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天發愁營業額的淡季,抖音上有家店因為“天天下雪”火了。
這家店11月份試營業,買了臺造雪機,每天花費幾十元的成本,就能引流400多人,首月營業額就突破60萬,帶火了一條街的生意。
開一家店,如何用最少的成本,撬動最多的流量?我專程去這家店一探究竟。
這家店名叫“早晨&日嘗”,是一家售賣甜品、飲品、烘焙產品的集合店,面積約150平,開在一個非主流的街區商業中,今年11月13日才開始試營業。
淡季開業,沒想到它在12月意外走紅:爆點來自于“天天下雪”。
上周在抖音上,還未迎來初雪的鄭州,這家雪花飄飄、場景唯美的店,吸引了大量小姐姐前去打卡,“雪中撐傘照”也成了在小紅書的高贊貼。
吸引大量小姐姐前去打卡
“
自從門店買了造雪機,開始‘下雪’一天只用30多塊錢的成本,門店能多來400~500人,
小姐姐們都要排著隊拍照,營業額也直接翻倍了。” 早晨&日嘗門店創始人符晨晨告訴我。
(ps:100元材料可以造雪約3小時,具體花費根據造雪時長而定)
符晨晨算了一下,新店開業一個月,每天營業額都能超過2萬,首月的營業額超過了60萬,門店累積的會員數量達到了2萬。
在社交平臺上,一位住在附近的顧客評論,
“一家店帶火一條街,三四年了,這街上都沒有這幾天人多。”
人氣的火爆,讓這家店影響力不斷升級,更多本地的美食、時尚KOL自發來打卡、分享,抖音上很多賬號,也開始用這家店作為素材,用來闡述低成本營銷。
本地的美食、時尚KOL自發來打卡
“已經收到了三四個商場邀請入駐的橄欖枝。”符晨晨說。
這家意外走紅的門店,僅僅是因為“下雪”嗎?和符晨晨深聊2小時,我發現其開火一家新店的7個方法。
關于做營銷,華與華有一個經典說法:“廣告就像是吃藥,要堅持三不原則,藥不能停,藥不能換,藥量不能減。”
從早晨&日嘗的案例中,我發現,對于新店開業營銷,至少要學會2個原則“藥不能停,藥量不能減”,為什么這么說?
符晨晨雖然是第一次開店,但因為之前做過8年烘焙講師,已經熟悉了線下門店的生意邏輯。
因此,營銷從開業這天就開始了。開業當天,符晨晨在店門口擺放了一臺扭蛋機,買來“愛馬仕絲巾”和“蘋果手機”作為大獎,在商業街擺放展架、朋友圈、抖音發布消息,吸引大家到店扭蛋抽獎。
扭蛋設置有兩個關鍵:第一有門檻,
消費滿50元,就能參與一次;
第二是無空獎,
每一個扭蛋里都會有化妝品小樣、免單券、代金券等獎品。
因為大獎的噱頭足、社交平臺宣傳到位,開業這天,“門店就爆了,人流量讓這條街的商戶都震驚了。很多顧客為了多次參與扭蛋,不斷重復購買50元的產品,當天營業額就破了3萬。”
開業過后,符晨晨看到門店50米以內有家私立小學,相當于當地“貴族學校”,客群和門店很精準。
于是她定購了一套充氣版熊貓,每天在學生放學的時候,讓熊貓到學校門口“營業”,招攬小朋友。
很多小學生看到毛茸茸的大熊貓都忍不住駐足,大熊貓就會引導者小朋友走向門店的方向,“每天能引來三四波小學生,一次十幾個,學生來了,家長也就跟著來了。”
造雪機其實是這家店的第三個活動了,因為每年的第一場雪,都會刷爆朋友圈,所以符晨晨就希望在圣誕來臨之前,能不能策劃個“下雪”的活動。
她開始搜索機器、搭建場景,
“最便宜的造雪機一千多,但不能只有雪花呀,還得有拍照的場景。”
于是她又購買了高低不同的圣誕樹,加上木質桌椅、透明雨傘、彩色燈帶等道具——
偶像劇中女主角的唯美雪花場景,在店門口配齊了。
每天17:00~17:30分,門店定時“下雪”
(既控制了成本,又不會讓顧客跑空)
,再不愛拍照的人,看到這種雪花飄飄,一不小心就“白頭”的氛圍,也會瞬間入戲,駐足進店。
只下雪就可以了嗎?對于腦洞大的老板來說,門店的引流爆點必須一個接著一個,不能停。
12月中旬,圣誕節的氛圍已經來了,符晨晨偶然看到“圣誕老人爬墻”的消息,全國有很多店,都在用“爬墻的圣誕老人”吸引打卡
(傳送門:
今年的圣誕老人,都忙著在奶茶店“爬墻”
)。
一看本地還沒有人做,符晨晨立馬全網扒了“圣誕老人爬墻”的操作要點,在網上訂購了圣誕老人道具,充氣之后掛在門店上方,吸睛指數超高。
圣誕老人上墻沒幾天,上海街頭的熱紅酒又火了,熱紅酒擺攤一時間在一線城市成話題。
符晨晨馬上聯系了做紅酒的朋友,建議他到自己店門口“擺攤”,還專門借了一輛哈雷摩托車放在紅酒攤后面,營造街頭機車的酷炫感。
雪花+甜品+圣誕老人+一杯熱氣騰騰、放著肉桂和迷迭香的熱紅酒,哪個小姐姐能拒絕這樣的圣誕節?
對開店來說,“第一個推出XXX的店”,也是引流的重要噱頭。
仔細看這家店,除了引流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它還集齊了當地的6個第一名。
比如當地“第一個天天下雪的面包店”、“第一個ins風蛋糕店”
(指的是ins風設計的蛋糕甜品)
、“第一個賣牛排包”、“第一個熱紅酒擺攤”、“第一個爬墻的圣誕老人”。
集齊七顆龍珠,未必能召喚神龍,但對一家線下店來說,
集齊很多第一,真的能“召喚”一波又一波的顧客。
產品是1,營銷是0,
營銷能把人吸引過來,但如果產品沒有記憶點,就是“花錢請消費者來踩雷”。
因為在烘焙飲品行業從業多年,符晨晨在做產品上也很有思路。
比如,她很注重照顧女生的“小心思”,每一款甜品出品時,都會配上一張卡,卡片上用精品咖啡風味輪的方式,介紹這款產品的口感要點,食材原料等,讓顧客吃得明白,也為其發朋友圈準備好了素材。
又如產品的取名,門店賣得最好的兩款飲品,因為具備潤腸通便的輔助功能,一個叫“超模”,一個叫“明星”,有趣好記。
還有周邊產品的設計,符晨晨自己設計了2個手提袋,一個是紙袋,一個是毛氈包,紙袋沒有做成常規的豎型白色袋子,而是做成了類似潮牌的橫版手提袋,很適合出街拍照。
營銷只能把人吸引過來,而
一家店生意能不能持續,還要看人能不能留下來。
符晨晨告訴我,其門店已經建立了會員系統,積累了超過2萬的會員,以后也會針對這些會員做私域營銷。
門店已經建立會員系統
《如何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一書中指出:
一次成交是運氣,兩次成交是平常事,第三次成交才是真本事。
如何突破第三次成交的壁壘,培養出顧客的消費習慣,靠的是門店的基本功,產品、運營、服務、QSC、社群運營等等。
在選擇如此豐富,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
一家店要想長久存活,要在沒有短板的前提下,找到自己和顧客獨特的鏈接點。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購票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飲力學院VIP:
飲品店新員工培訓1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