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后臺回復【666】 送你一本門店私域流量管理手冊.pdf
對于大部分電商商家來說,私域運營一定跳不出包裹卡掃碼這個環節,而大部分電商商家的包裹卡掃碼率都只有1%-3%。點燃通過幾十個真實案例可以把包裹卡轉粉率穩定在15%-35%,這里面是私域思維跟電商思維的不同造成的巨大差別。
那么應該如何優化包裹卡的設計呢?
#01
包裹卡類型
a、服務型:售后服務、增值服務、貴賓卡/會員卡、會員體驗名額
b、實物型:小樣、抽獎/抽盲盒、低價換購、0元領好禮
c、虛擬型:滿減券、折扣券、優惠券、抽獎券
d、現金型:紅包返現、好評返現
① 虛擬型和實物型的區別
a、成本:抽獎>立減券>折扣券>滿減券
b、效果:實物型的引流大、效果好
c、轉化:泛粉絲(低)<精準粉(高)
d、缺點:實物型成本較高(產品成本+物流成本);虛擬型吸引力低,全靠文案包裝
e、注意:虛擬型對用戶的后端承接要求較高,要提前規劃好優惠券的領取路徑、使用流程、使用限制
② 服務型和現金型的區別
a、成本:服務>現金
b、效果:服務型引流效果偏小,但具體也要看行業屬性,比如服務行業的電器安裝,引流效果比較好
c、轉化:精準粉(高)>泛粉絲(低)
d、優點:服務型與用戶有強鏈接,能加強用戶對品牌的粘性;現金型成本低,效率高
e、缺點:服務型成本較高(人力成本+服務周期長);現金型短平快,用戶功利性重,不好轉化
f、注意:服務型對后端承接要求較高,要提前規劃好人力去承接和服務
#02
利益是根本
掃碼領紅包,好評立返現5元。以紅包為主題的包裹卡設計邏輯,雖然商家返還的錢不少,但是掃碼率也僅僅只有4%。即使顧客掃碼添加好友,但是他們大多數領完紅包就把商家聯系刪了。
正所謂“為了利益而來的人,一定會為了利益而去”,因為紅包而吸引掃碼的包裹卡設計,就是踩到了這個雷區。對于顧客而言,掃碼領取紅包是他的任務,領取完紅包也意味著他的任務完成,顧客自然也沒有留下來的理由了,所以流失率非常高。
此外,雖然紅包策略是最有效的用戶增長方式,但是紅包金額的設計卻讓很多商家頭痛,紅包金額少了客戶不感興趣,紅包金額多了商家成本又隨之上升,這就是這種包裹卡掃碼率極低的原因。
這里給大家說下誘餌選擇的四大原則
a、性價比高:用戶能以比較低價格獲得較高品質的物品或服務,有占便宜的感覺
b、普適性高:大眾化,需求頻次高,大多數人都適合
c、決策門檻低:給潛在未成交客戶一個快速成交的理由
d、高頻高認知:高認知產品,用戶高頻使用,大眾剛需購買
#03
內容需聚焦
包裹卡內容過多,這是第二個雷區。這種大卡片給顧客灌輸很多內容信息,但不是信息越多越好,反而會造成卡片目的不聚焦的負面影響。畢竟用戶只會關注他感興趣的,所以掃碼率通常只有1%左右。
內容這里給大家的建議有:
a、設計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標題和賣點
b、排版重要程度:引流誘餌產品>文案包裝>配色/排版>品牌元素
c、色系推薦:暖色系為主,紅>黃>藍>其他
d、獲得型文案:主題利益+產品+引導,用戶可以立享什么
#04
設置懸念
在這個包裹卡設計中,該商家做了兩張卡進行測試:第一張卡是直接告訴顧客獎池里的獎品,只需掃碼加微信即可抽獎,而且是100%中獎。而第二張卡是以刮刮卡形式,刮開獎區后掃碼即可兌獎,但卡片上沒有透露獎品是什么。
可能大部分人覺得第二張的掃碼效果好,似乎說明獎池里的獎品會更吸引人。但實際上第一張掃碼率比第二張掃碼率低了40%。
其實原因很簡單,第二張包裹卡優化設置了懸念,激發顧客好奇心。因為顧客知道了獎品內容,自然會覺得大獎中不了的,小獎又不感興趣,所以便沒有掃碼的欲望了。
#05
制作包裹卡注意事項
a、誘餌篩選:客單價設置在100元以內較為合理,用戶試錯成本低,容易轉化。
b、制作周期與放置:根據往期大促DM卡數量及轉化率,印刷時注意合理的量、色差RGB打樣效果進行質量驗收,另凡大促期間,提前對接倉庫,至少提前5天到達倉庫。
c、服務型包裹卡:需考慮后端的承接、運營及人工成本。
d、虛擬型包裹卡:需考慮優惠券的用戶入口、發放路徑、使用流程、使用范圍。
公眾號重磅改版,圖文時代終將落幕?! 微信又更新:你們想要的功能來嘍! 微信群可遷移為企微群,這個動作意義非凡!
原創文章,作者:門店私域流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