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蛋白飲品市場風云

    在消費升級和市場變革的多重因素下,國內植物蛋白飲料市場持續了10多年“西唯怡、東銀鷺、南椰樹、北露露”的格局已經被悄然改變。



    先有在核桃乳賽道快速崛起的養元飲品旗下的六個核桃,后有維他奶、豆本豆,再到當前“大紅大紫”的燕麥奶,整個國內植物蛋白飲品市場已是一番全新景象。

    尤其在“植物基”概念大火和消費者健康需求明顯提升的雙輪驅動下,整個國內植物蛋白飲品市場,從原材料方面已不再滿足于大豆、核桃等基礎品類;而在產品形態上面,也已不再單純的滿足于飲料層面,而是朝著乳品行業不斷挺進。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整個品類賽道風云再起。

    從飲料到乳品,從大豆到燕麥

    植物蛋白飲料在國內市場一直都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早在漢朝時期豆漿就已經在流行。



    隨著國內食品工業化進程加快,在這條賽道上逐步形成了以杏仁露為代表的承德露露、以花生乳為代表的銀鷺、以椰奶為代表的椰樹以及以豆奶為代表的維他奶、唯怡等知名企業。

    憑借多年渠道精耕和過去國內消費習慣影響,上述企業在國內飲品市場均搶得一席之地,并且牢牢樹立了長達十余年的國內植物蛋白飲品市場格局。

    直至一夜之間,國內消費者在“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的狂轟濫炸之下,六個核桃背后的養元飲品用近十年時間培育了一個全新的植物蛋白飲料神話——營業收入從2008年的2.8億飆升至2015年的91.2億,短短七年的時間,規模膨脹了32倍,成功躍升我國植物蛋白飲料的龍頭企業。



    只不過,六個核桃們的神話也沒能持續太久。自2015年接近百億的高光時刻之后,養元飲品開始跌落神壇,尤其是去年在疫情影響之下,養元飲品的營業收入更是萎縮至44.3億。好在隨著疫情好轉,養元飲品今年前三季實現營收50.12億元,同比大漲65.99%;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39.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3.73億元,同比大漲71.49%。



    與此同時,主打“維維豆奶”的維維股份從2017年開始,其扣非凈利潤也連續出現虧損,分別為-1.032億元、-3130萬元、-1878萬元。承德露露則在2016-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25.21億元、21.12億元、21.22億元和22.56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6.85%、-16.23%、0.48%和6.29%。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豆奶、核桃乳、花生乳還是杏仁露,這些傳統巨頭們的產品仍舊停留在飲料層面。而在傳統巨頭停滯不前的這些年,國內植物蛋白飲品市場卻異常火熱。尤其在“植物基”概念興起之后,國內蛋白飲品市場日趨“乳品化”。
    2014年12月,蒙牛乳業便與The White Wave Foods Company(白波食品公司)創立了在華的首個合資品牌Silk植樸磨坊,涉足植物基飲料市場;2017年,達利集團旗下的豆奶品牌豆本豆上市;同年,伊利股份推出植物蛋白飲品植選濃香豆乳,并持續布局推出一系列產品;2018年,全球最大的燕麥奶廠商瑞典燕麥奶品牌Oatly進入中國市場,迅速在國內掀起燕麥奶熱潮……

    植物奶撐起植物蛋白飲品的下半場

    與過去的植物蛋白飲料不同,而今的植物蛋白飲品市場,不僅僅只是在產品層面蛋白質含量的提升,更是傳統品類迭代升級的新紀元。

    有業內人士曾對食評方表示:“過去的豆奶屬于傳統品類,消費者對其認知已經較為固化,無論從產品端還是營銷端,很難講出新故事,因此只能任由其在市場上‘自由生長’。”



    而脫胎于傳統植物蛋白飲料而來的植物奶,卻賦予了整個品類賽道更多可能性。

    與動物蛋白飲料(比如牛奶等)相比,植物蛋白飲料的膽固醇含量較低,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適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符合當今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其中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植物蛋白飲料的接受度最高。最為關鍵的是,植物奶解決了乳糖不耐受問題,而據《2021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國內消費者實際自稱乳糖不耐受人群的比例約為13.7%,推算約在2億人左右,潛在的巨大用戶規模也為植物奶的后續發展奠定了用戶基礎。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植物奶市場規模達到2583億元,占中國飲料總市場規模的24.2%。線上增速更加矚目,天貓發布《2020植物蛋白飲料創新趨勢》顯示,2020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增速達800%,購買人數上升900%。



    作為本土植物奶品牌的代表,2020年,豆本豆就已擁有有機豆奶、純豆奶、原味豆奶和唯甄豆奶四大產品系列,全面覆蓋高端、中端和大眾化市場,其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高達4.0g/100ml。此外,在今年年初,豆本豆經過三年多的研發再度推出植物酸奶品牌“Flogurt植優家”,這也是國內首款純豆奶發酵,0乳糖、0膽固醇、0反式脂肪的植物常溫酸奶。今年上半年,達利旗下的豆本豆實現 21.5% 的同比增長,銷售收入達到人民幣 10.64 億元。



    而豆本豆的成功,既有企業精耕的功勞,也有市場紅利的驅動。據星圖數據發布的《植物基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全球植物奶零售額2020年達169億美元,亞太地區份額超過一半;作為亞太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在2020年植物奶市場規模約為550億元,預計2019-2024年復合增長率為2.4%。

    對于國內植物奶市場未來走向,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食評方表示:“中國市場植物奶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創新升級迭代的速度跟不上消費升級的速度。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巨頭跟世界五百強都在加碼?就是由于植物奶原來的產業結構偏低,還有成長的空間。而原來的植物奶產業結構不足以支撐它未來的增長,所以對于植物奶這一塊我們肯定是相當樂觀的。”

    新勢力崛起+“鯰魚”攪動

    目前,植物奶可謂是整個消費市場最火熱的細分賽道。據CBNData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植物奶線上消費增速超過300%。而前瞻產業研究院也在報告中指出,未來幾年植物奶行業的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5年植物奶市場規模將超千億。



    而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高速增長態勢,也驅動
    除了蒙牛、伊利、達利、三元、可口可樂、味全食品等傳統巨頭紛紛入局植物奶領域外,越來越多新興植物奶品牌也受到
    “熱捧”。

    據不完全統計,2月和6月,每日盒子分別獲得了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和近千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3月,奧麥星球獲得了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4月,植物標簽獲得了合計金額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和天使+輪融資。4月,歐扎克獲得了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4月和5月,可可滿分相繼獲得了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和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5月,六養獲得了千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9月份,喜茶新增對外投資安徽綠番茄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5%。據了解,該公司經營的品牌為野生植物YePlant,主要產品是野生植物燕麥奶……



    另據天貓數據統計,作為椰基植物奶領先品牌菲諾,在今年天貓雙11植物蛋白飲料店鋪銷量榜單中排名第二,僅次于Oatly;在大飲品店鋪銷量排行榜中,菲諾排名第四,店鋪內的飲料產品全期同比去年增長482%。



    若要在眾多植物奶品牌中找出一條“鯰魚”,那非Oatly莫屬。該廠商在全球為超過6萬個零售門店和3.2萬個咖啡店中提供了幾十種產品線和種類。

    Oatly自2018年推出國內首款燕麥奶后,通過通過與阿里巴巴的戰略電子商務合作伙伴關系和與星巴克在中國的獨家品牌合作關系,不斷擴大在中國的經營區域。開設專賣店4700+家,餐飲和零售點9500+,零售點增長率達450%+。



    據Oatly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Oatly在亞洲地區的營收增速高達240%,其中,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是其亞洲的5大和新市場,目前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中國。

    而Oatly的走紅,不僅為植物蛋白飲品市場開辟了全新的燕麥奶賽道,也讓“ToB+ToC”的商業模式更加深入人心。

    不過,目前國內植物奶市場,并未出現絕對領先的龍頭企業,對各大企業而言,都還有廣闊的機會。隨著各大品牌的提速加碼,在群雄涿鹿的植物奶賽道,誰將一馬當先還有待時間給予我們答案,但值得肯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該品類必將迎來新的市場高度。
     

    · END ·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發布,飲料、食品綜合品類排名前五竟然是它們……

    連續熱搜能否奏響螺螄粉的“革命”進行曲

    娃哈哈、維維開店,喜茶、奈雪推瓶裝飲料,行業內卷下的新“圍城”?

    中國旺旺上半年“旺“了?創上市以來半年度收益新高

    維他奶國際折戟內地市場,上半財年凈利潤大跌95%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57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9日 21:03
    下一篇 2021年12月10日 04: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