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個關注不多、品牌卻一直在用的產品趨勢——香料做飲品。 從肉桂、丁香、姜粉到薄荷、香菜等食材,香料不僅作為創意產品推出,還被茶百道、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做成常規飲品,從夏到冬都有品牌在上。 用香料做飲品是如何流行的,有哪些應用價值?
其實今年從夏天到冬天,“香料”一直在飲品店菜單上出現。
把香料加入到飲品中,逐漸成為一個固定趨勢。
品牌都是怎么用香料的,實際應用中是否存在痛點?
斑斕:東南亞風格,與椰乳、芒果搭
斑斕使用品牌多,且通常是和椰乳、芒果等東南亞風格產品結合。
香茅:檸檬茶的最佳搭檔
東南亞菜系中常被使用到的香茅,也被用在茶飲中。
喜茶在夏季的爆檸茶系列中,香爆檸和綠暴檸都使用了香茅,茶百道的佛手柑檸檬茶中也添加了香茅。
圖源小紅書
上海的O.P.S有一款名叫幻想工程的特調咖啡,就是將櫻桃番茄+香茅+檸檬+鳳梨+咖啡做組合。
薄荷:自己就是主風味
可以將其作為主風味用。
圖源小紅書
(小鳥杯)
推出薄荷冰博客;南昌有家叫做TGS Coffee的店推出超級薄荷dirty等。
肉桂:不僅熱紅酒,還越用越多
姜黃、胡椒、藤椒
更容易讓消費者聯想到熟悉的事物。比如圓真真的小綠薄荷,就被消費者稱為“牙膏水”,這種有趣的叫法也會吸引消費者的好奇,從而自發打卡。
茶飲產品新品需要具備“記憶點明確”的特征,才能更有辨識度,香料能為一杯飲品提供這樣的價值。
多使用糖漿搭配完成,
市面上常見的糖漿品牌,如拜瑞、莫林等,均有成熟穩定的香料糖漿供選擇,并且風味真實度高。
糖漿的成本不低,
分攤到單杯飲品中,成本在1~2元間。
圖源小紅書
一方面選取日常生活耳熟能詳、有認知度的品類,消費者看到名稱,腦海中就能浮現出香料的風味;
另一方面,
香料的口感、風味在產品有較高融合度,
不突兀,且味感愉悅。
凡是能用來煎牛排的,都可以拿來做產品。
”圓真真的研發荊樺告訴我,西餐中常見的迷迭香、羅勒,以及紫蘇、青花椒等復香型香料,相比起來香氣更加平和,不易產生氣味沖突。
圖源小紅書
被其他領域使用過的,認知度高、應用性強,飲品用香料的首選。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這篇文章來自咖門的朋友——飲力實驗室,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飲力實驗室。
飲力學院VIP:
如何讓小程序為我的飲品店增收: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