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茶顏悅色官網微博就發布消息,稱在長沙密集布點的區域的門店將臨時關閉。該消息在輿論熱議持續升溫中,而就在昨日,茶顏悅色發布官方微博,對本次閉店行為再次作出回應。表示:我們還撐得住。
據悉,這次是茶顏悅色今年第三次集中臨時閉店,第一次是年初的就地過年,第二次是七月底疫情反復。本次閉店的理由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官方解釋“之前的密集布點在長沙的城市發展中賺到了紅利,疫情之下,自然也要承擔人流減少帶來的結果。”
同時,回應里顯示,茶顏悅色繼續在瀏陽、株洲、岳陽,武漢等地區開店,他們把這看為是“茶顏面對疫情的自救”。并稱隨著疫情緩和,人氣回暖,臨時閉的店會逐步復開。
除了茶顏悅色,采取門店收縮戰略的還有海底撈,上周發布公告,稱將于年底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內參君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多家餐企“戰略收縮”,受到疫情、市場經濟、消費熱度多維度的影響。
首先,疫情是催化劑,閉店決策或是及時止損。
茶顏悅色在官方微博中感嘆到,疫情的不確定,確實挺考驗團隊上下背靠背的信任和機動靈活的,一些密度過高的區域臨時閉店將是常態,做最壞的打算,存最好的希望吧。線下的餐飲服務行業都在過冬,茶顏和大家一起積極努力,抱團取暖。
專注飲品連鎖體系供應鏈的羅海山對此呈樂觀態度:“是臨時閉店,而非關店。在疫情影響下,一方面是出于對門店員工伙伴的人身安全考慮,一方面是疫情導致門店生意下滑,開店擴損比不開店虧損更大,而做出臨時閉店的決定,等待春暖花開,會恢復開業。何況,做生意都存在風險,關鍵是要正確評估風險和收益的概率。”
其次,疫情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降速,消費趨于理性和保守。
疫情反復下,無論是品牌還是消費者,都逐漸回歸理性。資深撰稿人孟永輝從商業模式和資本角度做了分析,“他們的商業模式更像是互聯網模式的線下版,通過盡可能多的觸達更多消費者。從本質上看,依然是流量模式。但這種模式需要強資本支撐,目前資本寒冬和市場飽和,模式優勢很難奏效。”
第三,經歷“擴張過熱”階段,品牌需理性糾錯和反思。
無論是海底撈,還是茶顏悅色,都經歷了高速擴張階段。2020年6月,張勇大膽決定按下“開店加速鍵”,在其他餐飲品牌忙著收縮戰線生存之時,海底撈卻以“脫韁般的速度”跑馬圈地。在這次“關停公告”后,海底撈官方公然承認:反反復復的疫情引發一些連鎖反應,比如商場過剩等,部分門店的選址也存在失誤。
“蝸居”長沙7年的茶顏悅色也是同樣:在區域內高密度開店,成當地美食名片。2020年冬走出長沙,落地武漢,顧客排隊長達八小時,一時之間被輿論捧場熱搜,兩年時間完成3輪融資。同時,從茶顏悅色開店速度來看,2021年3月、4月突然“猛增”,兩個月開出了65家店。
第四,具備長沙屬性的“密集型開店”策略,與游客、流量、特定的局部市場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存在不穩定性。
作為流量光環下的旅游網紅城市,長沙餐飲普遍具有“密集性”扎堆開店的特質。比如在五一廣場,“幾乎五十米一家茶顏悅色”、“墨茉點心局3/4的門店聚集在此”是很多人對于這些網紅品牌的認知。
而事實上,對于流量型品牌而言,這種策略本身就是雙刃劍。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不確定因素加大,原來的密集開店模式,伴隨著游客流量的銳減,是否“可持續”,成為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密集開店本身沒問題,但是要匹配品牌不同階段的需求。對于茶顏悅色來說,流量大量涌入的階段,某個商圈一家店不夠承接了,自然會持續開店。當店越來越多,數據反饋和服務承載力實現平衡的時候,就會放慢腳步甚至收縮。”羅海山說。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掃碼關注“深扒餐飲供應鏈”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