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張慶偉
張師傅在廣東韶關尋找食材時,偶然行至南水水庫,那里群山環繞、地勢獨特,河鮮養殖于山坑的湖內或溪流中,且捕撈前均要放入清水池中“餓養”1~2周“瘦身”,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花鰱肉質彈嫩、鮮香無比,口感令人驚艷。
在水庫考察幾天后,張師傅立即簽約采購,并將花鰱打造成店內招牌產品——食客以76元/千克的價格就能吃到魚的四種做法:魚頭剁椒蒸制;骨腩香煎;邊角料炸成金黃的魚蓉,挑出小刺,與大米、炸瑤柱碎煮粥;品質最好的脊背肉則做成這款招牌魚鍋,成菜色澤金黃、味道酸香、肉質軟滑,山胡椒油的獨特香氣令人胃口大開。
批量預制:
1.每條重約3000克的花鰱宰殺治凈、去除內臟,其中魚頭、骨腩、邊角魚肉留作他用,將脊背肉直刀切成厚約5毫米的夾刀片(即第一刀到魚皮處不切斷,第二刀再切斷),沖凈后用毛巾攥干納盆,加適量鹽抓勻攪拌至起膠,再次洗凈攥干,每500克魚肉依次放鹽5克、白胡椒粉1克、蛋清20克、生粉適量抓勻,淋花生油30克拌勻。
2.江西米粉入清水泡一夜,剪成長8厘米的條;鮮筍切成長8厘米的絲待用。
走菜流程:
1.取泡好的江西米粉80克、鮮筍絲150克分別飛水,撈出瀝干后整齊擺入盤內,撒西芹碎15克。
2.取漿好的魚片300克,展開后平鋪入盤內,點綴芹菜葉子。
3.鍋入提前做好的酸湯800克攪勻回熱,盛入大盆,淋山胡椒油3克,帶米粉、筍絲、魚片以及旋轉卡式爐一同走菜。
4.上桌后,服務員將旋轉卡式爐放在客人面前,先接通電源,待燈亮后將時間調至5分鐘,火候調至“大火”,按下“烹調鍵”開火,此時鍋架開始旋轉,往鐵盤中倒入酸湯加熱至燒開。
5.下鮮筍絲、米粉,用筷子將原料撥散后煮約1分鐘,放入魚片,待湯汁再次燒開后關火即可食用。
制作:何艷平
制作:夏志
香料粉
100克、雞粉150克、味精粉150克翻炒均勻,添高湯、清水各3000克至沒過雞塊,大火燒沸后轉中小火燉15分鐘左右,關火浸泡待用。
。
香料粉:
白芷、八角、桂皮、白豆蔻、砂仁分別打碎成粉末,取白芷粉150克、八角粉50克、桂皮粉50克、白豆蔻粉50克、砂仁粉50克混合均勻即成。
技術關鍵:
1.雞雜、雞蛋花無須煸炒,只需提前加清水煮熟,走菜時與雞肉一同翻勻,上桌添火加熱,便可充分入味。
2.雞塊一定要煸出油分再調味,否則香氣不足、口感發膩。
3.煸炒雞塊時用中火,倘若火候太小,炒出的雞肉不香,反之則容易焦煳。
4.一只雞需燉25分鐘,但是5只雞以上只需燉15分鐘左右,關火后,雞塊在鍋中繼續燜30分鐘即可成熟。
說明:
宰殺母雞時,雞腹中有時會殘留一些還未生出的雞蛋,也叫“陰蛋”“燜宮蛋”“雞蛋花”,顏色金黃、香氣濃郁,營養價值豐富,餐廳多將其取出后煮熟,與雞肉一同走菜,賣相更好看、口感更豐富。
制作:植日杏
(重約750克)
一條宰殺治凈,沖去血水,用凈布吸干水分,剁下魚頭,片下魚肉改刀成厚薄均勻的片盛進碼斗,調入鹽5克、雞粉3克、胡椒粉3克、蔥姜水20克抓勻,放蛋清一個、生粉適量拌勻腌制10分鐘。魚骨切段,與斬開的魚頭一同盛入碼斗,加蔥姜水、料酒各適量抓勻祛腥備用。
孜然辣椒粉
顛勻,倒在盆中墊底的娃娃菜上。
孜然辣椒粉:
補充說明:
1.此菜中所選用的主料還可根據餐廳需求換成其他魚類,如鱸魚、花鰱魚等。
不同于普通火鍋需添加生料涮食,湖北當地的火鍋指的是“帶火的鍋仔”,成菜湯汁較少,一般是將食材提前燒好,上桌后加熱保持溫度即可。
此菜選用一個小型木桶當做保溫器皿,放入白色蠟燭后造型十分別致,另外,與固體酒精相比,蠟燭的優勢非常明顯——每個固體酒精只能燃燒20分鐘,熄滅之后需要多次替換,影響客人的就餐;蠟燭則可以燃燒2個小時,整頓飯下來無需替換,而且此菜只需5個蠟燭,總成本還不到1元。
制作流程:
1、新鮮白刁一條(重約4斤)斬成大塊后沖凈,下入七成熱油中,保持中火煎約3分鐘至外皮金黃,撈出瀝油備用。
2、鍋留底油燒至六成熱,下姜片50克、蒜子(拍破)30克、干紅辣椒段20克、花椒15克煸香,倒入煎好的魚塊。
3、烹陳醋25克、料酒15克,倒入清水大火燒開,加蓋后轉小火燉3分鐘,加入青辣椒塊50克、鹽15克、味精5克、白糖3克,燒至入味后改大火收盡湯汁,撒青蒜段15克、黑胡椒粉、蔥花各5克,上桌后放在木桶爐上保溫即可。
技術關鍵:
1、白刁的魚鱗軟、鱗片小,清蒸、白湯煮時均需去鱗,而燒制之前需要先將魚肉煎香,為避免將魚皮煎破,則不用去鱗。
2、白刁的表皮較薄,脂肪含量極少,所以煎制時至少應放200克油,否則容易將魚皮煎破,影響賣相。
3、煎魚時需保持中火,如果火候太小,魚肉的水分就會滲透到油中,出現扒鍋的現象。
白刁:
學名翹嘴鲌,其體側為銀灰色,腹部為純白色,體型較大,常見為4-5斤,最重可達30斤,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各水系及附屬湖泊,游速極快,擅長跳躍,以小魚為食,是一種兇猛魚類。白刁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適用于清蒸、紅燒、干煎等方式烹調,市場價約為每斤80元左右。
制作:蘭順文
相傳,燒雞公起源于重慶璧山地區,其實就是一款用火鍋底料燒制而成的雞肴,蘭順文將其演變為一款雞火鍋,底湯中三分水、七分油,麻辣刺激,回口微甜,開胃下飯,且帶有絲絲藥料香氣。 制作流程: 1.鍋下幺麻子熟菜籽油300克、豆瓣紅油300克燒至四成熱,放入姜片100克,鮮青花椒100克,蒜子50克,中火炸出香味后倒入雞塊1.5千克,快速翻炒至原料微微發白后下入火鍋底料600克,炒散后倒入啤酒150克,添清水500克,投入筍尖50克,去皮芋頭塊100克。 2.添水,調入味精15克,雞精15克,糖10克,淋醪糟30克,攪勻燒開倒進高壓鍋,上汽后壓12分鐘,盛入火鍋盆內。 2.另起鍋下色拉油300克、菜籽油300克燒至八成熱,離火放干紅花椒20克、干青花椒20克、干辣椒段50克、蒜末50克炸香,澆在盆內雞塊上,撒少許蔥段即可上桌。食客先吃雞塊、筍尖、芋頭,然后添湯燒開,涮食肉片、蔬菜等。
制作:王成
香料粉
100克放入盛器,淋入色拉油50克浸潤,以便在加熱過程中使其呈味物質充分釋放。
料油
2斤、豬油半斤燒至四成熱,下干紅辣椒400克炸至顏色微微變深、香味逸出,撒入干青花椒100克,出香后調入
麻辣料
500克炒至油色紅亮時下入
味粉
250克,化開后倒入控干水分的雞腿塊15斤,翻炒至雞皮收緊、肉色發白后調入
復配醬油
300克炒勻,倒入高湯8000克燒開,下入用油浸泡的香料粉,翻炒均勻,調小火燒15分鐘,起鍋倒入盆中。
(2人份小鍋)
:
香料粉:
取高良姜、白芷、白豆蔻、當歸、小茴香、陳皮、香葉各100克、山柰、桂皮、草果、蓽撥、八角、肉豆蔻、排草各50克、甘草20克、孜然、香茅草各10克混合均勻后打成香料粉,使用時需加少許色拉油浸潤。
料油:
鍋入雞油、花生油各2.5千克,燒至四成熱時,先倒入姜片2斤小火浸炸15分鐘,再下入蒜子2斤,待其香味充分逸出后放入蔥白段3斤,至大蔥白顏色發黃后倒入香菜根0.5斤,小火繼續將所有原料炸至色澤金黃時離火,放涼后將油潷出即成料油。
麻辣料:
取泡椒醬、郫縣豆瓣醬、好人家牌香水魚調料各1500克充分攪拌均勻即成。
味粉:
味精、雞精、白糖各1000克混合均勻。
復配醬油:
取土醬油4000克、冰糖老抽1000克、鮮味醬油500克調勻即成。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