下面都有一個“到手預估”。用戶在下單時,平臺也會主動計算選擇“滿減”和“折扣”兩種計算方式中的最優方式。
有的商家會有疑問,幾乎同樣的優惠力度,我只設置“滿減”或者“折扣”不就好了嗎?為什么還要把這么麻煩兩個活動都要上?下面小編談一談“折扣”對于外賣店鋪的意義。
一、為什么增添了折扣商品后,店鋪下單率會提高?即使折扣商品并不暢銷
當銷售人員介紹完商品,想要你買單的時候,不會問你:“要不要?”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顧客有50%的概率說不要,人就走了。
多數都會問一種默認成交的閉合問題:“您是微信還是支付寶?”,“您是今天安排送貨還是明天?”
就是他默認你已經要買了,而在問你一些次要問題,讓你下意識的順著他的思路去思考,產生你還在掌握“選擇權”的錯覺,從而達成交易。
這個小技巧在外賣店鋪中,“滿減”和“折扣”也有類似的作用。
如果你只設置“滿減”,顧客思考的重點在于:這個滿減劃算嗎?
如果你設置了“滿減”和“折扣”并且這兩種商品排列的很近的話,顧客想的更多的是:那種活動更優惠?
即使你兩個活動的優惠力度都差不多,甚至折扣商品根本賣的不好,這些都沒有關系,至少它擺在那里,就起到一個比較的作用。
二、相對滿減活動,折扣的優惠更直接,下單指向性更強
單從傳達“價格優惠”這一目的來看,折扣商品的表現方式更直接。對于下單的顧客來說,打直球,直接告訴他多少錢,比讓他自己去湊滿減更好。
比如下面兩圖,兩個商品都是原價35元的東西,到手價格也就相差1.2元,但明顯折扣商品的價格展現更有吸引力。
尤其當一個折扣商品,排列在眾多原價商品中,更會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就是有效的優惠。
其次,折扣這個功能是有很強烈的指向性的,能夠引導顧客下單特定商品,因為你的滿減活動是全店都試用的,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優惠,讓顧客自己選擇菜品去下單。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商家愿意把店里最熱門的商品去做折扣。
比如下圖我們一個叫**漁村的商家客戶,他們做的最好的菜品都是河鮮菜,比如鱸魚、鯧魚、黃魚等。但是為了擴大目標用戶,我們不可能只上河鮮菜,置頂套餐中,我們也加入了很多家常菜,像小炒肉、番茄雞蛋這些。
每個外賣店鋪留住你的客人只有他第一次下單這一次機會。如果顧客第一次下單很滿意,印象深刻,他就會成為你的老客。如果平平無奇,那么他很快就會遺忘你的店鋪,轉而尋找其它新鮮的選擇。
如果你的店鋪沒有任何引導,他進店后就點了一些家常菜,那么收到外賣后,顧客大概率是不會復購的,因為你的店鋪家常菜跟那些小碗菜、小炒店的價格一比完全沒有優勢,甚至味道都不一定比他們好,他們就不會二次消費。
真正能帶來回頭客的是性價比高又好吃的“鱸魚飯”。因為別人家沒有,而且你的價格也不貴。如果這個鱸魚飯做成一個折扣套餐,優惠力度稍大于滿減,就會立刻引導進店用戶去選擇這個菜品。
只要你的口味不錯,因為附近沒有同價位競對,下次用戶想吃魚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這家店,這樣就積累了老客。
可以看到,外賣店鋪的活動有時候不是以“成交數據”論成敗的,有的活動即使作為陪襯、對比,也是很有意義的。
其它外賣運營的問題有疑問,可以加微信:WMWJCLUB聊聊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