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看著門檻很低,但是技能含量很高,已經是一個高競爭維度的產業。
在餐飲行業中,產品與市場的匹配效率,供應鏈效率,服務效率,繁殖或擴張效率,是決定客戶價值創造效率的4大效率。
餐飲領域最典型最易捕捉的效率就是產品與市場的匹配效率。餐飲消費是范圍經濟下的消費,只要在特定范圍內做到效率、體驗、成本最優,就可以成為特定范圍內的老大,獲取該范圍內最多的利潤。
餐飲中的選址首要解決的就是產品與市場的匹配問題,選址的本質就是選市場、選客群,選特定范圍內的集約化需求,也就是把餐廳開在什么地方可以最大化滿足該范圍內的客群需求。
麥肯等頭部餐飲已經形成了極為清晰明確的選址邏輯,即所謂千分選址,但對于普通餐飲尤其是創業起步期的餐飲而言,很難拿到最好的地段。
底層邏輯就是在鎖定區域內,尋找未被有效滿足的需求,未被有效滿足意思是要么沒有,要么效率低、體驗差。
西安翠華路南段有一個餐飲品牌叫小藝手搟面,平時服務于方圓300米內的曲江創業街區、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瓦胡同社區等客戶人群,效率很高。
不久之后在相鄰地段相繼開出小藝餃子、小藝肉夾饃、小藝米線等品類,品類選擇基本都是剛需、高頻、廣普,覆蓋的人群、時段、場景都極為大眾化,環境裝修簡約明亮、服務體驗優于周邊同客單的夫妻店。
原本周邊有肉夾饃品類,米線品類,但服務體驗差,小藝所發現的未被有效滿足的這部分需求,就是普通餐飲的選址邏輯。
疫情恢復后,購物中心還值不值得進?如果從購物中心這個行業發展來說,值得進,因為購物中心承載了一座城市最集約化的生活方式。
但具體的購物中心,情況又有所不同,與周邊的其他購物中心之間的競爭格局,未來5-10年的交通規劃,該購物中心招商、運營團隊及晉升機制、內部文化。
該地段所覆蓋的主流消費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費觀念、生活節奏等都有關系,當然最主要還是自己的產品與該地段未被滿足的需求之間的匹配效率。
確切的講,餐飲行業涵蓋了三大產業,餐飲源頭食材是第一產業,廚房及后廚加工是第二產業,從田間地頭到每一個食客嘴里的供應鏈過程及前廳餐飲服務是第三產業 。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餐飲企業從供應鏈、內部財務到終端收銀完成了信息化,成就眾多軟件公司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連鎖餐飲的管控效率,讓連鎖餐飲品牌規模化涌現出來了。
對一家具體的餐飲企業而言,比如西安有一個湘菜品牌蘭湘子,供應鏈效率解決的就是從食材的采買、物流、加工到顧客嘴邊的整體效率問題。
這一效率下,牽涉菜單結構,牽涉供應商或食材渠道的拓展、篩選、談判,牽涉物流效率,牽涉廚房設計或廚房整體效率,牽涉廚政人員結構及廚政效率,牽涉后廚的工業化或智能化,牽涉傳菜或服務動線設計等等。
每一個效率節點的優化或升級都能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率,眾多效率的疊加形成的效率優勢也是餐飲企業的護城河之一。
比如,8090一代成為購物中心主流人群之后,這一代人在一二線城市的生活節奏都是相對較快的。
所以在購物中心中,中餐品類就呈現出了快餐化的趨勢,需求端的變化導向供給端,就導致諸多中餐品牌追求整體效率,出現了“上菜速度”上的比拼現象。
在同時保證速度、體驗和價格的前提下,供應鏈效率在成就中餐品牌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蘭湘子,甚至把“上菜快”作為品牌定位,通過菜單結構的調整,廚房設計的升級,大幅提升“上菜”效率,從而有效滿足了購物中心主流人群的餐飲需求。
確切的說,是服務響應效率或顧客體驗的即時極致滿足效率。
餐飲終極意義上還是服務行業,服務行業最核心的客戶價值依然是顧客體驗,顧客體驗的創造或滿足被西方管理學營銷學總結為特定的體驗節點或關鍵時刻。
但體驗設計的本質沒變,也即在任何場景下,即時極致地滿足特定顧客的特定需求。
因為需求的隨機性、分散性特征,導致在即時、極致滿足顧客體驗時,對服務人員的技能、素養、思維要求較高。
這就導致一家餐飲企業一旦渴望通過服務效率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就必須在服務人員的選育用留上投資更多,也即人力資源成本會加大。
所以我們會發現,無論海底撈、胖東來、西貝,但凡追求服務效率或顧客體驗的即時極致滿足,必然要建立體系化的服務人員選育用留模型,也自然大幅抬高人力資源成本。
所以服務效率與人力資源成本之間的平衡成為餐飲行業共有的難題之一。每一個效率模塊的提升都意味著對有效需求的更快更好地滿足,也意味著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大。
餐飲行業發展到今天,
只有靠科學地效率精進,供應鏈、產品、團隊等核心板塊的不斷創新,才能在洶涌澎湃的餐飲江湖中屹立不倒。
掙錢這件事,簡單的說就是把某種掙錢過程不停地重復。
餐飲生意的模型就是如此,解決了一個店掙錢的問題之后,再通過各種方法重復單店掙錢這一過程,這中間解決的問題就是繁殖效率或擴張效率。
擴張效率,要解決更便宜更多的錢也就是融資問題,要解決更多的好位置也就是選址問題,要解決跨店跨區域有效管理也就是中央與地方管理架構問題。
融資問題,在餐飲行業已經形成了五花八門卻實用有效的融資方法,比如連鎖加盟模式,總部、區域、單店三層架構內部跟投式融資模式等等。
擴張效率最難解決的就是成熟店長的選育用留問題,在規模不大,餐飲品牌的最優解是外聘,尤其是要招募有過更大規模連鎖體系視野甚至建立過連鎖體系的人。
但要追求規模,追求速度的話,就必須批量化低成本解決成熟店長的選育用留難題,幸運的是,海底撈、麥當勞、肯德基、喜家德等公司已經有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
另外,餐飲創業是道“算術題”,老板如何用“加減乘除”法讓企業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