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干燒、過水兩種技法合二為一制作這道燒菜:整魚炸干水分,再下入紅湯冒熟,浸足滋味;紅湯中除了泡菜、豆瓣醬,還添入了炸煳辣油時所用的蔬菜以及鲊辣椒,酸香紅艷;走菜前在湯中下入泡紅椒段冒一下,與湯一同澆在魚身上,兩種不同紅色更具層次感。
1.制作鲊(zhǎ)辣椒:選用皮厚色紅、辣度適中的牛角椒,剁成小塊,按照2∶1的比例摻入玉米粉,再加入小黃姜、大蒜等香辛料,放進壇中密封發酵30天即成。
2.熬制煳辣油:將菜籽油燒至五成熱,每斤要先加入芹菜50克、蒜瓣20克、洋蔥50克、胡蘿卜30克、香菜20克炸香,待煉至焦黃后將蔬菜撈出,然后在每斤油中下入提前泡水的花椒20克、辣椒50克繼續煉制,待油色變紅,充分出香后倒入大桶燜一晚,第二天瀝渣取用,炸黃的蔬菜也不要丟棄,添水熬香后加入燒菜中,蔬香味就會特別濃郁。
3.熬紅湯:鍋入菜籽油400克、豬油300克燒至五成熱,下干紅花椒粒30克炸香,放入郫縣豆瓣碎350克、鲊辣椒200克小火炒出紅油,加入泡姜粒300克、泡蘿卜丁250克、蒜粒250克、野山椒末200克炒香,添高湯10千克,大火燒開后調入鹽30克,味精、白糖、胡椒粉各20克,倒入熬煳辣油時所用蔬菜500克轉中火熬20分鐘即成。 1.翹殼魚一條宰殺治凈,在魚身兩側打一字刀,下入七成熱油炸至金黃,撈出瀝油。
2.鍋入紅湯3000克燒沸,放進炸好的翹殼魚小火燒5分鐘至入味,撈起裝盤。
3.泡紅辣椒段60克下入紅湯中冒一下,撒在魚身上,澆入紅湯沒過魚身的一半,撒香菜碎、蔥花即可。
1.翹殼魚宰殺治凈,打一字刀
(戳這里,看老板如何賣這只雞!)
鲊海椒是將辣椒剁碎后調味,再拌入小玉米碴腌制而成的。大山深處的人們以此改良咸燒白,把墊底的芽菜或鹽菜換為鲊海椒,以肉片卷裹食用,油潤細膩、口感豐富。“掬豆”的大廚則在制作時減少了小米椒的分量,使其更符合本地食客的口味。
1.線椒1500克、大紅尖椒1000克、小米椒500克分別洗凈去蒂,改成小塊后置入料理機,添大蒜300克、仔姜200克一同攪打成細末,添鹽、白糖各適量調味,放小玉米碴2000克攪拌均勻,倒入壇中,在壇沿注水密封腌制20天以上方可使用。
2.帶皮五花肉1000克洗凈,燎去表面余毛后切塊,冷水下鍋,放姜片、八角、花椒各少許,調入生抽30克、白糖20克、鹽20克,煮至八成熟后撈出瀝凈水分,均勻地在表面抹一層老抽,晾至干透。另起鍋放少許底油,將五花肉皮朝下置進鍋內,煎至表皮變硬、鼓起小泡時盛出,覆膜送進蒸箱加熱至熟,晾至不燙手時,切成厚約2~3毫米的大片。取150克五花肉片鋪在帶有弧度的盛器底部,碼上鲊海椒100克稍稍壓實,送進蒸箱旺火足汽加熱20分鐘,取出扣入平盤,覆膜冷藏待用。
3.開餐前30分鐘,將鲊海椒燒白送入蒸箱回熱,保溫待用;在客人點單后取出,揭掉保鮮膜,稍作點綴即可走菜。
A:
此菜選用的是生長期在1年以上的豬,肉質較肥,多次蒸制可以逼出多余油脂,以免成菜過膩,同時使其吸飽鲊海椒的味道,達到入口即化、咸辣回甘的效果。
鲊辣椒是發源于重慶武隆縣的一道傳統名菜,當地人把新鮮的黃牛椒用鍘刀切成小塊,再將其與磨碎的玉米、糯米、黃姜、大蒜等拌勻,入陶壇發酵30天以上即成。后來,此菜傳至湖北、湖南以及貴州一帶,做法也隨之改變,有的在其中加入紅苕絲,有的加入青椒……做好的鲊辣椒不僅可以與臘肉同蒸,還能搭配回鍋肉、肥腸等炒制,其獨特的酵香和酸辣味可以大大中和肉的油膩感。
長沙“吃飯皇帝大”餐廳的研發團隊選用農戶手工制作的鲊辣椒,與蓮藕、青椒、玉米粒一同炒制,成菜口感豐富,咸辣中帶有獨特的酸香氣息,十分開胃下飯。
1.蓮藕切碎,入有少許底油的鍋內煸炒幾下,調入家樂酸辣鮮露、味精、雞精各適量,顛翻炒勻,盛出待用。
2.鲊辣椒平鋪入托盤,表面覆一層保鮮膜,放進蒸箱加熱20~30分鐘,取出晾涼后冷凍保存。每日備餐時,將鲊辣椒入蒸箱回熱待用。
凈鍋炙透,下蓮藕碎200克、鮮青椒圈80克、提前蒸熟的玉米粒15克翻炒25秒,倒入鲊辣椒250克用勺子背捶碎,中火翻炒90秒,撒味精1克、雞精2克,調入酸辣鮮露10克、丁點兒椒麻雞汁2克翻炒幾下,加少許芝麻油,淋龍牌醬油8克翻炒1分鐘,撒香蔥花35克翻勻即可起鍋裝盤。
1.蓮藕難以入味,因此在備餐時需先切成小粒,入鍋煸出水分再調味,這樣可以大大節省走菜時間。
2.鲊辣椒需蒸兩次,第一次的目的是蒸熟,第二次是回熱。
臘肉150克,年糕100克,鲊海椒(
鮮辣椒剁碎,加鹽、生姜、大蒜、蒸肉米粉拌勻,放入壇子腌制7天左右即成,市場有售
)100克,蒜苗30克。
1.年糕切片,拌上干生粉,入五成熱油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油。
3.鍋下底油燒熱,放入臘肉片炒香,下年糕片、蒜苗翻勻,盛入石鍋。
4.炙鍋留少許底油,放入鲊海椒翻炒均勻,蓋到臘肉年糕上即可。
0531-87065151
18253196903(巖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