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這幾天美團連續公開了兩個內部算法,一個是咱們商家列表里顯示的“xx分鐘”,以及下完單之后的“預計送達時間”。
這個數據關系著顧客在咱們店的進店率,非常重要,不過我看這篇算法公開并沒有引起太多老板的討論,沒關系,估計是太技術流了吧,老板們懶得看也不要緊,還是我解讀給大家吧。
這個意思是預計送達時間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原來是美團系統內會計算出來4個時間,分別是:
1,AI計算出來的時間(根據經驗以及傳說中的大數據,機器學習)
2,根據城市特性計算出來的保護時間(考慮疫情、城市交通及地形等原因)
3,分段保護時間(商家出餐、騎手到店、騎手騎行、用戶小區交付這幾段,哪一段容易耽誤就相應延長一些)
底下還特別人性化的舉了個例子:小王送一單,大數據計算出來是45分鐘,其他的三種算法算出來的時間分別是40分鐘,50分鐘和42分鐘。那么這一單給顧客顯示的時間就是“50分鐘“
那么我們現在就分析一下,這四種時間算法,哪一種容易出幺蛾子?
首先,AI算法咱們看不見,咱們也沒法干預,這個只能當沒有。
第二種城市特性時間呢?對于我們以及周圍的商家都是一樣的,要占便宜一起占便宜,要吃虧一起吃虧,相當于對商家沒有影響。
第四種呢,距離的影響對誰都是公平的,哪個商家也不可能送遠單反而時間短對不對。
所以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第三種算法了:這不,美團也同意這個說法,所以他們專門給第三種算法配了一張圖,如下所示:
這張圖把配送各個環節以及容易出現的問題都給大家展示出來了。其中特殊節假日、外賣營銷活動、惡劣天氣、小區問題等等對于所有商家都是一樣的。
唯獨一個因素會導致單個商家被”區別對待“——就是”遇到長期出餐慢的商家“以及”遇到突發性出餐慢的商家”。
這第二張圖就解答了我的運營師被無數老板問過的問題:“為什么我在我店里打開美團,我的店還顯示”45分鐘“呢?”
比如說,點擊了出餐按鈕,騎手到店后飯菜還沒做好,又比如說,菜品早就做好了但是一直沒有點擊出餐按鈕,等騎手來取餐的時候,給配送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剩幾分鐘了。。。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時間延長。
那么為什么美團會對出餐效率問題這么在意呢?因為對于美團來說,商家和顧客又不從自己這里領工資,高興不高興都得結賬和交傭金。
唯獨這幾百萬個騎手,可實實在在的要從自己這里領工資的,所以騎手的時間被耽誤1分鐘,美團的利潤就少了一點。
我們不要忘了,美團2020年的財報顯示,外賣總收入586億,其中成本占了487億,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騎手產生的成本,算下來毛利潤只有16.8%,也就是騎手隨隨便便耽誤點事情,美團就從盈利變成了虧損。
騎手效率與平臺的利害關系講清楚了,但是有些老板還是理解的不到位,總是有人問我,勞資一天300單,就讓騎手等個十單八單的又怎么了?好,我們看一下第三張圖吧:
這是在美團總部的數據中心的時候拍的,這個就是當時我隨機在北京指定了一個騎手,看到的他的配送路線。
我們注意,紅色的是取餐任務點,綠色的是配送任務點。其中這個騎手要去四個商戶取餐,然后去給8個顧客送餐。
所以老板們需要知道,你讓騎手等你1單,耽誤的可不是1單,有可能是8單,這么算下來,每天你讓騎手等個十單八單,實際就可能造成百八十單的延遲,你說美團可能接受你這種情況嗎?
這張圖是美團剛剛公布的算法,訂單分配考慮哪些維度呢?
一是騎手的便利程度,二是讓顧客盡快收餐,三是讓商家的餐品盡快的取走。
然而,從圖上來看,最重要的還是騎手的便利程度。一個是因為其在三角形的頂端,第二是因為底下的兩個“充分”,考慮的都是騎手的因素,完全沒有提及商戶和顧客,孰輕孰重還看不出來嗎?
這張圖就不用多說了,新訂單離騎手A和騎手B一樣遠,但是騎手B接單比騎手A需要多跑將近1公里,所以訂單毫不猶豫的分配給了騎手A。
這里的分配原則完全沒有考慮過商家和顧客因素,所以,大家秒懂了吧,呵呵呵呵。
為什么說現在90%的外賣老板很危險,因為大家還停留在“自己餐品好吃,顧客喜歡吃就可以”以及“只要轉化率和復購率撐得住,加上勞資推廣不差錢,什么店做不起來”的這種思維。
其實如果我們對平臺的利益訴求了解的更準確一點,我們就會知道,平臺始終是資本家的平臺,資本家最關心的就是利潤。
損人利潤如同殺人父母,而平臺的最大成本–騎手的時間,如果被我們耽誤了,那么任憑你飯菜做得再好吃,也沒法在現在的平臺環境中賺錢了。
不信的話,你從明天開始,每一單都準確點擊出餐,讓騎手來了就能走,堅持一個月試試?你會回來留言感謝我。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