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關店300家的內幕揭秘!


    底撈宣布陸續關店300家,此消息一出,餐飲圈議論紛紛,有人在吃瓜看熱鬧,有人覺得唏噓。但是,海底撈關店的舉動背后有什么深層原因呢?對此,紅餐網專欄作者王冬明發表了他的看法。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王冬明。

    11月5日,曝出一則驚人消息:“海底撈要陸續關停300家門店!”起初我也沒太在意,直到幾家媒體紛紛詢問我的看法,這事才被坐實。

    首先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服了”!海底撈這么做,其實我完全能夠理解,但明目張膽的昭告天下,也是比較有魄力的,比有些大品牌一邊吹著沖鋒號,一邊偷偷收拾行囊撤退,要有勇氣。

    我的觀點一直和主流看法不同,因為我知道,很多主流看法永遠是欲蓋彌彰的,實際情況往往與事實截然相反。下面,我說一下我對海底撈關店的看法。

    主動關店,

    是品牌做大做強過程中的必要環節

    一個餐飲品牌,是通過開店、關店、再開店、再開店……實現品牌發展過程中的新陳代謝的。

    每一個良性的企業,都逃不過這個規律。但我說的這種新陳代謝的關店,是像海底撈這樣,在可控范圍內主動戰略性關店,而不是因為資金鏈斷裂、企業負債累累、疫情和房東撕逼輸了、合伙人掀桌子、投資人罵大街等被逼關店的情況。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做大做強的第一步,就是盲目擴張


    原來有一個觀點,在餐飲圈吵得口沫橫飛,就是先做大還是先做強的問題。

    大部分餐飲人認為,先做強才是正道,就是做良心百年品牌,先把核心做強,比如系統啊、供應鏈啊、管理啊、服務啊、產品質量啊。總之,3家店時就要為300家店開始打基礎了。  

    而我個人認為,
    其實從品牌發展戰略上來說,先野蠻發展做大,讓市場告訴品牌,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扯淡的,再通過結果,淘汰失誤店。
    這種優化的方式,就是做強的方式,而不是閉門造車,天天意淫市場需求,搞得品牌戰略如同鋼鐵直男,利潤如同一地雞毛。  

    海底撈為什么要關300家店?真實原因,就是在開1500多家店的過程中,產生了300家不盈利的包袱店。什么叫包袱店?就是虧錢唄。

    但店開多了,有虧損店很正常,也有很多人說,我開店要保證100%成功率,也有說讓所有加盟店100%盈利,咱們別說1500多家,就是給你150家,來個100%,你要真做到了,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睡覺時夢里實現的,一個是萬中無一人就是你,我明天就找你學“如來神掌”去。不管愛不愛聽,咱們接著往下看,畢竟看完再罵,才顯得你內涵。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做大做強的格局,就是勇于面對關店


    我覺得這次海底撈,除了名聲上受點損失,營業額的報表看著有些揪心,其實利潤會很漂亮。

    餐飲行內人,只要干十年以上,有個幾十家店規模的餐飲老板都知道一件事,就是門店開店是有成功率的,基本上1/3的門店虧損是正常的,只不過行內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從海底撈開店1500多家,關閉300來家,說明虧損店是1/5,對于千家規模來說,這個成績私下絕對可以拿出去吹了。我知道好多上千家規模的品牌,一半虧損都是正常的,好在直營占比小,要是全直營,早就那啥了。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做大做強的終究奧義,就是關店


    海底撈全直營,開店這個速度,虧損率20%,其實成績很傲嬌了。還有一個公認的數據,就是
    平均每一家虧損店會吃掉3家門店的利潤,所以海底撈關店越快,利潤就會提升越快。

    試想假如海底撈一夜關了300家店,就相當于一下多出900家店的利潤,再也不用給這300家不掙錢的店交房租、上貨、發工資了,省下來的是純利啊,白花花的銀子,然后再開300家,再關20%,也就是60家,這樣1500家店,就有1440家盈利了,這就是企業戰略性做大做強的盈利技巧。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關300家,再開300家,這錢不是錢啊?如果你的賬只能算到這個層面,說明你還不知道一家虧損店一年能吃掉多少現金利潤,還是需要現實給你上一課,知道什么是大型社死現場。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所以當媒體問我,認為海底撈下一步具體會怎么調整時,我說我一點都不關心,
    因為一個品牌未來好與不好,戰略第一,策略第二。
    現在來看,戰略完全沒問題,至于調整的具體策略,對于業績結果來說,只有好或更好而已。就算什么都不做,利潤幾乎瞬間就翻翻了,大家說,這條路走對了,接下來的策略還重要嗎?

    無非剩下的就是來個關店計劃,怎么關店,怎么調整,怎么人員調動,怎么不被大家發現關店的好處,讓那些競爭對手,繼續接著傲嬌把虧損店堅持下去而已。    
     

    海底撈最大競爭對手,不是餐飲同行


    現在所有的火鍋行業,還是在學海底撈,但為什么永遠學不會,因為不動腦子的模仿別人,永遠只能在后面吃土,超越很難,得肺病很容易。

    就拿關店來說,從戰略角度,四年一循環,一循環主動代謝關閉1/5門店這件事,好多火鍋連鎖品牌就學不會。絕大多數火鍋連鎖品牌還停留在死扛保住虧損店的傳統思維上,一天餐飲行業不扭轉這種思維,一天海底撈就遇不到正經的對手。          

    海底撈未來最大的挑戰,就是在餐飲同行學會海底撈思維之前,跑得更快更遠,因為小到火鍋賽道,大到餐飲賽道,資本的大量進駐,會強行將餐飲行業,在思維邏輯上升級迭代。那時候,海底撈就有可能碰到專業對手了。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海底撈你學不會,
    是餐飲行業的無奈

    海底撈的成功,是思維邏輯上的成功,而不是服務。我們下面看看這些年來,海底撈都干了什么。 

    火鍋行業都在做產品的時候,海底撈做了服務;行業學做服務的時候,海底撈做供應鏈了;行業剛想做供應鏈的時候,海底撈蜀海上市了;當大家終于知道,原來資本擴張上市的這條路靠譜時,海底撈開始戰略性關店了。

    試問一下,等我們有一天終于明白和學會關店的時候,海底撈又會在做什么?為什么火鍋行業乃至整個餐飲行業,總會比海底撈慢一拍,難道不應該抽自己一個大嘴想想:為什么“海底撈我們學不會”?

    是因為海底撈從來沒有贏在服務上,而是贏在了思維邏輯領先上。讀到這里,你知道海底撈為什么大張旗鼓的關店了吧?如果還沒能理解,那你現在罵我,我認了!       


     



    延伸閱讀



    ? 海底撈關店300家,餐飲業凜冬將至?

    海底撈何時能走出困境?

    ? 海底撈業績下滑,都是擴張的“鍋”?

    紅餐網已同步入駐: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46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8日 17:03
    下一篇 2021年11月8日 17: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