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再添勁敵?撈王火鍋赴港上市!


    導讀:

    餐飲“冰火兩重天”!但火鍋這條近萬億賽道上,撈王能否用“清湯”“破局”?

    火鍋界的又一巨頭發起了對上市的沖擊。

    9月1日,據港交所披露,粵式火鍋連鎖餐廳“撈王”遞交招股說明書,中金公司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這個夏天,單看資本市場,火鍋的表現似乎不如從前沸騰,但事實上,撈王、海底撈、呷哺呷哺等依舊延續無限擴張的打法,完成逆勢增長的同時又加速了門店擴張的腳步,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應出火鍋消費的新態勢。

    正值港股市場重新評估海底撈(6862.HK)、呷哺呷哺(520.HK)等“火鍋股”之際,撈王于9月1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


    申請文件顯示,該公司是國內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粵式火鍋股,主要在江浙滬地區開店。


    01
    靠“火鍋”撐起營收一片天

    今年以來,港股火鍋股的行情不甚樂觀。截至9月2日,海底撈、呷哺呷哺在今年內股價累計跌去46.88%、57.95%,這也令市場相當關注撈王的經營狀況。數據顯示,撈王正實行擴張策略,而且今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出現較大收縮。


      
    有市場分析人士仍指出,火鍋是易于標準化的餐飲品種,相信行情在疫情穩定后會有所升溫。此外,截至9月2日,港交所已累計203家公司排隊等待港交所的聆訊,但7月以來僅有兩家公司過會,也令撈王的上市時間表顯得遙遠。
      
    進入今年以來,海底撈、呷哺呷哺跌幅加劇,投資者“看空”的原因之一在于疫情期間擴張具有種種困難。不過根據撈王的上市申請,該公司計劃進行迅速擴張、也正亟需增加現金流。
      
    撈王成立于2010年,截至今年6月底在全國26個城市開設有136家餐廳,其中超過80%位于江浙滬地區。
      
    盡管尚未披露本次募資額度,但撈王已暫時擬定了募資用途。其中主要用于開設第二家中央廚房、擴張門店。

    其中2號中央廚房預計在2023年三季度之前竣工,并計劃在2023年、2024年分別新開張約75、103家餐廳,總和已大幅超過現有門店數量。


      
    申請材料還反映,撈王的現金流面臨一定的壓力,尤其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較大的縮窄。該公司2020年全年的經營現金流為2.44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僅有6172萬元,綜合而言,期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期初的1.38億元減少到了期末的8943.7萬元。
      
    除此以外,撈王又披露,在過去的三個財務年度中,收入穩定上升,從8.7億元增長至11.24億元,凈利潤在2020年為6.74億元、較2019年的7.99億元有所下降。
      
    02
    “差異化超車”背后的B面

    盡管從2018—2020年撈王的營收體量上來看,一直處在上漲階段,但營收增速卻呈整體放緩趨勢。
    2019年撈王營收增速達到25.70%,但到了2020年營收增速卻僅有2.74%,排除疫情導致的宏觀因素外,更大程度上還是來自撈王旗下品牌略顯發展頹勢。
    深究其原因的背后,也是源于經營數據的不佳。目前,撈王的翻臺率出現連年下降的情況,2018—2020年,其翻臺率分別為3.1、3.0、2.5,2021H1則再度下降至2.4。
    這也意味著撈王在有限的空間和有限的營業時間內,讓座流動率的經營效率在逐漸下滑,未來的盈利能力要受制于翻臺率的增長情況。
    另外,人均消費上撈王也處于下滑趨勢,2020上半年人均消費達130.1元,到了2021上半年卻下滑至123.9元,而這也能反映出兩個問題。

    一方面,從側面反映出市場對撈王的品牌忠誠度以及消費頻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人均消費的下滑或許與撈王餐品價格上升不無關系。
    早在2020年初,海底撈也曾做過這樣的決策,對部分菜品以及小料實行漲價、收費的決定,但在卻引來消費者的一片罵聲。
    2020年4月,海底撈發布《致歉信》,承認上調了部分菜品價格,并指出“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決定將所有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1月26日停業前標準。
    從撈王的品牌定位出發,并沒有選擇“紅湯火鍋”而是走差異化路線,挖掘相對清淡的粵式火鍋,但從受眾群體以及口味偏好上而言,不太符合大眾用戶的口味。

    撈王的門店地區分布以及擴張路線上,也能很明顯的說明這一點,招股書顯示,撈王的門店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上海等,門店數量達到116家。

    撈王之所以能在這些地區開出多家門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地區消費者口味清淡,但從整體上火鍋消費地區來看,“紅湯火鍋”還是占據主體地位,這也意味著撈王的發展,可能會受到地域性限制。
    最后,作為火鍋餐飲賽道,撈王自然避免不了與海底撈、呷哺呷哺這些頭部玩家競爭。

    盡管海底撈經歷了市值腰斬,但目前的市值依舊高達1730億港元,領跑港股餐飲板塊;九毛九也以383億港元的市值位居第一梯隊。
    撈王要想成功上市,這些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解決翻臺率以及人均消費下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餐飲新消費作為大眾剛需,賽道依然火熱,伴隨著資本勢力的加持,似乎給了撈王更多的現象空間。


    03
    餐飲“冰火兩重天”的撈王能否“破局”?
    事實上,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餐飲行業的競爭格局,在這期間,港股的餐飲股包括火鍋股采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從8月最新的半年報可以看到,海底撈在凈利率大幅下挫的情況下仍然選擇迅猛擴張,但呷哺呷哺已經采取維持規模穩定的保守策略。
      
    目前,繼續進行市場擴張與盡早取得盈虧平衡,正是火鍋行業關注的“天平”,亟需取得平衡。
      
    根據財報,海底撈今年上半年收入200.94億元、凈利潤9452.9萬元。

    由于2020年同期正是疫情打擊嚴重的時期,市場選擇將當前的業績和疫情前比較,結果發現,2019年上半年收入為116.94億元、凈利潤則為9.1億元。這反映,海底撈的凈利潤率在兩年內從7.79%降低至0.47%。
      
    然而在此期間,海底撈進行了一次門店的“超級”擴張,在今年上半年內就將門店數量從935家提升到1597家。這種與市場行情看似相逆的做法,引起部分市場投資者的批評。
      
    例如,在8月31日的研報中,招商證券國際強調了對海底撈過度擴張的憂慮。該券商指出,海底撈在過去18個月中門店數量擴張了超過一倍,但今年上半年翻臺率低于預期、員工成本卻高于預期。就此,該券商明確表示稱:“我們相信擴張應該放緩。”
      
    包括海底撈本身,也將業績下滑的因素總結到了擴張上。該公司指出三點影響業績的原因,分別是擴張令相關支出顯著增加、新開門店達到首次盈虧平衡并實現現金投資回報的時間長于往期、門店營運仍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
      
    上半年,海底撈股價從最高59.7港元一路下跌,曾在8月1日報出每股26.1港元、較高位跌去56.3%,創出15個月新低。與此同時,呷哺呷哺股價更是從19.55港元的高位一度跌至5.8港元,跌幅深達70%。
      
    不過,呷哺呷哺并沒有繼續擴張門店。截至6月底該公司共有1077間門店、與去年6月底的1010間相比新增不多。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按年上漲58.5%至30.5億元,但凈虧損仍達到4992萬元。
      
    截至9月1日,港交所已有203家公司在排隊等待聆訊。這令撈王的上市時間表也顯得遙遠。未來幾天中,更將有幾家公司的上市申請書面臨過期。


      
    一名香港本地券商人士表示,撈王從消費水平、模式上與海底撈有一定相似之處,值得期待。他稱:“火鍋店的模式相對標準化,是不錯的餐飲股標的,相信疫情穩定后將會迎來業績改善。”
      
    查詢撈王的上市資料和海底撈的業績,在2021年上半年,撈王人均消費達到123.9元、海底撈為107.3元。
      
    除此以外,他又認為投資者需要留意火鍋店的供貨穩定問題。他指出,海底撈有頤海國際這樣的原料供應商,有利于維持拿貨價格、穩定性、毛利率等。
      
    查詢撈王的上市資料,撈王指出,自家公司主打產品之一為豬肚雞湯產品,因此豬肚、豬肉、雞肉、蔬菜的價格對該公司采購成本控制的影響較大,ASF(非洲豬瘟)的傳播也是潛在威脅。

    站在撈王的層面,目前,撈王旗下門店投資回報期相對較短,能夠快速實現資金的回籠,短期時間內達成盈利的目的。

    以旗艦品牌「撈王鍋物料理」為例,開設一家新門店的平均成本約為每平方米8000元至9000元,大部分門店在營運的第一或第二個月達到首次盈虧平衡,一般平均現金投資回報期為13個月,這也能為投資者提振信心。

    不過,一旦上市也就意味著要接受投資者更多的審視。此時,競爭力如何等難題也將被聚焦及放大。

    撈王的品牌定位以及升級較慢,對市場風向的把握不夠敏感。早在2015年,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火鍋外賣推出火鍋外賣、以及“火鍋+奶茶”新型餐飲形式之時,整個火鍋賽道都籠罩在這種熱潮之中,但撈王并沒有緊跟腳步,選擇推出相關業務。

    直到2018年,在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玩家火鍋外賣成熟之際,撈王才選擇推出火鍋外賣、以及“火鍋+奶茶”等形式,但這也讓撈王失去了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再者,盡管資本市場上對火鍋賽道的投資不斷,但從二級市場上給出的反饋來看,整個賽道卻是處于一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今年,海底撈、呷哺呷哺在資本市場的走勢令投資者詫異。

    年初以來,海底撈股價已經從最高點85.8港元跌至目前的31.75港元;呷哺呷哺也從最高點的27.15港元跌至目前的7.81港元。

    對于火鍋賽道份額排名第四的撈王而言,能否在餐飲賽道“冰火兩重天”的背景下,找到一些新的市場打法開啟“破局”之路,或將成為撈王日后上市博得投資者青睞的關鍵所在。

    -END-
    來源 | 
    港股研究社、
    21世紀經濟報道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9月9日,“數據重塑餐飲,智慧再造加盟”餐飲O2O論壇在深圳舉行!

    延伸閱讀

    • 3年400家店,這個品類突然爆發!餐飲業的下個風口是它?

    • 全球門店1000家!老字號品牌朝天門火鍋都有哪些年輕化打法?

    • 只賣一道菜爆款成店,手撕雞會是下個風口嗎?

    • 從直營、加盟、聯營到合伙,如何設計合伙模式?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98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5日 11:01
    下一篇 2021年9月5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