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入“被動式創新”?和50位同行聊完,我總結了“賣啥火啥”的秘訣!

    “紅利消失、存量博弈”,如今餐飲行業內卷化的趨勢越發明顯。“模式、人才、供應鏈、資本”……競爭在多個維度展開,而“創新內卷”則是品牌競爭中最直觀的體現。

    總第 2879 
    餐企老板內參  翟彬 | 文


    “被動式創新”讓行業苦不堪言

    對餐飲品牌來說,這是一個“創新井噴”的時代。必勝客為了迎合“中國味”賣起了“酸菜魚和麻辣香鍋”風味的披薩;蜜雪冰城一邊加入到以“黃皮、油柑”為代表的夏季推新大戰,一邊順手推出硬核的“椰乳燴面”;而對追逐“本土風味”最執著的當屬“殺瘋了”的肯德基,自9月在河南地區推出胡辣湯后,又馬不停蹄地上新了“小籠包、熱干面合北京炸醬面”, 并聯手周黑鴨首創了辣鹵風味的漢堡。

    以上的種種案例都在告訴我們,當用戶和渠道紅利散盡,“內卷化的創新”就被動成為了企業“剛需”。“產品創新力”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并被推到了競爭的前沿,成為品牌“最深”的那條護城河。

    而餐飲“創新軍備競賽”的直接后果,就是行業內對“風味流行”的判斷變得更加難以捉摸了。如今品牌推新的速度讓人應接不暇,風味的流行趨勢和食客們的忠誠度一樣無常。

    但是對于創新,大部分企業卻又陷入兩難——不創新,企業只能“盲從和跟隨”,陷入被動;盲目創新,由于缺乏“體系和工具”的支撐,一旦賭錯方向,“定位、研發、食材、供應鏈”均變為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中小型品牌來說,試錯成本太高,“被動式創新”的失敗率極大。

    3個層次、10個方向
    專家視角解讀產品創新趨勢

    那么問題來了,創新真的“無章可循”嗎?

    內參君采訪了業內多位資深研發人員,依據難易程度,整理出產品創新的三個層次共十大趨勢,并做了解讀:

    第一層,精神層面:包括文化和場景。

    近年來伴隨著“國潮復興”,帶動了如茶顏悅色、墨茉點心局等一批本土品牌的崛起,將“產品與文化、產品與美學”相結合,備受消費者的追捧;而超級文和友的“沉浸式就餐”和宮宴的儀式感,也打破傳統認知,將“產品體驗”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層,應用層面:包括混搭、品類組合、中西合璧、烹飪方式、健康化。

    “混搭”早已在新茶飲中蔚然成風,“茶+奶+水果/茶+奶+咖啡/茶+奶+酒飲”,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新茶飲做不到的;“跨品類組合”更像是“餐飲版的樂高”,模塊化組合,“熱鹵+粉/面”、“面+鹵味+甜品/茶飲”、“火鍋+茶飲+酒飲”……組合的大背景是追求“多場景+高坪效”;“中西融合”包括肯德基曾推出的如嫩牛五方、小龍蝦風味的塔克等網紅經典款,“本土化的創新”被消費新鮮感逐步推到向前;挖掘極具地方“烹飪特色”的產品帶給消費者全新的感受,比如起源于貴州的“地攤火鍋”、“豬油打底,底料現炒”,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對火鍋料理方式的認知。



    第三層,供應鏈層面,包括食材、零售化、風味。

    這是大單品的時代,無論是牛蛙、小龍蝦,還是生椰,都是供應鏈賦能食材,進而帶火某個品類的經典案例,未來除了傳統食材,植物肉等必將引領創新的方向;后疫情時代讓“拉面說、自嗨鍋”熱銷,家庭就餐場景給“餐飲零售化”拓展出了一片新藍海,未來會涌現出更多的“賈國龍功夫菜”和“海底撈自熱火鍋”;“番茄魚、十三香小龍蝦、青花椒烤魚”,這些“風味”爆火的底層邏輯都是供應鏈賦能產品創新,“大標品+深度定制”的雙核發展,讓中腰部的品牌也能“四兩撥千斤”。

    在這十大方向中,文化和場景屬于品牌內核,最難突破;第二層面的五個方向,無法建立強大的壁壘,很容易被跟風和模仿;而第三個層面,依靠的是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創新成本最高,不過一旦形成競爭優勢,能夠快速復制,快速完成突圍。而在“食材、零售和風味”三個方向中,風味的創新成本最低、收效最快,是最容易突破的方向,因此把創新鎖定在風味上,或許打開一片新天地。
    看到“味來”的“先知力”從何而來?

    所有創新的前置條件都是“對流行趨勢的預判”,“風味的創新”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當我們談論“風味流行預測”時,就不得不提到「味好美流行風味預測」。

    作為有著130年歷史的全球調味品知名企業,味好美已經連續22年發布了「全球流行風味預測(Flavor Forecast)」,每年味好美都會集結全球風味專家(包括全球各地名廚、數據分析師、食評家等),探索“風味流行趨勢”,并對未來2-3年內可能會流行的全球風味趨勢做出預測。在過往的預測中,“荔枝風味、奇亞籽”曾被行業驗證成功,成為流行風口;2018年,“預測”中推薦了“小酒館的溫暖味道”,如今“餐+酒”的小酒館模式也已成為熱門的“兵家必爭之地”。

    味好美在今年4月發布了2021年全球流行風味預測。而針對中國市場,味好美將這些世界趨勢落地優化,以中國的五行作為故事的龍骨來更好地闡述這些風味篇章。

    * 木 – 突破邊界的植物。

    * 水 – 水下未被發現的新食材。

    * 火 – 具有煙火氣的流行風味。

    * 土 – 平衡飲食的新風潮。

    * 金 – 選擇對的器皿與餐具來作為風味的霓裳,來提升風味增加體驗的潮流。





    為了能讓“一部分人看到未來”,味好美還與著名餐飲市場研究公司 Datassential 合作,通過大數據洞察,為客戶提供全球化的行業趨勢報告,幫助其了解消費者喜好、風味趨勢和行業動態。同時,味好美通過自研報告與第三方數據平臺的結合,挖掘本土風味趨勢,為連鎖客戶的菜品上新提供了大量且有力的數據支持。

    過去三十年,味好美專注于餐廳風味的解決方案,采用“引進來+本土化”的市場策略。一方面把眾多的西式經典風味引入國內市場,如美國市場占比第一的 Redhot辣椒汁和旗牌黃芥末;另一方面則關注中西風味的融合,比如近幾年開發上市的藤椒沙拉醬、金沙咸蛋黃調料等。下一步,味好美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致力于引導中餐廚師“西味中用”,并在中餐極為注重的“鍋氣”、“爆香”等概念上嘗試新品的研發。

    與此同時,味好美將沿用30多年的包裝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包括專為餐飲設計的工業風瓶身,具備專利工藝的雙色注模的“笑臉蓋”,并添加了防盜環和防偽功能,將在今年四季度陸續投放市場。

    重裝上陣的產品將以更專業的姿態服務中國餐飲企業

    結語
    從“風味”入手,給行業帶來了極佳的“破局”機遇。長遠來看,當渠道和用戶紅利消失后,誰能掌握“創新”帶來的“時間紅利”,捕捉到風味的流行趨勢,誰就掌握了幫助客戶進行產品升級迭代的主動性。

    如今的餐飲創新,也已經從“廚師驅動”1.0版本,升級為“供應鏈驅動”的2.0版本,而以味好美“風味創造體系”為代表的“數據驅動”的3.0版本,正在向我們展示出未來餐飲創新的各種可能性。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你知道“餐飲臉譜”嗎?通過不同的表情直觀地體現這家餐廳的食品安全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餐企老板內參”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47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8日 17:03
    下一篇 2021年11月8日 17: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