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同咖啡走進購物中心,又一本土咖啡勢力在崛起?

    上海已經成為世界上擁有咖啡館數量最多的城市,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達到2.85家。

    但這讓其他城市的光芒被掩蓋了,例如在國內擁有咖啡館數量第二的北京。

    近日,美團研究院發布的《北京市朝陽區咖啡消費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北京市每萬人咖啡店擁有量1.87家,與紐約基本持平。

    北京精品咖啡,正在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會和上海咖啡一樣,走向全國嗎?

    在社交媒體上,北京被很多網友吐槽是“咖啡荒漠”。
    事實上,這種錯覺是由北京咖啡館的分布形態造成的。北京缺少街道文化,消費集中在商圈和購物中心,反映在咖啡業態上,呈現出扎堆的特點,根據《報告》,商圈最為活躍的朝陽區聚集了北京市40%以上的咖啡門店。
    為數不少的獨立咖啡館為了降低成本,選址大多接近社區、胡同,因此誕生了具有北京特色的“胡同咖啡”,分布在前門、五道營、煙袋斜街附近,成為北京本土咖啡的代表。
    在咖啡精品化浪潮中,上海咖啡品牌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Seesaw、Mstand和Manner均是資本寵兒,從上海走向全國。
    對比之下,北京本土咖啡品牌則稍顯黯淡。

    如今,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轉變。
    2020年開始,Metal Hands、1/4ONE QUARTER COFFEE LAB、Berry Beans三家本土咖啡品牌紛紛入駐北京朝陽大悅城,走出了品牌化擴張的第一步。


    北京精品咖啡,正在走出胡同
    朝陽大悅城一層底商,不同于周圍玻璃幕墻風格,一座水泥色外墻的咖啡館展現出迷人的法式風情,咖啡館內部則是時尚簡約的洞穴風,其間點綴的綠植給北京蕭瑟的冬天帶來勃勃生機。

    圖源:MetalHands微信公眾號

    這家名為Metal Hands的精品咖啡成立于2016年,第一個落腳點是北京五道營的胡同里,是北京老牌精品咖啡。朝陽大悅城店是Metal Hands在北京的第7家店,也是第一個商場店,品牌微信公眾號上介紹這家店為“保持初心的一場商業嘗試”。
    在北京本土咖啡品牌里,Metal Hands在商業化的探索上走在前列。從北京到上海、杭州,六年三城十一家店,明年,鐵手計劃將商業版圖延伸至揚州和重慶。
    經過Metal Hands,沿著大悅城向前走150米左右的后街,隱藏著另一家胡同咖啡——Berry Beans。
    Berry Beans第一家店開在前門大柵欄附近的朱家胡同,從二樓露臺望出去,是老北京風格的灰瓦屋頂,“上房揭瓦”的特色成為日后吸引消費者打卡的亮點之一。

    然而真正讓Berry Beans爆紅出圈的是開在三里屯通盈中心對面的“咖啡外賣店”,咖啡做好之后從一個小窗口遞出,全程只能看到咖啡師的手,創造了最高日銷900杯的業績。
    三里屯店的成功讓Berry Beans的主理人韋寒夜看到了小店模式的優勢,也給了他去大悅城開店的底氣。
    在媒體報道中,Berry Beans商場門店,外賣銷售占比在30%左右。
    在大悅城五層“悅界”中庭花園,1/4ONE QUARTER COFFEELAB藏身于此。這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年輕咖啡品牌,最早以一款名為“老北京污dirty”的奶咖走紅,第一家店位于東四六條胡同。
    去年,朝陽大悅城一口氣引進了三家北京本土精品咖啡,這可以看做是北京咖啡品牌商業化的開端。今年,北京西單文化廣場歷時六年重新開放,北京精品咖啡老字號S.O.ECOFFEE成為西單更新場引進的37個新品牌之一。
    胡同之外,北京本土咖啡品牌開始書寫新故事。


    購物中心的“精品咖啡熱”
    胡同咖啡進駐頂流購物中心,與當前的這股“精品咖啡熱”密不可分。
    過去,購物中心咖啡點位被星巴克、Costa等傳統大型連鎖咖啡品牌占據,一般在商場一層展示位,而目前3~5家咖啡品牌已經成為購物中心招商標配,其中精品咖啡更受青睞。

    一個最明顯的例證是,在購物中心同時開兩家店不再是星巴克的專屬
    ,比如Manner在上海萬象城、Peet’sCoffee在陸家嘴中心L+MALL以及TimHortons在環球港都擁有兩家門店。
    事實上,這股精品咖啡熱是由供需雙方同時推動的。
    在供給端,中國線下咖啡行業以星巴克、麥當勞和肯德基咖啡、太平洋等幾家傳統快消咖啡品牌為主,除了星巴克,其他均面臨增長困境。橫空出世的瑞幸點燃了投資人和從業者的熱情,在資本推動下,精品咖啡井噴。
    成立前5年,Seesaw只開了7家門店,今年拿到融資之后,創始人吳曉梅稱年底門店總數將達到100家左右,明年的數量是200家,未來5年希望開出500-1000家門店;Manner成立于2015年,前3年在上海開出8家門店,2018年融資后開始大幅擴張,目前門店數量超過300家。
    另一方面,海外精品咖啡品牌加速布局中國市場。%Arabica、Peet’sCoffee先后進入中國,藍瓶咖啡
    (BlueBottle Coffee)
    中國首店已經選址上海靜安。
    在需求端,新時代的消費者更了解咖啡,他們已經厭倦了強調效率、標準的快消式咖啡,追求品質、調性和空間體驗。
    然而在購物中心,傳統大型連鎖還是主流品牌。根據贏商網數據,2021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成都、長沙四個城市5萬平米以上購物中心中,星巴克、瑞幸、太平洋咖啡等傳統大型連鎖咖啡之外,其他咖啡品牌占比僅為37.8%。
    對于服務于高端客群的頂流MALL來說,它們對高品質、特色鮮明的精品咖啡品牌需求格外迫切。根據媒體報道,在朝陽大悅城與Metal Hands溝通的同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杭州濱湖銀泰in77、成都太古里也在接觸。
    為了促進合作,朝陽大悅城給予了品牌一定的自由度,比如Metal Hands與大悅城玻璃幕墻“不搭”的裝修風格,營業時間上也提前商場一小時。

    北京本土咖啡資本化機遇

    在咖啡精品化浪潮中,上海咖啡品牌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Seesaw、Mstand和Manner均是資本寵兒,從上海走向全國。北京本土咖啡雖然不乏佼佼者,但是在品牌化、資本化方面則黯淡許多。
    長期以來,北京咖啡品牌偏安一隅,一方面是北京缺少咖啡氛圍,另一方面也與品牌渠道選擇有關。在線下渠道中,購物中心尤為重要,不僅可復制性強,而且是品牌勢能的天然放大器。
    相比之下,
    上海品牌對于購物中心渠道更“敏感“,通常在創業早期就進駐購物中心。
    Seesaw曾在社區開過店,但是因為選址問題關掉了,社區店有明顯的客流潮汐現象,居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生意天花板比較低。品牌隨后把第三家店放到了購物中心,轉而走購物中心大店模式。
    Manner雖然以街邊小店平價精品咖啡出圈,但是團隊一開始就準備進購物中心,創立一年便入駐了芮歐百貨。MStand在融資之前就已經在上海幾個不錯的商場連續開形象店。
    毫無疑問,進駐購物中心能讓品牌更容易被看見。
    在咖門的采訪中,1/4ONE QUARTER COFFEELAB創始人張艷也表示,“大悅城門店開業到現在,我們的確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橄欖枝’,包括多家資本,商場讓更多人看到了我們。”
    胡同和社區租金低,人文氣息濃厚,個性鮮明,北京很多本土獨立精品咖啡館都從這里扎根。

    但是,疫情之下,北京營商環境不穩定,這種選址模式風險性極高。今年8月,北京老牌胡同咖啡“大小咖啡“就因不可抗力關閉了位于北鑼鼓巷的社區店。
    購物中心雖然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的客流水平,但是足夠穩定,這或許是不少精品咖啡走出胡同的直接原因。
    酒香也怕巷子深,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咖啡走出胡同才能被“看見”。在資本擁擠的咖啡賽道,北京本土咖啡品牌走到臺前,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地產觀察(ID:sydcgc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購票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飲力學院VIP

    超級店長養成實戰班: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44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7日 11:07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11: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