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媽搶灘餐飲


    導讀:

    餐飲或許可以帶給女性更多可能。

    男女真的實現平權了嗎?

     

    隨著國家通過了人口計生修改法,放開三胎生育,女性的“反對”呼聲越來越強烈。表面來看,她們擔心負擔不起高額的育兒費用,實際上,她們更害怕針對女性的“惡意”:社會進步了,但女性的社會地位并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高度。

     

    尤其是面試“潛規則”、職場性騷擾、酒桌文化……特別是成為媽媽以后,她們不光失去了時間的支配權,精力也被家庭瑣碎消耗,最讓人擔憂的還有“岌岌可危”的職場處境。

     

    產假后回歸,媽媽們有可能面臨被邊緣化、崗位被頂替、頻繁請假被質疑的風險。大約85%女性的晉升因此受到影響,15.7%的女性患上產后抑郁癥。

    這種現象,即便在一些自詡“自由民主、尊重人權”的西方發達國家都很常見。在瑞士,女性生育還面臨“生育懲罰”,與男性職工之間存在20%~50%的薪資差。

     

    還有些職場媽媽掉進一個怪圈:越努力、越抗爭,彷佛“對立”越“變本加厲”。即便她們花費了更多時間和努力,創造了和男性同樣的產出量,依然無法與之“同工同酬”,較男性少兩千多元。這種差距在晉升空間方面被放大。

    工作6年多的職場媽媽李玟說,“我任職的就是普通崗位,你實際情況在這擺著呢,精力比不上那些一身輕松的。別說職場媽媽了,現在公司里女性做的大多是基礎崗位。”

     

     

    面對這種“區別對待”,媽媽們除了“逆來順受”,就沒有別的出路了?

    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寶寶現在17個月,坐完月子我就出來工作了,怕恢復期過長,都不敢剖腹產……當初就是不想在職場熬著了,才出來創業。給自己打工,自己說了算。結婚以后,我的創業熱情更高了。

    開中餐店,工作時間也就是飯口,相對自由一些,我能一邊賺錢一邊照顧孩子,還不用靠老公養活。我這么年輕,要做一份自己的事業。”

     

    29歲的劉瑩,5年前辭職創業,現在經營一家中餐館。她直到快生產才停止工作,產后一個月,她把孩子交給婆婆,自己出來工作。

    四川的劉力源是位二胎媽媽,她原來做高管,生孩子后,為了平衡家庭和事業,回老家開了鹵菜店,還成立了餐飲公司。

     

    很多人覺得媽媽們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已經自顧不暇,難有時間創業。但讓人驚奇的是,80%的創業女性就是時間最不自由的“80后媽媽們”,55%的創業者年齡分布在31-40歲之間,其次在40歲以上。

     

    可見創業正在成為媽媽們的新出路。而且,她們往往更愿意挑選符合自身優勢、市場發展空間大的領域。天然的親和力、細膩的心思、強觀察力以及強溝通能力,也讓她們做起服務類工作更得心應手,也更容易做出成績。
     

    媽媽們,以及更多女性,做事謹慎,更傾向于以較少的資金試錯。餐飲行業門檻低、投資少、回本快的特點正契合了女性的創業心態。中國3000萬餐飲從業者,女性占了近2000萬,餐飲店主中,近三成是女性。

     

    眼下,女性創業正在成為一種時代趨勢,全球超過1.26億女性已然開啟了創業路。

     

    嘉和一品董事長、創始人劉京京曾說,現在是女性創業的一個黃金時代。女性創業者更具智慧,她們打造的產品、企業環境,甚至設計的海報都更賞心悅目。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就是最好的例子。她發現女性更注重顏值,而且女性手比較小巧,所以設計的奶茶杯外觀更精美時尚,大小剛好能讓女性握住。

     

    在4.6萬億的餐飲消費市場中,女性消費者占據60%,未來中國女性消費者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以上,這說明女人的生意空間足夠大。

    從“最了解女人的還是女人”角度來說,女性更能get消費者的喜好,洞悉她們的消費心理,對趨勢變化也更敏感。可見,女性和餐飲具有高適配性。

     

    餐飲行業恰恰又需要“精雕細琢”,女性的細心、耐心和韌性是天然的“助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媽媽們或者更多女性靠自己實現經濟獨立,不再依附任何人,更不在乎“男人賺錢,女人不用太拼,照顧好孩子和家就行”等刺耳的聲音。屆時,她們追求的是思想自由、事業自由、權力自由,也將變得更自信,活得更灑脫。

     

    實現平權,除了政策的引導之外,或許也是從女性擁有更多的自主性開始。

     01

    放棄別墅、豪車,單親母親開粥店養活女兒

    四川內江| 黃丹 35歲 粥店老板

      

    我的前半生,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以前在上海住別墅、家里有2位阿姨做飯,出門司機接送,一夜之間回到自己做飯、擠公交的生活,實打實地體會了從高處摔落的滋味。

     

    我出生在四川內江市最貧窮的縣城、最貧窮的村子,四口之家,父親常年生病。16歲那年,我坐了38個小時火車來到上海賺錢養家。在上海,我認識了老公,婚后,我們一起創立了廣告傳媒公司,年入至少七八百萬元。
     
    這樣穩定富足的生活在女兒降生后迎來巨變。我身材走形,沒有以前漂亮了,再加上生的是女孩,被丈夫嫌棄。

    他先后有過三任父親,從小沒得到疼愛,所以也沒有親情觀念、家庭責任感,平時很少對女兒表現出親昵,每次讓丈夫抱抱女兒,他總問“我要抱這個孩子多久”……
    徹底心冷了,不想變成一對怨偶,這樣更傷害女兒,我不顧周圍人勸告,果斷提出離婚。

    住在酒店那幾天,我一直思考未來的路:該怎么養活女兒?繼續留在上海還是回老家四川?老家是六線城市,沒有什么好工作,回去大概率做服務員,一個月賺兩三千元,我可能連女兒的奶粉都供應不了。

    想想這些年,我在上海過得還不錯,但老家的母親、姐姐依舊過著苦日子,我想讓她們過上好生活。之前有做生意的經驗,思來想去決定創業。

     

    最后決定做粥還是因為在酒店的時候,常常為吃飯發愁。以前家里都是阿姨做飯,講究營養搭配,就算訂外賣,也是阿姨幫忙解決。

    自己親自上陣,又要考慮孩子的消化能力,還要顧及老人家比較敏感的胃,得挑選老少皆宜的餐品,我只能想到粥。

    后來做市場調查發現老家沒有專門做粥的店,多是中餐店里捎帶幾款粥,品種少,也談不上多好吃,但一天中,我們至少有一餐吃粥,粥是剛需品。當時我就在想,這會不會是一門好生意呢?
     
    離婚以后,我身無分文,最后把賣車的17萬全投到粥店,真有種背水一戰的悲壯。我沒有多余的資金雇人,找來姐姐、姐夫入股,媽媽幫我看孩子。

     

    我家主打現熬粥,需要熬制3.5小時,早上四點鐘就要起床。夏天還好,冬天的凌晨四點,天完全是黑蒙蒙的,溫度還低。

    那段時間,女兒經常哭,她常問我,“為什么別人家的媽媽不用那么早起床,我的媽媽要這樣”。她每天醒來的時候,旁邊床鋪已經空了,晚上我回到家,她有時已經睡了。

     

    現在我常常需要到各地學習,三四天見不到女兒,她也不吵鬧,常說“我媽媽忙,我媽媽要賺錢養我”。

    女兒在店里呆的時間長了,經常幫著干活,一到節假日就在店門口擺攤賣小飾品賺錢。看到她過早懂事,我心里既心疼又欣慰,再苦再難,我都要咬牙堅持。

     
    內江是小城市,人口少、消費低,一條街上十多家早餐店,今天你推出幾款新品,明天就有許多店跟風模仿,競爭太激烈了。要想賺錢,只能逼著自己做出改變,嘗遍同行的餐品后,我想到用復制+創新的方法做革新。
     
    傳統粥店以粥為噱頭,更偏重于出售中餐,而我不想依賴廚師,希望能做到簡單復制。

    另外,雖然粥利薄,但生命周期長,很多人瞧不上這樣的小項目,趁著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我要迅速攻下堡壘。最后確定了“小規模+多店”的打法。
     
    在68款粥的基礎上,我還增加了上海生煎包、串串、鴨腸等30多種小吃提高人氣。我還邀請小吃攤主入駐,他們借用我的店鋪,我借助他們的產品,實現雙贏。
     
    這幾年,我接連開了5家店,有4家是一年之內開的。前4家店月流水15-20多萬元,純利潤10萬元左右。第一家開在萬達的店日營業額穩定在7-8千元,最高1.5萬元。

     

    雖然現在的生活跟以前沒法比,但至少不愁吃喝,孩子過得不錯,還幫前夫償還了四五十萬的債務,再也沒有人勸我趕緊嫁人了,我不靠老公照樣活得好。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女人不一定要低三下四地朝老公要錢過活,自立自強幸福感才能更強。所以女人一定要有事業,這跟家庭背景無關,也與你賺錢多少無關。

     

    最近我盯上了夜經濟,粥客單價十幾元,利薄,只能賺點小錢,離我想要給家人創造的生活還很遠。夜宵深受年輕人喜歡,客單價大都百元起,感覺這是個“入手”的機會。

     

      02

    女白領返鄉賣鹵菜,開了20多家店,成鄉親眼中的“出息女娃”

    四川內江| 劉力源 35歲 連鎖鹵菜品牌創始人 

     

    我出生在七口之家,家里只有父母兩個勞動力。四川多山少平原,靠莊稼創收很少,爸媽在我5歲的時候前往江蘇打工,我做了十多年留守兒童。

     

    后來我考學離家,在成都一家大公司做高管。2017年,我放棄了打拼十幾年掙來的優渥生活,回老家開鹵菜店。

    當初做這個決定,一方面是我在母親身上看到女人原來還可以做那么勇敢、有價值的事,另一方面我剛生下大兒子,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

     

    為了賺錢養家,我母親在20歲的年紀,成為村里第一批外出打工的女性。在八十年代的農村,女性外出務工是要被指指點點的,周圍人會覺得這個女人不安分,不在家照顧孩子、干農活,一門心思往外跑。

     

    但母親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她堅持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在服裝工廠,母親的縫紉機踩得飛快,她回回都是業績最好的員工。以前在老家做裁縫,她的生意也是街道上最好的。
     
     
    15歲時,父母從外地回來,在老家開了家鹵菜店。剛開業那幾天,母親一天也賣不出一份鹵菜。

    她走遍市場,品嘗競品家鹵菜,找到自家問題,琢磨怎么改進配方、研究新品。后來母親的鹵菜店,日營業額有七八千元,家里因此過上了小康生活。

     

    我打心眼里覺得,母親做每件事都能成功。從她身上,我看到一個女人即使沒有文化,依然可以靠雙手改變命運。

    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我也想像母親一樣,成為孩子的榜樣,更想把她的精神、她研制的鹵菜工藝傳承下去。

     

    我曾經在企業管理公司任職多年,參觀過上千家企業,也有過成功的企業服務經驗。我深深地明白,做生意有規律可循。

    像那些農民工,缺少技術、經驗,不懂精細化運營,自己創業很容易把多年的積蓄賠光。

    那種野蠻開店的方法不適用當下市場,系統、標準化的操作和管理機制才是必經之路。

     

    回家后,我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將鹵菜店當作公司來經營,第二是明確定位,做內江第二大品牌連鎖鹵菜店,第三件是確定打法,即小店+品牌+供應鏈的模式。

     

    我們每家店只有10-15平方米,配備2名服務員,開在小區。

    在老家人的認知里,做生意就是找個面積稍微大點的門店,進點貨,然后開張。對我這樣開店,都覺得新奇,也抱著懷疑的態度,背后也有議論聲。
     
     
    事實證明我的打法是奏效的。靠著社區+熟人經濟,我家每月流水8萬,門店總是排著長隊,看到門店生意好,返鄉的農民工群體這才相信我,跟著我一起干。
     

    對于他們,我的做法是提供貨源,他們自立店面、自行銷售。三年里,有20多名農民工成功開店,他們一個月的收入達上萬元,這與在外打工的收入不會相差太多,但不用背井離鄉,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這些農民工中,以女性為主,分布在30-50這個年齡段,我家的員工也都是女性,薪資比同行高出2-3倍。

     

    當初創業,很多人說做生意都是男人干的事,一個有孩子的女人,哪有充足的精力做事。誰說當了媽媽不能創業,我見過很多媽媽,一邊帶孩子,一邊創業。

     

    我創業時大兒子才1歲,我一邊哺乳一邊上班,喂完孩子,趕緊去談客戶,談妥趕緊回家。傳統的觀念里,照顧孩子,媽媽應該親力親為,我不這么認為。

     

    大兒子兩歲半之前,都是阿姨照顧的,我始終認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阿姨有豐富的經驗,她帶孩子比我周到,她的價值是照顧孩子,我產生的價值不只是支付阿姨薪水,還能為公司創造更大利益。

     

    晚上回到家,阿姨下班,我“上班”。大兒子兩歲半的時候,我把他送入幼兒園,小兒子更早,一歲半就入學了。

    他們的學校就在公司樓下,方便我日常接送。雖然個人時間被擠壓,但我留給孩子和事業的時間是充足的。

      

    2019年,我一口氣開了15家店,現在已經有20多家門店。食在四川,味在內江,對于未來,我的目標是將正宗的川鹵推向全國。

    個人認為,投資少、人工少、面積小、容易標準化的新餐飲中的小店經濟頗有潛力,我也要抓住這個機會,全國擴張。

     

     03

    單親媽媽帶著5個月的女兒,靠3家甜品店,買了車和房

    浙江永康| 趙娜32歲 甜品店老板 

     

    為了孩子,我曾一度放棄事業。

     

    2019年8月,我生下女兒。出生沒多久,女兒就被婆婆抱走,我都沒來得及看幾眼,晚上她甚至都不跟我睡在一起。這樣的生活讓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極度缺乏安全感。

    我急切地需要用事業證明自己。所以,生完孩子20天左右,還沒有完全恢復好,我就回到店里工作。

     

    我與婆婆的矛盾也因此爆發。我本意是和老公努力打拼事業,改善小家的生活,但婆婆堅持讓我在家照顧孩子,她覺得女人的天職就是“顧家”,我開店就是瞎折騰,賺不了多少錢,丈夫事事都聽婆婆的。實在無法忍受了,我提出離婚,獨自撫養女兒,丈夫跟婆婆回老家了。

      

    我和女兒的生活還要繼續,拿什么養我的孩子呢?

     

     

    生孩子之前,我經營兩家奶茶店,生意還算不錯。但離婚時,孩子只有幾個月大,太小了,我還要照顧她,忙不過來,只能忍痛轉讓投入全部心血的奶茶店。有孩子就是這樣,時間、人身都不靈活,一切要以孩子為主,必須做出取舍。

     

    思來想去,我決定拿僅剩的10萬元店鋪轉讓費做外賣店。之前的奶茶店側重堂食,人多的時候無暇顧及孩子,現在我做奶茶時,抬頭就能看到孩子。

     

    做外賣店,選址就沒有那么重要了,我把店開在市中心一條封閉的小路上,租金便宜。

    五千元的二手設備、店年租金1.4萬元、裝修2萬左右、物料幾千塊,只花了四萬元,新店就開張了,我將這家店定位成甜品店,不單賣奶茶,還增添了各種水果撈、冰粉、炸雞等多種產品。

    當時做這個決定,周圍人覺得我瘋了,“這么偏僻的地方,人流量小,怎么賺錢”,她們覺得我的店撐不過三個月就會倒閉。

    事實上,店已經營業兩年了,在當地比較火,一天的銷售額在3-4千元左右,最高能有4500元。外賣員來來往往,還有不少人慕名前來品嘗。

    現在回想起來,最開始那段時間,日子真得挺難。我把5個月大的女兒帶在身邊,她不哭鬧就放到椅子上,哭的時候背著她,邊哄孩子邊做奶茶。生意忙不過來,我還帶著女兒去送外賣。

     

    開甜點店,很熬人,我每天的時間也被嚴重擠壓。一大早,我就要進店搓冰粉,再去市場挑選新鮮的水果,把所有水果洗凈、切好,準備好各種食材,然后接入外賣平臺,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忙起來,三餐也顧不上吃,隨便咬幾口面包對付過去,這種團團轉的狀態差不多維持到晚上10點半、11點。

     

    打烊以后,我還要準備好第二天使用的物料、打掃衛生,等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已經凌晨,我曾經還工作到凌晨三點,次日依然要早起進店。節假日最忙,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又當客服,又當營業員,有時還要兼職外賣員。

    這樣連軸轉,我累到甲亢復發,有段時間瘦了30斤。我記得招聘了一個暑假工,他只工作了一天就辭職了,哭著說吃不消。

     

    經濟復蘇那會兒,地攤經濟興盛,正值奶茶店裝修升級,我白天教學員做甜點,晚上騎三輪車帶著女兒去擺攤。

    生活雖然分外忙碌,但我內心很欣喜、滿足,因為我靠勞動撫養著女兒,還把很多創業者領進了門。

     

    其實,一直以來婆婆都不贊成我創業,但我不想過那種一眼望到頭、伸手向老公要錢的生活,這會讓我覺得沒有尊嚴。

    很多女性孕前都有一份工作,為了孩子,辭職在家,我覺得很可惜,因為那幾年足以消磨一個人的意志,20-30歲左右是最好的奮斗時光,千萬不要懶惰、更不要怕吃苦。作為女人,不論賺錢多少,一定要經濟獨立。

     

    目前,我開了三家奶茶店,還清了外債,跟老公復婚了,替他償還了三十多萬元的債務,另外還購置了200多萬的房子、路虎車。

    現在老公、弟弟都跟著我一起做奶茶店,婆婆對我的態度都變好了,絕口不提讓我當全職太太的事情,不光照顧孩子,甚至主動提出來店里幫忙,還生怕自己做不好。

     

    結語:

     

    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應該是尊重女性的社會。我們總在呼吁平權,可是在現實社會中依然有沉默的大多數。

    如今,有這樣一批叫做媽媽的人,不甘心做男人“背后的女人”,也不愿伸手向老公要錢,不留戀受擠壓的職場,通過創業讓自己活得越來越“體面”。

    這些率先行動的媽媽們,只是中國近四成女性創業者中的縮影,更多女性開始基于自我實現、安全需求、尊嚴需求、社交需求進行”反擊“,這說明她們越來越清醒。

    如果有越來越多女性敢在工作中積極地表達“我可以,我能夠”;在家庭中爭取與丈夫合理分工,積極搞事業……

    那時,街頭巷尾將隨處可見開出租車的女孩,酒店將涌現更多女性廚師,財富榜單上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董明珠”們。

     

    女性創業,爭取的是工作自由權、家庭話語權、經濟主動權。

    -END-

    來源 | 餐盟研究-小南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火爆出圈的湘菜,破局關鍵到底在哪兒?

    • 海底撈再添勁敵?撈王火鍋赴港上市!

    • 20%顧客貢獻80%收入!看西貝如何玩轉會員營銷?

    • 重慶為什么出不了“海底撈”?這幾點原因值得深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17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0月16日 07:27
    下一篇 2021年10月16日 07: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