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2
期
疫情加速餐飲行業的智能化
最近一年里,有沒有發現,身邊的機器人越來越多了?
當我們進入購物中心,有導航機器人告訴我們商家的團購信息;閑逛的時候時會有迎賓機器人游走在身邊,殷勤攬客;點完菜后,送餐機器人就會不斷穿梭在大廳送餐收盤子;后廚里,沒有了大師傅的各種吆喝,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機械臂和智能炒菜鍋在默默地“煎炒烹炸”。
事實上,餐飲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發生在2020年疫情之后。
據擎朗CEO李通透露,擎朗智能在全國布局的送餐機器人數量已超過1萬臺,其中大部分產品的布局落地,都是在2020年完成的。而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19年中國送餐機器人市場規模僅為2.2億元,而2020年送餐機器人規模已經高達到12億左右,成長了5倍以上。
“飽受勞動力之困”,是餐飲智能化的主因。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公布的全國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餐廳服務員高居第五位。機器人的廣泛應用,能否幫助餐飲老板們“脫離苦海”?
五種餐飲機器人大比武
我們按照場景和功能,將餐飲服務機器人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配送機器人、烹飪/制作機器人、后廚服務機器人、營銷/導航機器人和外賣機器人。
送餐機器人
餐飲行業中,送餐、回收、迎賓等一線員工的人數最多,占比高達82%,且這些崗位的技術含量低、可替代性強,加上招工難、離職率高等原因,導致前廳配送機器人在所有餐飲服務機器人中份額比例最高。
烹飪機器人
烹飪機器人的背景與送餐機器人的邏輯大體相同,均是餐廳人力成本高漲下的產物。但與送餐機器人不同的是,由于廚師團隊的高成本和不確定性,加上近幾年的“去廚師化”和“料理包”的風潮,讓智能炒菜設備替代大廚的進度大大提升。
烹飪機器人的類型:
市場上按烹飪鍋體的類型和形態,大體可分成四類,即:鍋加轉鏟炒菜機器人(中大型)、轉筒炒菜機器人、智能炒菜鍋(小型)和機械臂。
其他后廚智能設備
在后廚設備中,諸如烤箱、洗碗機等,也紛紛迎來了智能時代。相較于傳統的洗碗機,除了數據化、低成本之外,智能洗碗機可在2分鐘內洗碗一筐,可一次性做到洗碗、去油和去水垢。而智能烤箱可以做到“分層烘烤,開箱補時”等功能,同時將各種參數進行數據化,實時回傳,隨時監控。
營銷機器人
相對于配送、炒菜等類型的機器人,以迎賓、導航和引流為主要功能的營銷類機器,因其替代性高和作用有限,故此普及率并不高。主要玩家包括獵戶星空旗下的導航機器人,優時小車的近場配送機器人等。
外賣配送機器人
9月21日,北京市順義區出臺了《無人配送車管理實施指南》,其意義除了國內首個無人車配送指南出爐之外,美團作為標準制定的參與者更具看點。據悉美團已在順義常態化運營無人配送車超過了一年半,累計配送近10萬訂單,自動駕駛里程超50萬公里;無人機已完成超20萬架次的飛行測試,配送真實訂單超過2500單。疫情、效率和騎手成本,都是促使美團加快布局無人配送的主要原因。另外美團在今年參與投資了無人駕駛通用方案公司輕舟智航,和自動駕駛卡車技術與運營公司嬴徹科技,這都標志著未來餐飲外賣配送的無人化將很快到來。
優勢與短板皆不容忽視
餐飲智能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如今餐飲行業的智能化的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進入到了“供需兩旺”的階段。 從需求端看, 目前餐飲機器人市場僅有千分之一的滲透率,隨著餐飲人力成本的不斷高企,后疫情時代對食品及從業人員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和低生育率加上人口老齡化的疊加效應,大量如傳菜、洗碗等純藍領崗位都可以用機器人1:1平替,而未來整個餐飲機器人行業將有數百倍倍的增長空間。 在供給端,從四個方面看: 首先是成本。隨著激光雷達、深度相機、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程度不斷加深,餐飲智能硬件成本下降顯著,未來智能機器人在餐飲領域的滲透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是技術。我們要先明確一個概念,“餐飲機器人≠智能”,直白的講,如今餐飲機器人在技術上的短板就是“不夠智能”。以送餐機器人為例,其本質并非“智能”而是“自動化算法”,簡單講從后廚送餐到餐桌,與消費者沒有任何的交互;而商場導航/優惠機器人雖然在人機交互上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機器學習的“食材”即數據目前嚴重不足,無法與消費級LOT的海量數據相比,而數據不足又導致算法迭代較慢,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機器人的答非所問”。未來餐飲機器人既要在硬件上克服困難(應對高復雜的門店場景如陡坡、寬窄不一的通道,高動態的障礙物-人、動線不統一等),還要求AI算法對應用場景的深度匹配,做到高精度傳感器、AI算法、硬件算力與穩定的網絡傳輸四方面能力缺一不可,均衡發展。 然后從場景層面看,未來的趨勢“多機合一”,比如送餐機器人的多場景,即閑時攬客,忙時配送;功能的復合型,送餐機器人跟收銀結合,加大智能化程度,集呼叫、下單、送餐、結賬一體化;烹飪機器人可實現多功能操作,擺脫只能做一道菜的窘境;更多如咖啡、快餐等無人化的智能餐廳進入社區、醫院、寫字樓。 最后從資本層面看,餐飲服務機器人“錢”景光明。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僅1~4月服務機器人融資就多達15起,占全部機器人融資份額的22%,其中主打餐飲配送機器人的擎朗科技在9月完成2億美元D輪融資,這也是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金額最高的單筆融資。資本的涌入加速了中國餐飲服務機器人在研發和供應鏈方面的發展,進一步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的普及和落地。 問題: 如今的餐飲行業仍處于“進程中的智能化階段”,設備與設備之間,設備與消費者、供應鏈等數據并未連通,信息孤島效應明顯。 另外一邊“超前發展”與“實際落地”的也有明顯斷層。碧桂園曾號稱2年內開1000家機器人餐廳,而截止目前僅有3家“天降美食”機器人餐廳開業,從大眾點評上看到消費者的新鮮度下降明顯,后續將會面臨“曲高和寡”的窘境;另外更多的“智慧餐廳”還停留在點餐和傳送方式的“初級階段”,技術上更像是“偽智能”,比如吉野家的“智慧餐廳”。 最后,餐飲是“強調溫度”的行業,但隨著機器人的普及,餐飲“去服務化”的趨勢會明顯,雖然人機互動會帶來一些新體驗,但當新鮮感過去,餐飲如何在“服務和成本”中取舍,將是一大考驗。 結語 中國的餐飲行業已經走過了“用時間換空間”,和“用規模換效益”的高速、粗放的發展時期,進入到了比拼“精細化管理+數據化運營+智能化設備”的“存量競爭時代”。 隨著餐飲競爭烈度的不斷加深,全行業的增速小、利潤水平低,將是“新常態”。這促使餐飲企業紛紛“向內尋找利潤空間”,不斷加強對“時效和人效”極端要求,因此餐飲的智能化可謂生逢其時。 因此我們看到過去一年多內,從場內到場外,從前廳到后廚,人力和效率的解決立竿見影,機器取代人正成為現實。 顛覆雖還尚早,但不可否認的是,餐飲已經加速進入智能化時代,未來已來!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代丹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在以綠茶、外婆家為代表的“快時尚餐飲”日漸衰退,規模和客單價都難以突破的情況下,走“高端化”或許是一個可以從客單價突圍的好辦法。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