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萬人次到訪!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開業4年,成績單首公開

    和日本東京的藍瓶咖啡一樣,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是很多人去上海的“咖啡打卡第一站”。

    4年前,上海烘焙工坊開業,像是上海的“商業景觀”,每年吸引數百萬人“到此一游”。

    4年后的今天,中國咖啡行業今非昔比,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作為從業者,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么?

     


    開業4年成績單:
    累計上200+新品,千萬人次到訪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對第一次去烘焙工坊記憶猶新。

     

    2700平米,上下兩層的超大空間里,可以看到咖啡豆的烘焙全過程,能與咖啡師面對面交流,還可以近距離體驗虹吸、冷萃等不同的萃取樂趣,以及琳瑯滿目的零售品和熙攘的客流,仿佛置身一個“頂流景點”。

     

    能與咖啡師面對面交流,還可以近距離體驗虹吸、冷萃等不同的萃取樂趣

    手中的咖啡和咖啡豆,就像是景點的門票和要帶走的紀念品一樣,讓不少“星粉”一進店,馬上就跟“著了魔”一樣,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搬回家。

     

    那種全沉浸式的體驗,刷新了我對咖啡和咖啡館的認知。

     

    而開業第一年,上海烘焙工坊就成為了星巴克全球銷售額最高門店。

     

    如今,開業4周年(截止到2021年12月5日),上海烘焙工坊累計吸引萬人次到訪,首發了200多款全新飲品及數個品類,并首次推出多款由伙伴創作的飲品,從上海走向全國。

     

    推出多款由伙伴創作的飲品,從上海走向全國

    其次,作為上海咖啡文化的地標之一,烘焙工坊累計舉辦了2000多場咖啡品鑒活動,二十位業界頂級大咖與世界冠軍級選手,先后受邀與咖啡愛好者進行咖啡文化交流。

     

    除了為星巴克輸出創意性的產品之外,烘焙工坊還是星巴克的“黃埔軍校”——

     

    就在今年,烘焙工坊中的咖啡烘焙師李佳慧,正式成為了星巴克國際市場首位咖啡烘焙大師(Master Roaster), 以及星巴克全球首位女性烘焙大師。這也是在星巴克內部,咖啡專業領域最高等級的殊榮之一。

     

    李佳慧

    作為星巴克中國最大的門店,上海烘焙工坊不僅對星巴克意義非凡,對整個咖啡行業來說,都在直接或間接的引領行業的發展。

     


    盤點:上海烘焙工坊帶來的4大創新

     

    1. 為咖啡行業開創了“前店后廠”模式

    在上海烘焙工坊開業之前,在全國的咖啡館里,很少有門店現場烘豆子。大家對于咖啡的體驗,集中在萃取和制作上,沒有從豆子到杯子的文化熏陶。

     

    但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咖啡店,以能在店里烘豆子為傲,早上去的顧客,可以一邊喝一遍聞到烘豆子的香氣。

     

    上海烘焙工坊的開業,通過星巴克的努力,突破了固有的模式,給國內咖啡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行業標桿,“前店后廠”模式,讓整個咖啡行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改變。

    “前店后廠”,從豆子到杯子的全體驗,把很多偶然性消費的顧客,變成了咖啡愛好者,進而讓咖啡走入他們的日常。

     

    從豆子到杯子的全體驗

    星巴克開啟了“前店后廠”模式之后,一些國際品牌的咖啡都開始沿用,繼而在全國鋪開。比如西安的糖人咖啡,就是專程到上海考察學習之后,把前店后廠模式復制到了西安。

     

    “前店后廠”模式,一時間成為了全國咖啡圈的新玩法。

     

    2. 成為行業打造“目的地商業”的樣本

    這兩年,有個詞特別火,叫“目的地商業”

     

    簡單說就是,消費者去消費它,不是順帶路過,不是為了什么別的目的,“去消費”本身就是目的。

     

    刷屏朋友圈的奶茶、甜品店、書店,都可以是目的地,甚至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熱門談資。

     

    上海烘焙工坊也是這樣的“目的地”,來這里不單為提神解渴,而是因為你可以完整體驗咖啡的文化,獲得良好的感受。

     

    目的地商業紛紛涌現,就是因為商業力量意式到,在新的消費時代里,給人創造“目的地”能夠獲得商業流量的巨大機會。

     

    上海烘焙工坊,之所以能夠4年來,持續成功的獲得流量,把人吸引到這里來,完成消費轉化,其實是因為不斷地回答了“人愿意把時間花在什么樣的物理空間里”這個問題,給消費者制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出門目的地。

     

    3. 首發200多款新品,引領行業創新

    數據顯示,上海烘焙工坊4年來累計首發200多款全新飲品及數個品類。

     

    其中,有約三分之一的飲品及品類已成功從上海烘焙工坊推廣到全國星巴克臻選門店甚至全國門店。

     

    在產品層面,烘焙工坊從前端的咖啡豆到后端的創意沖調,都做出了創新:

    比如在咖啡豆方面,自從上海烘焙工坊開業,中國的“星粉”終于可以喝到由中國烘焙師在本土新鮮烘焙的星巴克臻選咖啡豆了。而高品質的云南咖啡豆更是第一次得以在這里現場烘焙,并從上海走向全國星巴克門店。

    而從上海烘焙工坊首發的“威士忌桶釀咖啡”,不僅火爆全國,更在咖啡行業引領產品的流行。

     

    其次是創意咖啡的推出。

     

    比如人氣極高的“酸檸浮冷萃”、“橘香莫吉托”就是誕生于上海烘焙工坊,更早的還有““煙熏思考奇拿鐵”、“綿云美式”等原創飲品,都出自這里。

     

    “橘香莫吉托”、“酸檸浮冷萃”

    4. 日咖夜酒的經營模式啟發

    今年,日咖夜酒模式在咖啡行業遍地開花,“早C晚A”(早上需要Coffee提神,晚上需要Alcohol助眠)已經成為很多一線白領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早在2019年10月,星巴克中國旗艦版Barmixato特調酒吧亮相上海烘焙
    工坊,
    芝華士雞尾酒大賽冠軍調酒師Timothee Becqueriaux
    坐鎮,一起
    揭幕了星巴克全球市場首發的11款以臻選咖啡、茶瓦納為基底的特調雞尾酒




    在這里,
    白天享受一杯咖啡,夜晚感受特調酒飲的微醺,成為體驗“夜上海”的新選擇之一。

    在烘焙工坊試驗成功之后,星巴克臻選咖啡·酒坊就逐漸成為一種固定店型,以日咖夜酒的模式,在上海、深圳、武漢、成都、重慶等地開出十幾家門店。星巴克全球市場首發的11款咖啡和茶特調酒飲中,已有7款從這里走向全國臻選咖啡酒坊。

     

    “日咖夜酒”模式,也從上海走向星巴克全國各地臻選門店。

     

    目前,從烘焙工坊走出的店型,除了酒坊之外,還有焙烤坊等創新店型。

     

    對于星巴克來說,烘焙工坊也是店型探索的一個“試驗田”。除了咖啡、周邊零售之外,還有餐食、茶飲、酒吧,不同業態相互交叉都有可能組合出新的店型。

     


    咖啡行業,需要更多烘焙工坊式的“商業景觀”

     

    實體零售行業有個理念,叫“商業景觀”。

     

    指的是,當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建立一家規格、理念明顯高于普通店的標桿性門店,用來集中展示品牌文化、未來愿景,拉升品牌高度,給消費者帶來更深刻的體驗。

     


    這樣的門店,往往是超前的、概念性的,是一個區域的“制高點”,品牌意義大于盈利意義。

     

    在今天,商業力量和社交平臺正在合力創造越來越多“商業景觀”,它們正在成為消費者出門的目的地。

     

    傳統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你只能作為一個過客去觀賞,而商業景觀,你可以通過消費,跟它展開更豐富的互動,獲得更豐富的體驗。

     

    肯德基、麥當勞、巴奴、海底撈等品牌,都在全球各地有標桿性的“商業景觀”。

     

    今年新咖啡模式崛起,出現了本土連鎖品牌,也誕生了爆品,對現階段的咖啡市場來說,如果想要持續輸出創新的產品和典型,沉淀出品牌,烘焙工坊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模式。

     

    咖啡如何創新體驗,沉淀品牌,和顧客做交互,星巴克正在通過烘焙工坊探索一條全新的路徑。

     

    在整個咖啡行業,在全國各地,還需要更多的烘焙工方式“商業景觀”的出現。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特別策劃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44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7日 11:07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11: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