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市場占比67%,今年到底是做咖啡還是奶茶 許多老板糾結了!


    300:9,一二線城市和全國人均咖啡飲用比,數字背后隱含巨大的市場機會。


    2022年到來,今年餐飲行業往哪個方向更有投資機會?

    去年這一年,茶飲與咖啡業在投資圈可謂風光無限,兩大品類均吸引大筆天量資本注入,甚至部分品類出現相互注資入股。

    無論投資與被投,覆蓋面從門店到供應鏈整個生產鏈。無論是投資的數量、金額,還是投資標的的業務,都讓圈內外人士側目,引發一波又一波的熱議。

    01

    2021咖啡風投之變:

    茶飲品牌入場

    據IT桔子發布的統計,2020年至2021年年中的一年半的時間里,咖啡行業共有發起近50起融資案例,從投資金額來看,僅2021年前7個月,資本融資金額超過63億元,遠超2020年全年數額,也超過了上一輪融資高潮時期。

    從2020年開始,部分茶飲品牌均在大舉涉足CVC(企業風險投資),投資關聯品牌。入局者主要有茶顏悅色、喜茶、蜜雪冰城等。到2021年最頻繁,呈“爆發”之勢。

    包括茶飲在內的餐飲企業涉足投資業,主要目的是謀求第二、第三增長點。作為各領域頭部品牌,內部自主孵化子品牌或關聯行業并非不行,只是這種模式成本高和風險也更大。

    更關鍵是茶飲業當下所處的資本密集投資期,市場瞬息萬變,時機稍縱即逝,自己做時間成本更貴。

    因為孵化是從0開始做品牌。而對外投資同行,則更輕巧,因為是篩選經過市場競爭、已成型的品牌,不必走從0到1的過程。雖然都是頭部,但各有短板。補齊短板是當務之急。

    這些茶飲品牌在做CVC投資時已發展到相對規模化程度,已經是各自領域里一線品牌。如投資SeeSaw的喜茶,去年底披露門店總數695家,分布于海內外61個城市。

    茶顏悅色投資果呀呀時,其門店也有482家。其他品牌做CVC投資的品牌門店數也均超過300家。

    02

    投資咖啡

    300:9隱含的市場機會

    到現在,無論咖啡品牌還是茶飲品牌,其實都呈現交叉滲透的格局。

    早在2019年,喜茶推出咖啡波波冰、咖啡波波雙拼、芝芝美式、芝芝拿鐵四款喜茶咖啡。此后喜茶的咖啡一直低調前行。直到2021年7月,喜茶大手筆投資精品連鎖咖啡品牌Seesaw,喜茶的“咖啡味”似乎越烹越濃。

    業內較一致看法,2018年咖啡消費的整體人群基數還不夠大,補貼是為了跑馬圈地,但如今咖啡消費者的滲透率已經很高,投資人投資企業時會優中選優,考慮咖啡的品質、調性、場景、服務體系等。

    Manner咖啡這家在上海創立,首店只有2平米的小店,在6個月內完成4次融資,目前市場估值達到20億美元。憑借街店、檔口模式節省開店成本,單杯10-25元的售價,即使單杯分量更少,但更高品質、更親民的價格依然深受白領一族喜愛。

    Manner咖啡只是當下國內火熱的咖啡市場的縮影。近兩年,Manner咖啡、Seesaw、M stand、三頓半、永璞、時萃等新銳品牌,成為當下咖啡新勢力,吸引資本瘋狂下注,咖啡旋風已經刮起。

    有數據為證,據Euromonitor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不到5杯/年,遠低于美國的261杯/年。即使與同樣有飲茶習慣的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咖啡人均消費杯數也分別達到了148杯/年和207杯/年。中國內地咖啡消費水平與國際市場存在巨大差異。

    即使是在內地,咖啡消費依然呈現巨大差異性,據德勤中國《2021年中國現磨咖啡白皮書》顯示,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已經培養起了喝咖啡的習慣,咖啡滲透率達到67%,與茶飲相當。

    從全國來看,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僅為9杯/年,但一二線城市已養成飲用咖啡的消費者,飲用頻次已達300杯/年,接近成熟咖啡市場水平。300:9的差距在外人看來是中國市場的巨大差異性,但在資本看來,卻是巨大的市場空間亟待他們去填補。

    03

    轉戰咖啡:

    茶飲的低門檻擴張之路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地級市293個、縣級市387個、鎮超過2萬個、鄉近萬個。除去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以及30個二線城市,其他均可列入下沉市場的范疇。

    另外,騰云數據曾發布過一份下沉市場人群調查報告,我國近七成人口生活在下沉市場,潛在用戶規模超過9億。近年來,村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增速都快于城市居民。三線城市與農村居民的消費信心其實是遠高于一線城市,消費意愿也更為旺盛。

    最關鍵的是,茶飲消費群眾與咖啡消費群體需求重合度上達到80%,這為奶茶向咖啡市場的拓展提供了低成本滲透的可能性。兩種品類不僅客單價幾乎一致,用戶群體也很接近,兩大品類的消費者都有極高的相互遷移性。

    龐大的市場規模讓下沉市場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尤其各大新茶飲品牌紛紛發力下沉市場拉動消費。

    對于奶茶品類來說,切入咖啡賽道成本不高,收益卻極佳。另外,新茶飲的版圖格局基本確定,很難再挖掘出新的商業模式,行業正在陷入激烈競爭和嚴重內卷,而咖啡市場卻在以連續4年實現20%以上的增長速度加速增長中,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04

    瑞幸咖啡奶茶化的啟示

    提到現在的現調咖啡市場,就繞不過瑞幸咖啡,而瑞幸咖啡能實現劇情大反轉就繞不開它這兩年上新的幾個爆款。

    2020年瑞幸咖啡的銷量超過3億杯,共推出77款全新現制飲品,其中2020年的厚乳拿鐵被視為拯救瑞幸的最重磅新品。而前段時間上新的“絲絨拿鐵”,上線僅9天就突破了270萬杯銷量,成為新的爆款。

    到了生椰拿鐵上市,甚至出現一杯難求的景象。截至2021年6月30日,瑞幸咖啡生椰系列產品單月銷量超1000萬杯,刷新其新品銷量的最高紀錄。

    細品之下,是不是發現瑞幸現在的爆款產品其實更像用奶茶配方拼配的咖啡?奶茶以“奶+各種茶”為基本盤,創新迭代的事則交給了水果、谷物、奶油等輔料;奶咖以“各種奶+咖啡”為基本盤,用不同的品類不同口感的奶來做創新文章。

    比如厚乳拿鐵調高了奶的比例、生椰拿鐵看上了椰汁,而瑞幸的絲絨拿鐵甚至用上了新的乳品提純的黑科技,就為實現產品“入口絲滑”的調性。

    瑞幸在咖啡杯腰封上加上一句:“這杯絲絨拿鐵,從23款拿鐵測試中內卷而出,成為今年的誠意之作”。23款拿鐵測試,都是圍繞奶咖做文章。

    在中國,每賣出10杯咖啡,9杯都是奶咖。有數據顯示,大約有95%的中國人不接受無糖無奶的“美式咖啡”。

    把產品錨定在奶咖以適應更多消費者口味這一點上,免不了要像奶茶品牌一樣,要不斷推陳出新來維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可能,真正助瑞幸咖啡翻身的還是他們找到了中國飲品消費者的喜好密碼,這對當下飲品圈有意拓展賽道的從業者都有借鑒意義。

    真正執念于純正地道的品類消費者總是小眾。90后、Z世代這代人有自己的主張,他們更愛的還是對自己味口的那杯飲品,不介意這是一杯做得像奶茶的咖啡還是做得像咖啡的奶茶。

     ·    

    ARTICLE 

    文章

    汪健

    EDITOR 

    編輯

    木果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67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3日 17:04
    下一篇 2022年1月3日 17: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