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款超適合夏天的旺銷菜,餐廳都賣瘋了!

    1

    香辣黃辣丁

    特點:

    黃辣丁香辣鮮嫩,口味鮮香,風味獨特。

    原料:

    金沙江黃辣丁750克,泡椒蓉75克,泡姜粒50克,姜蒜粒50克,大蔥50克,泡酸蘿卜50克,干辣椒150克,干青花椒100克

    調料:

    食鹽3克,味精5克,雞精5克,胡椒粉3克,料酒5克,白糖3克,香菜50克,香蔥節50克,香油50克,高湯1千克,菜籽油200克。

    制作方法:

    (1)將黃辣丁宰殺洗凈,用1克食鹽、料酒、1克胡椒粉碼味3分鐘。

    (2)將鍋置火上,入100克油燒至六成熱,下100克干海椒、70克花椒、泡椒蓉、泡姜粒、姜蒜粒、大蔥、泡酸蘿卜、炒香出色后入黃辣丁小火同煸1分鐘左右,摻入高湯燒沸,轉小火燒約5分鐘至魚肉離骨時,用2克食鹽、味精.雞精、2克胡椒粉、白據調味,隨后入香蔥節、香油調勻出鍋入盤。

    (3)另起鍋入100克油,燒熱,下50克干辣椒、30克花椒炒香后出鍋澆在黃辣丁上,放香菜點綴即可。

    制作關鍵:

    1、選用金沙江的黃辣丁是因為金沙江污染少,水質好,其泥腥味較小,魚肉較細嫩,配農家泡菜調味,再與干海椒、花椒的獨特香味結合,更能突出此菜的個性風格。

    2、燒魚時用大火燒沸,再轉小火微沸,這樣才能保持完整,魚肉人味。

    3、控制燒制時間,時間過短的話,魚肉和魚骨不易分離,過長的話保持不了魚的完整性。

    2

    泡椒黃燜江團

    特點:

    魚肉細嫩,滋糯鮮香,富含多種氨基酸營養成分。

    原料:

    江團1條約750克,泡辣椒100克,泡生姜50克,姜蒜粒50克,大蔥50克,青紅椒塊50克。

    調料:

    食鹽5克,味精5克,白糖3克,高湯750克,胡椒粉3克,料酒15克,生粉50克,菜籽油1500克,雞精3克。

    制做方法:

    (1)將江團宰殺洗凈,取肉片成厚片,加2克食鹽、2克胡椒粉、料酒、生粉抓勻碼味約3分鐘。

    (2)將鍋置火上入油燒至四成熱后把江團入鍋滑散定型出鍋,控油。

    (3)另起鍋上火入底油燒熱,用泡辣椒、泡生姜、姜蒜炒香后摻入高湯燒沸,后下入江團,小火燒約5分鐘,用3克食鹽、味精、雞精、白糖、1克胡椒粉調味,隨即下大蔥節、青紅椒塊入鍋推勻,小火燒2分鐘左右即可。

    技術關鍵:

    1、江團入油鍋時應控制油溫,以四成最佳,過低會使魚肉綿軟,過高會使魚肉外干內軟,成菜不易成型。

    2、因江團含蛋白、魚膠較多,故燒的時候要用小火,以鍋內湯汁微沸為宜。

    3

    三菌燒雞

    巴國三菌燒雞是巴國布衣野之風系列菜肴代表作之一,成菜雞肉細嫩,鮮香離骨,三菌滑嫩爽口,咸鮮味厚,菌香撲鼻,具有濃郁的山野風味。

    營養特點:

    香菇素有“菇中之王”、“蘑菇皇后”、“蔬菜之冠”的美稱,不僅營養豐富,且能降壓、降膽固醇、降血脂、防動脈硬化、防肝硬化等疾病。香菇防治癌癥,已經用于臨床治療。雞切菌與牛肝菌均屬山中珍品,不僅味極鮮美,營養滋補作用亦很顯著。

    原料:

    土仔公雞、水發香菇、雞切菌、牛肝菌、植物油、生姜、胡椒、味精、雞精、鹽、料酒、香油、大蒜各適量。

    制作程序:

    (1)雞洗凈后改成小方塊,下鍋翻炒至吐油出香味時撈起,三菌洗凈切片,氽水后,用清水漂起待用。

    (2)鍋置火上,先下油將姜、蔥炒香,再摻入鮮湯熬制,待出味后鐒去姜、蔥,放入炒好的雞塊,下胡椒、雞精、鹽、料酒、三菌、燒至雞肉離骨時,放味精香油起鍋即成。

    操作要領:

    1、三菌漲發要適度,用水氽煮洗凈泥沙后反復用清水浸漂。雞塊大小要一致,三菌片厚薄也要一致,否則會影響成菜形狀和口感。

    2、燒制時湯要一次摻足,小火燒制,自然收汁,才會汁亮味濃。

    4

    麻辣饞嘴蛙

    特點:

    蛙仔鮮滑細嫩,配以青花椒、干辣椒和重慶農家用山泉泡制的青泡椒、泡姜等二十多種調料烹制而成,麻辣燙嫩,鮮香適口。

    饞嘴蛙的做法源于渝北地區一家姓劉的鄉紳大戶的祖傳食譜,據傳清朝乾隆年間得自一老叫花傳授,因乞丐們經常乞食未果,捕捉田邊野蛙充饑,老花子融入了幾十年來吃百家飯的口味見識,悟出了這道美食。并將這道菜的做法送給了劉家,并傳承至今。麻辣饞嘴蛙在保留劉家祖傳食譜原有特點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改良。 從蛙肉到調料均力爭做到精益求精,得以廣為流行,成為旺菜之一。

    主料:

    鮮蛙350克。

    輔料:

    絲瓜、黃瓜條。

    調料:

    泡姜粒、泡燈籠椒、姜片、蒜粒、小蔥節、干辣椒、紅黑花椒、青花椒,鹽 味精、胡椒面、雞精、細野山椒、醪糟、辣椒面。

    制作:

    1、先將蛙改刀放鹽、胡椒、姜、蔥、少許水、嫩肉粉、色拉油、白酒抹味15-20分鐘,再用水沖洗后加少許生粉備用。

    2、鍋中置色拉油燒4-5成熱下蛙, 細野山椒爆炒至八成熟待用。

    3、另鍋置油燒熱,下泡姜、蔥、蒜炒香,下老油辣椒面醪糟炒香, 下絲瓜,黃瓜炒幾下加高湯吃味,然后把菜撈入器皿中,下蛙燜1分 鐘后放泡燈籠椒,味精起鍋,盛器皿中,放小蔥節。

    4、鍋中另置色拉油燒熱,放辣椒,青花椒炒香后倒入盛蛙器皿中即成。

    5、上桌之前把干辣椒撈出即可食用。

    5

    泡椒豬手

    特點:

    辣鮮濃厚、糯香宜人、肥而不膩。

    原料:

    豬前蹄1個(約750克),泡椒50克,泡仔姜50克,酸蘿卜100克,雪豆20克(又稱白豆、香豆,種子多為白色,腎形,較大,長約2.5厘米,豆香較濃郁,為諸豆之冠),紅尖椒10克。

    調料:

    蔥花10克,蔥油50克,紅油15克,花椒8粒,胡椒8粒,鹽5克,味精3克,高湯750克,川椒6克。

    制法:

    (1)先將鮮豬前蹄一剖分二,斬成五大塊,放清水中漂洗干凈,入沸水鍋中大火汆約3分鐘汆凈血水待用。紅尖椒切成馬耳形的片。

    (2)取一煨湯用的砂罐,將處理好的豬蹄加酸蘿卜、雪豆、花椒粒、胡椒粒、高湯用小火煨1個半小時。

    (3)鍋置火上放入蔥油,燒至四成熱,下泡仔姜、泡椒、川椒大火煸炒出香味,加入豬蹄塊、雪豆、紅尖椒片及少量煨豬蹄的原湯,再放鹽、味精、紅油小火燜燒3分鐘,大火收汁后起鍋裝盤撒上蔥花即可。

    制作關鍵:

    煨豬手要用小火慢燉,以使味道均勻滲入。

    6

    辣子福壽螺

    特點:

    西安傻兒魚頭連鎖店特色菜品,麻辣鮮香,香嫩濃郁。

    原料:

    田螺500克,香蔥50克,熟芝麻20克。

    調料:

    紅油豆瓣20克,鹽5克,白糖20克,美極醬油10克,高湯、美極雞精、紅泡椒各50克,姜末、蒜末各15克,胡椒粉8克,花椒30克。

    制作方法:

    (1)田螺洗凈后入清水中養2天,以吐盡泥沙,放入鍋中大火焯2分鐘,撈出控水。

    (2)鍋內入色拉油30克,七成熱時,下入姜末、蒜末煸炒香,下紅油豆瓣、紅泡椒、花椒煸炒一下,下田螺,入高湯小火燜10分鐘,放入鹽、白糖、醬油、雞精、胡椒粉,大火燒至湯汁稀少時(以二流芡為準),加入味精翻炒裝盤,撒上香蔥花、熟芝麻點綴即可。

    關鍵:

    1、注意田螺不要燒制過于軟爛,烹調前應入清水中養2天后用大火焯水2分鐘,使田螺脆嫩。

    2、注意下料次序,以保證原材料的原汁原味。

    7

    重慶酸蘿卜魚

    特點:

    魚片雪白細嫩,湯汁略紅,酸香開胃

    重慶一位腌菜名家與一位朋友的酒后玩笑,締造了“酸蘿卜魚”這道美食,名家腌制酸蘿卡講究甚多:多半人高的壇子一半埋入地下;待用的蘿卜不大不小必須一般均勻;水要用山泉中的清朱;蘿卜下壇必須是特定的日期。

    選用腌制一年以上的酸蘿卜做魚最佳,蘿卜軟而不塌、脆而不硬、顏色柔黃;魚片盡觀滑、嫩、鮮等特質。“黃瓜上市大夫忙死;蘿卜上市大夫閑死”是當地的一句俗語,將蘿卜的藥用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

    原料:

    草魚1條(約1200克)、 泡蘿卜250克、 圓獨蒜10個、 泡椒茸50克 、泡姜茸30克 、野山椒茸20克、豆瓣茸20克、 精鹽、料酒、味精、鮮湯、化豬油各適量、 香菜、蔥花少許。

    制作步驟:

    (1)草魚片成片,上漿滑油,撈出控油; 泡蘿卜切成條;香菜洗凈切成節;獨蒜入油鍋炸黃待用。

    (2)炒鍋上火,放入化豬油燒熱,放泡姜、泡椒茸、豆瓣茸、野山椒茸炒香上色后,投入泡蘿卜條和炸獨蒜略炒,接著摻入鮮湯、下入魚片,烹入料酒,調入精鹽、味精,起鍋前撒入蔥花和香菜段,即成。

    泡制酸蘿卜:

    選白蘿卜洗凈后,個體大的對切成兩塊,形狀小的蘿卜則不用改刀,先放在陽光下晾曬至發蔫,然后才放入泡菜壇中泡五個月以上,取出即可使用。

    8

    醉汁雞

    特點:

    肉質細嫩,糟香濃郁。

    原料:

    下蛋的母雞5只(總凈重約6.5千克)。

    調料:

    清水10千克,姜片200克,蔥段300克,八角10克,香葉5克,醉雞汁6千克,鹽200克,花椒30克。

    醉雞汁做法:

    原料:

    黃酒700克,海神花雕1千克,香糟鹵500克,白酒200克,川崎醉料(市場有售)1千克,味精50克,雞精50克,鹽100克,涼開水5千克。

    制作:

    取吊桶一個,放入涼開水,再放入其它的原料調勻后蓋上桶蓋,放入冰箱內冷藏24小時以上即可使用。最長可存儲1周,溫度控制在-5℃左右即可。

    特點:

    糟香濃郁,口味清淡。

    制作:

    (1)雞宰殺治凈,洗凈備用,放入鹽、花椒、蔥段、姜片各100克腌漬24小時。

    (2)將腌好的雞入清水中沖洗5分鐘取出。鍋內放入清水,大火燒開后放入雞大火汆3分鐘,取出沖涼。

    (3)取一吊桶,放入清水、姜片100克、蔥段200克、八角、香葉小火燒開,放入雞大火煮10分鐘,再用小火煨1小時撈出。

    (4)將雞取出,倒入醉雞汁浸泡24小時,腌好后斬成重約20克的塊,裝入壇中,用錫紙封好口,放入冰箱冷藏。客人點菜時上桌即可。

    9

    砂鍋魚頭豆腐

    風味特點:

    “砂鍋魚頭豆腐”又稱魚頭豆腐,是1956年浙江省認定的36種杭州名菜之一。相傳乾隆下江南來到杭州,身穿微服私游吳山,中午時分遇到暴雨,躲避于山腰間一戶人家的屋檐下。由于饑寒交困,只得推門入室,以求午餐。主人王小二,是一家飲食店的伙計,見他如此狼狽,非常同情,于是將家中僅有的一塊豆腐,一半用來烹燒菠菜,一半與一個魚頭放在砂鍋中燉了燉,送給了乾隆。乾隆覺得味道特別好,回京后念念不忘這頓美餐,當再次來杭時,正逢春節,為了報答王小二一餐之贈,資助他在河坊街吳山腳下開了一家飯館,并親筆題了“皇飯兒”三字。由于王小二精心經營,專門供應魚頭豆腐等佳肴,生意十分興隆。有人為此題曰:“肚肌飯碗小,魚美酒腸寬,問客何所好,豆腐燒魚頭”的聯句,百余年來,“魚頭豆腐”就成為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杭州傳統名菜。

    “砂鍋魚頭豆腐”成菜魚腦滑潤,魚肉肥美,豆腐細嫩,湯醇味厚,清香四溢。

    主料輔料:

    鳙魚頭半爿600克,白糖10克,嫩豆腐2塊700克,紹酒25克,熟筍片75克,醬油75克,水發香菇25克,味精3.5克,青蒜25克,豆瓣醬25克,熟豬油250克(約耗125克),姜末0.5克。

    烹制方法:

    (1)將魚頭洗凈,去掉牙,在近頭背肉處深刻2刀,鰓蓋上劃1刀,胡桃肉(鰓旁的肉)上切1刀。剖面涂上輾碎的豆瓣醬,正面抹上醬油15克。豆腐切成長4厘米、厚1厘米的片,用沸水稍焯,去掉豆腥味。

    (2)炒鍋置旺火,烹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將魚頭正面下鍋煎黃,潷出余油,烹入紹酒,加醬油60克和白糖略燒。將魚頭翻身,舀入湯水750克,放入豆腐片、筍片、香菇、姜末,燒沸后,轉入中號砂鍋,在微火上燒5分鐘,改用中火燒2分鐘,撇去浮沫,加入青蒜、味精,在淋上熟豬油50克,連同砂鍋一起上桌,即成。

    工藝關鍵:

    1.選用鳙魚頭要連帶一截魚肉。

    2.砂鍋為冬令三鍋(余為暖鍋、火鍋)之一,煮后上桌不揭蓋能保暖較長時間。大小隨意,品種可簡可繁。

    – END –

    主編丨彭景 視覺丨馬聰

    相關菜品:

    《8款改良家常菜,讓顧客心動!》

    《9款仔姜菜品,夏季正旺銷!》

    《9款讓食客尖叫的大廚原創菜!》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147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13日 21:01
    下一篇 2018年7月13日 21: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